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农家日常(175)

“老师您是君子,怎会做这种事?”杜锦宁拍了一记马屁。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虽是你老师,但知人知面不知心,没准我就起了贪念呢?”关乐和还是不依不饶。

“我相信老师。”杜锦宁说完,为了强调这一点,还很用力地点了点头。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关乐和虽是个正人君子,不喜拍马溜须那一套,但还是被杜锦宁这马屁拍得心身舒坦。

“你呀!”他用手指点点杜锦宁,笑容里颇有些长辈对小辈的宠溺。

他将身子往椅背上一靠,问道:“你欲如何?”

杜锦宁站了起来,整了整衣衫,朝关乐和郑重地行了一礼:“如果学生想出这个法子能让书本印刷的成本降下来,让全国多一些孩子能读书识字,锦宁也不枉老师从山村里将我带出来,教导我一场。铅字印刷的法子,全凭老师作主。”

这话看似说得冠冕堂皇,但也是杜锦宁的心声。

她既穿越到这时代,又知道这法子,就不可能将这法子藏着掖着,只拿它当自己的赚钱工具。将这法子普及开来,造福于民众,也算是对上天让她重生一场的回报吧。反正她脑子里装着现代无数的知识,这些都是财富。想要赚钱,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本事。她又不求大富大贵,小富即安便可。

另外,她也深知,如果她把这铅字印刷的法子捂住赚钱,必然会惹来许多的麻烦事。毕竟她没有根基,没有背景,有这样的秘密,就相当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捧金饭碗过闹市,那是招祸找死。

上一次她跟关乐和说的制茶方法,也是一样的道理。

关乐和被杜锦宁这番话深深打动了。

他动容地看着杜锦宁,连声称赞:“好孩子,好孩子。”

眨眨眼睛平复了一下心情,他这才道:“不过,即便我想办法让人给皇上递上一个折子,将这法子说出来,皇上也会让皇室勋贵用这法子在各地开设印刷作坊的。印刷的成本是降了,但书籍的售价是否会下降,还得看那些办事者的良心如何。与其让别人牟利,是否造福于人还未可知,不如我们自己来做。”

他看向杜锦宁:“我会让人先把铅字浇铸法试一试,如果可行,我们关家便会在各地开印刷作坊。到时候,这些作坊所得的利润会分你一成的股份。对于这个,你可有什么异议?”

杜锦宁摇摇头:“学生刚才就说了,但凭先生作主。学生并无任何异议。”

关乐和看向杜锦宁的目光无比慈祥。

一成的份子,对于不懂这一行的人来说,或许会觉得太少。可杜锦宁却丝毫不觉得委曲,可见是个心胸开阔并不看重利益得失之人。不过也是,如果他是个看重利益得失的,也不会把这法子拿出来想献给国家了。

但对于关家来说,做这个要前期投入许多人力物力财力,一成份子真不少了。

“往后你参加殿试,皇上会让你们写策论,你也可以把这法子写在上面,不用顾忌我们关家的这桩生意。关家沾你的光,用这法子赚几年的钱便也够了。”他又道。

他说这些,也是见多识广,一听杜锦宁所说的这个法子就觉得可行,这才有这么一说。

“是,先生。”杜锦宁没有推辞,直接地答应下来。

至于以后如何,那就是以后的事了,现在没必要讨论。

第222章 买茶园

“还有茶园的事。”关乐和又道,“因为要写信到京中和外地跟其他大人商量,所以一直拖到现在事情才有了决议。书院后面那座山因为比较荒芜,县里要的价不高,我们凑钱将其买了下来,准备照你的提议,栽种茶叶。”

顿了顿,他看向杜锦宁,目光里有些歉意:“也是我把你炒的茶夸了一通,他们才同意的。也就是说,书院种了茶树,就得用到你那个炒茶方子。不过你放心,我们不能白拿你的好处,大家决定拿出钱来购买,七百两,你看如何?”

