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农家日常(443)

等杜锦宁和齐慕远走出村口上马时,几个护院也回来了,大家一起上了马此时章鸿文也骑着他家那头骡子来了,大家一起出了村,往县城里去。

到了城口,远远的就看到城墙上挂了白幡,这是国丧的标志。杜锦宁放缓了马速,问齐慕远道:“你要不要先回去歇着?我一个人去书院就可以了。”

齐慕远担心着京里的亲人,也掂记着家里是否托信过来,此时还真无心应酬。

他点了点头,道:“也好。”

进了城,大家便兵分两路,杜锦宁和章鸿文带了两个杜家的护院去了书院,齐慕远则带着他家护院回了齐府。

博阅书院里,杜锦宁最亲近的人就是关乐和,其次是黄澄明了。关乐和去了京城,杜锦宁进了书院先去拜访了黄澄明,送上礼物,接着又去看了新山长及其他先生。

皇帝新丧,大家见面也不能展笑颜,也不能说恭喜之类的话。尽管大家看到杜锦宁中了举人,且还是解元,都十分高兴,却也不好表露出来,只彼此问了问近况。所以杜锦宁在他们这里都略坐了坐,就告辞离开了。

回到齐府,吃过午饭,杜锦宁等人就打道回府城。章鸿文跟着一起离开。当然,他没骑他的骡子,而是骑了齐府的一匹马。

齐慕远急着打听京里的消息,进了城就直接回家了,杜锦宁带着章鸿文回了家。

陈氏见了章鸿文,十分高兴。她毕竟在桃花村住了十几年,对那里的人和事还是挺掂记的。章鸿文过来,正好可以聊一聊桃花村里的事,也算是解闷了。

安顿好章鸿文,杜锦宁便去了齐府。

“如何了?京中可有信来?”杜锦宁问道。

齐慕远摇了摇头。

“应该很快就有信来了。”杜锦宁安慰他道。

这个年代可不像现代,有什么事直接打个电话就能通知道万里之外的人。现在即便有什么重大事件,也只能快马加鞭地派人一个驿站一个驿站的跑下来。所以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到漓水县,至少需要三五天的时间。国不可一日无君,老皇帝驾崩,必然得有一个新皇帝接替他的位置,前些年争得你死我活的夺嫡之争便落下了帷幕。

消息确定,齐伯昆派人从京城送信过来,也不过是五六天。按理说,他们回来,应该能接到齐家从京中传来的消息才对。

可现在却没有信来。出现这种情况,要不就是京中局势还不稳定,要不就是……齐伯昆等人在京中出了问题,没办法送信给齐慕远。

齐慕远向来沉稳,可这一会儿却是坐卧不宁。他刚刚坐下便又站了起来,望向大门的方向,神色焦虑地道:“但愿吧。”

“派了人去京城吗?”杜锦宁问道。

“派了。刚我一回来就叫马彪去京城了。”齐慕远道。

京里没送信来,他不可能坐在这里傻等,总得派人回京中打探一番。

杜锦宁点点头,不说话了。不过她也没闲着,拿过齐慕远煮茶的家什,取了水打燃火,开始煮起茶来。

煮好茶,她递了一杯给齐慕远。齐慕远闻到茶香,焦急的心稍稍安定了一些。不过喝了一盏茶后,他又焦虑起来,道:“再没人来,天就要黑了。”

天黑了,城门就关闭了。京中就是派了人来也进不了城,他只能等到明天了。

可没能得到家中亲人的消息,他又怎能安睡?

