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霸气逆袭小炮灰(135)

作者: 完颜美树 阅读记录

和郡王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又喝了两杯酒,对慕若菡说:“我能想到的同时认识两位福晋,而立场又中立之人,就只有你了,所以那天我决定找你询问一下关于这两位福晋的事。当时问过之后,我觉得你确实是非常中立而有睿智,就觉得我没有看错人。回去之后,我分别对两位福晋提起了你,结果她们数落了你非常多的坏话,这让我很是疑惑。所以这段时间总是来找你,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和你聊天,知道你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是一位善良的好姑娘,那么一直说你坏话的两位福晋就一定有问题。”

慕若菡感叹这位和郡王的脑回路不同于一般人,就好奇地问他:“那么两位福晋说了我什么?王爷您又怎么能证明我是什么样的人呢?只是聊天真的能有用吗?”

和郡王又笑了起来,对慕若菡说:“本王当然不是只根据聊天了。我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之后,和郡王开始讲述这段时间以来他是怎样调查的。

首先,吴家大小姐,颖福晋说林小宛不过是乡野村妇,碰巧知道几个方子罢了,当初救了她,只是为了钱财罢了,最可恨地是,林小宛还与秀福晋勾结,几次三番陷害她。

为了知道颖福晋的话是真是假,和郡王派人到吴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证实了一切就如慕若菡说,她衣不解带的照顾了大小姐两天两夜,而且大小姐的情况,当时其他医生都束手无措,所以才求助了慕若菡,并非大小姐所说,她是为了钱。至于珍珍下毒的事情,王爷对她也进行了调查,知道珍珍其实没什么动机,所以还是受到了别人的指使才会做这件事。而且慕若菡当时的调查也非常符合规则,可以说是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的调查,并没有什么问题,更不可能是陷害大小姐。

至于二小姐也就是秀福晋那边,对慕若菡的评价就更花哨了。她说慕若菡其实和山寨的头目也是认识的,说她在山寨这些天,时常看到慕若菡和那些山贼有说有笑。二小姐还怀疑,这个贾先生也和山寨有关联,她是不得已才住进去的,而林小宛则是高高兴兴住进去的。至于在山寨这些天,多亏了二小姐自己拼命的保护自己,才没有遇到什么危险。这番话与慕若菡讲讲述的版本完全不一样,所以和郡王甚至派人打入了山寨内部进行调查,知道了慕若菡救了山寨众人这件事,也知道了她原本与五安山的众人原本是不认识的。

甚至对于贾先生,和郡王也进行了调查,目前已经知道了他是与山寨有往来,只是他是否是山贼的头目这一点,还不能够确认。唯一看得出来的是,慕若菡这些天来丝毫都没有与贾先生来往过,可见当初搬到贾府并非是与贾家有什么关联,只是单纯的见一个并不算熟的朋友。

这样一来,和郡王基本上可以确定,他的两位侧福晋都是满嘴谎话的小人,所以他自然有些痛苦了。

慕若菡听和郡王讲了这些事情,只觉得头皮发麻,后脊梁直冒冷汗,心说这和郡王实在是心计太多了,多得让人头疼了。让她比较生气的事情是,她竟然没有发现过有人在跟踪自己,看起来这段时间她忙于给人看病,读医书,有点要丢掉跟踪与反跟踪的老本行了。

最重要的是,她也明白了为什么这段时间贾先生根本就没有来找过自己,看起来,他应该是发现了和郡王一直在调查林小宛与他还有五安山的事情,因此,刻意的和慕若菡保持住了距离,让和郡王不会起疑心。

慕若菡知道了这些事情之后,只好安慰和郡王说:“其实人生嘛,有些事情看破不说破就好了。就好比两位侧福晋对我的评价,其实她们根本就不知道王爷您认识我,所以自然会添油加醋一些,或者将我贬低一些,这样可以显得自己更好,或者只是为了吸引王爷您的兴趣呢,她们可能只是当成故事来说,但是王爷却认真了起来。我想她们可能并没有恶意的。”