说到这里,他眼里的歉意更盛了:“当然,七百两银子买个制茶秘方,确实是少了,但因为那茶山是大家凑钱给书院买的,不是家族用来牟利的,所以实在给不了太多。不过我也帮你争取了,如果这些家族自己种茶,要用到这个炒茶方子,就需得每家再给你七百两银子。”

因着杜锦宁表现出来的聪明成熟,以及开茶馆时的经商头脑,他也不当杜锦宁是孩子,又解释道:“本来吧,如果让书院的茶园和那些家族的茶园都拿出一两成份子来给你,你的收益会高些。

但我们护着你一时,也护不了你一世。刚开始时他们碍于脸面会给你,但到后面盈利多了,一两成份子的银钱就挺多,到时候他们为了省下这笔钱,不知会干出什么事来。”

你们家一家子的妇孺,没必要为了那点银子陷自己于危险之中。你既有制茶的方子,拿了银子去买山头也种茶树,自己赚钱岂不是好?所以我才为你争取的是银子而不是分成。”

他看着杜锦宁的眼睛:“我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吧?”

杜锦宁点点头,深深朝关乐和做了个揖:“弟子明白,多谢老师为弟子着想得如此周到。弟子感激不尽。”

见杜锦宁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关乐和很欣慰:“过几日,我拿到钱,就给你。”

“老师,如果方便的话,您能不能让你们管家帮我拿那钱在城外买一处山坡?趁着书院种茶,我干脆也把茶树也种了。”杜锦宁摸着脑袋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

她倒不想麻烦关家,但自己一无人脉二无关系,想要寻一处合适的地方,还真不容易。可关家就不同了,这漓水县哪里有田地和山地卖,他们都一清二楚,府里养的外管事,就有专门做这个的。

“行。”关乐和笑道,“正好我们关府也打算买山地种茶,你就跟我们买在一处吧。不过你真要买一千四百两银子的山地?”

“不用不用,买六百两就可以了。”杜锦宁道。

她可不是那等缺心眼的。虽说这漓水县山多地少,想买好的田地难,买山坡容易。但书院就是漓水县的世家大族一起合资建起来的,现在有了她这个制茶方子,以后卖茶的暴利就在眼前,这些世家大族哪里会放过?肯定会一窝蜂地买山地种茶树。她这小胳膊小腿的,敢跟一群狼抢食吃么?没的食没抢到,还被人记恨上了。

她虽是关乐和的弟子,但终不是关家人。关乐和也不是关家家主。一旦她跟那些世家大族有了大的利益冲突,关家不一定会为了她跟别家撕破脸。所以还是识趣些好,不要那么贪心。

再者,山地不贵,银子又值钱,六百两银子能买小半个山坡了。她又没什么人手,更没有得用的人管茶园,买的面积太大只会给自己找麻烦。

量力而行,才是聪明的做法。

“您府上即便要买茶树种茶,也得明年才有少量出产,那七百两银子也不用急着给我,到时候叫我过去教制茶的时候再给也不迟。”杜锦宁又道。

关乐和点点头,也不坚持。茶还没种呢,更不用说制茶了,家族不会现在就拿七百两给杜锦宁的。他刚才那样说,也是打算自己先把钱垫上。不过既然自己这个小弟子什么都跟明镜似的,他便也不多此一举了。反正到时催着家族把钱给杜锦宁就是了。

见天色已暗,杜锦宁就出言告辞:“如果先生您没什么事,我就先回去了。”

“去吧。”关乐和看看外面的天色,想想严岑那事,终还是不放心,叫了一个小厮护送杜锦宁回去。

第二天课间,杜锦宁就往袁修竹那里跑。袁修竹年纪大了,除了县试之前给这些学子做些指点,平时很少在书院里上课。但二月就县试了,他最近来书院的时间倒是不少。这不,这会子他正坐在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看着甲班学子写的课业。

上一篇:陌上花 下一篇:王爷别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