杜锦宁转头对青木道:“你回家一趟,跟太太说我今晚不回去了,在这里陪齐慕远。章少爷那里,你跟他好好解释解释,就说齐少爷心情烦乱,没办法好好招待他。等明日齐家传了消息,我再陪他在府城好好逛逛。”

“是。”青木应声道。

“你再去许家一趟,把大姑爷叫来陪一陪章鸿文。”杜锦宁又叮嘱。

青木见她没有别的吩咐,转身去了。

齐慕远听到杜锦宁在这里陪他,心中微暖,轻声道:“谢谢。”

杜锦宁对他一笑:“咱俩什么交情?跟亲兄弟一样,说什么谢谢。”

齐慕远喉头滑动了一下,却什么也没说。

“少、少爷,少爷,京中来人了。”一个守门的飞也似地跑了进来,满脸激动。

齐慕远“噌”地站了起来,拔腿就朝门外跑去,差点跟一个风尘仆仆的黑脸汉子撞个正着。

“小人程兴,给大少爷请安。”黑脸汉子忙跪下行礼。

齐慕远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少说废话。京中怎么样?我祖父和父母弟弟如何?”

“好,老太爷、老爷、太太和小少爷都安好。”程兴倒也知道齐慕远担心什么,先把最关键的消息说出来。

果然,齐慕远大松了一口气,这才道:“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又道,“你先起来,坐着说话。”

程兴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走到下首挨着凳沿坐了,道:“皇上驾崩,大皇子和二皇子的亲兵火拼,京中大乱。二皇子身死,大皇子稳住了局面,不日将举行登基大典。”

程兴虽寥寥数言,但想都能想像得出当时京城有多乱。

杜锦宁问道:“就中可是死了许多人?”

程兴摇了摇头:“还好,都是两宫相斗,未波及其他人。不过……”

他顿了顿,没有说下去。

而齐慕远和杜锦宁却是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

当时相斗没死多少人,但大皇子登基,怕是要清洗二皇子手下的人,到时候想来还得再死一些人。

杜锦宁有心想问一问大皇子为人如何,但想了想,还是没问出口。

齐伯昆虽是政客,但做人也有底线。想来他愿意辅佐的大皇子,不是那等喜欢杀戮之辈。再者,大皇子不管为人如何,他登基做皇帝已成定局。她再问又有什么用呢?无端地让齐慕远妄议新皇,倒是不好。

第559章 打算上京

“祖父可有什么口信要你转达的?”齐慕远又问。

“老太爷说,新皇登基,明年肯定是要开恩科的。等局势安定就少爷进京去,老太爷会安排少爷进太学去念一阵书,以待来年会试。”

说到这里,他又转向杜锦宁:“这位可是杜少爷?”

杜锦宁微讶,点头道:“正是。”

“老太爷还让小人带口信给杜少爷,说他老人家把杜少爷当亲孙子一样看待。他会在太学多要一个名额,等我家少爷进京的时候杜少爷就一起进京,一块儿入太学念书,您可以把齐家当自己家一样。”

齐慕远开始听齐老太爷要他进京入太学,因不舍杜锦宁,便有些不乐意。此时听到这话,他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不待杜锦宁开口就劝道:“锦宁,答应吧。就算你不想去,到时候参加会试也得进京。会试都在春天,现在离明年春天也不过是半年时间。你就算不入太学也得提前两三个月去京里,跟我一起去,也不过是再提前两三个月而已。再者,太学的先生们讲学的水平总比这里的先生高,进太学听课,必有收获。”

杜锦宁听了,很是心动。

她前世为了做项目,就是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跑的,让她长时间呆在一个小地方,她也不乐意。桂省府城也呆了两三年了,久静思动,她倒也想去新鲜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另外,她这次府试虽得了解元,但她并不觉得自己就很厉害,能一举考上进士了。桂省文风不昌,先生们的水平也有限。如果能去太学学习,她的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提升。

她点了点头:“好。不过……”她抬起眼,看向齐慕远,“你也知道我这几年一直在研究稻种,我就算要离开这里去京城,也得等稻谷收割了才行。”

高产量的杂交水稻,即便她知道如何培育,那也得花时间去收集稻种,再做实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杜锦宁不能等她考上了进士做上了司农官才开始这项工作。毕竟她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能考上进士,什么时候做司农官也不是她能决定的,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她的真实性别会被戳穿,所以自打有了财力和人力,她就派人人去收集稻种,并在她院子旁边开了一块水田,专门做来做稻种培育——这在当初建宅子时,她就预留出来的。

上一篇:陌上花 下一篇:王爷别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