“希望如此吧!”和郡王叹了口气,接着对慕若菡说:“还有,拜访秀福晋的事,你还是不要白费力气了,她不会见你的。其实前两天你请人通报的时候,我正在秀福晋的房间休息,看她画画,她看了一眼你的求见信就放到一边儿了,嘱咐仆人打发你走。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回答说,只是不想与你走得太近,免得又被人陷害,说与山贼有联系。”

第193章 大清农家女的逆袭(21)

“王爷就不担心我其实真的是山贼的同党?”慕若菡试探着问和郡王。

“无妨,我已经决定招安他们了。”和郡王两眼含笑,胸有成竹的说。

慕若菡有些愕然:“王爷为何要与我说此事?”

“没什么,只是不想隐瞒你。对了,你去找秀福晋有什么事?”

慕若菡将自己想拜托和郡王帮她查找父亲下落的事情说了一下,和郡王听了之后很是不高兴:“咱们经常见面,我当你是至交好友,你为什么不直接对我说?”

“王爷,我觉得和您走得太近,有些愧对秀福晋了,所以我之前想着,还是麻烦秀福晋帮忙好一些,虽然说最终也是麻烦王爷,但性质不一样。”

“你太见外了,这件事我很乐意帮忙,你把名单交给我吧。”

经过了半年多的调查,和郡王那边发现所有同名同姓年龄差不多的男子都不是林小宛的父亲,慕若菡开始怀疑会不会林小宛的母亲根本就不知道她父亲的真实名字。

她忽然想到,或许可以从当年的襁褓开始调查,看来这个医疗技能太占用她的认知资源了,都没有时间认真思考这件事了。

正巧她最近时常给一个绸缎庄的钱老板的夫人看病,这位钱老板见多识广,走南闯北,对于布料十分的熟悉,于是她就邀请了钱老板到她家中去看看那个襁褓,识别一下布料。

钱老板看了之后,对她说:“这个襁褓上的刺绣是苏绣,是苏州一带常用的针法,这绣工精致,但是却略显生涩,花纹与众不同,并非一般绣娘所制,而像是这位母亲特意为这个孩子绣的。内容上充满祝福之意,可见其学识之深。不过。。。”钱老板翻看了一下这个襁褓,说道:“这个布料很少见啊!”

慕若菡觉得很吃惊,问道:“这布料有什么奇怪的?”

“因为年代久了,保存得又不是太好,略微有些褪色,所以我差点看走眼了。”钱老板有些激动地抚摸着这个襁褓的被面说,“这个绸缎,是我当年染出来的第一批,这一批的染料,因为配色出了一些问题,所以才染出了这种与众不同的孔雀蓝。因为颜色漂亮,所以我卖得比较贵,也因此赚了第一桶金。”

慕若菡又高兴又担心,生怕这个线索会断了,急忙问道:“那您还记得是谁买了这批绸缎吗?”

“嗯,当时我是这样想的,谁要是愿意花高出同类绸缎几倍的价格购买这种颜色稍有特别的绸缎,谁就是真正的有钱人,就是我未来的财神爷,所以我将他们的名字都记下来了。走,我带你回去看。”钱老板说完,又抚摸了这个绸缎半天,左看右看,长吁短叹,感慨时光飞逝,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老喽,总之是怀旧了好半天,才依依不舍的放下了这个小被子。

回到了钱老板家之后,钱老板很是兴奋的给钱夫人讲了这件事,钱夫人听了很高兴,说这都是缘分啊,然后找出了一个账本,翻开了第一页,对慕若菡说:“这就是当年购买这一批绸缎的主顾们,共有十一家。”

慕若菡看了一下,发现果然都是京城的权贵,她记下了这一页,回去之后仔细查看,却没有看到和她的母亲一样的姓氏,其实她母亲的名字也很简单,就叫郭氏,所以真的很难查。

可是这些人都是满族的姓氏,并没有姓郭的,不过倒是有一个姓郭洛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