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280)+番外

在没有□□、没有盾构机的古代,所有能够行走的道路都是被人一点点踩出来的,效率低下不说,多半又窄又难走。

但是尽管是这样,能够踩出这一条路也是极限了,还想要选第二条路?不存在的。

故而,曹军如今亦是如此,他们虽然心中清楚哪些地方可能布有陷阱,甚至知道那里会有什么兵种在等着自己,但是还是不得不入,他们在带足了补给之后,深入敌腹,沿途遇到若干空城,也不知是袁绍撤走了里面的人还是这几座城里头的人已经被充作劳役。

曹军倾向于前者,因为他们找遍全城,也没有发现粮、水。

虽然有几个大水缸,但是谁也不敢喝里面的存水。

现如今又是夏季,天气炎热,曹军所带的水必须要保证补给,想来这也是袁军意料之中的,他们在撤离之前便封堵了上游的溪流,又掩埋了井洞,想要逼得曹军无水可饮。

黄河以北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曹军所行进的地区又以平原为主,如此行为的确可以封锁曹军的饮水,降低他们的行进速度。

本来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曹操西征张绣那件事情的话。

除了粮食,水自然也是军需物资,不过不便携带运输,所以夏安然想了很多办法方便曹军就地取水,所以在发现水井被破坏,如果要修复不知道要花费多久的时候,曹军就直接放弃修井的念头。

他们直接在井的边上搭建起了一台简易凿地机,和兖豫二州夏安然到处想办法打的深井不同,袁绍自然没有掌握这项技术,所以沿途城镇的井都是浅层,地下水又不是只有一股,能够在这里造井本身就已经给曹军指引了方向,而且他们也不需要维护这口子井,只需要凿出地下水来即可,还不用修不用建。

轮番使用凿地机的情况下,一口井也不过是大半日的时间就能出水了。等凿地机带上了水渍后又向下打了两下,地下水便汩汩涌出,这时候役夫拉起铁钻头收起来,原有的架子被改建一下之后就是一个井轱辘,差不多就是同时,一个滤水装置就已经做好了。

刚出土的水当然干净不到哪儿去,理论应当等上几日,但是曹军懒得等,舀去最初的几桶污水之后便将一桶桶水灌入了放了竹炭、沙土、碎布料、碎石等物的木桶中,这些水从木桶下方流出时候,已经干净了不少,再烧沸后便可饮用,这时候本来就是夏天,点火也很容易,花的功夫虽然有些大,但是倒也算方便。

曹营的将士们对此一致给予好评。

袁绍军万万没有想到点亮了科技点的曹军居然还带这么玩的,他们撤退前的连翻动作不过使得曹军慢了几日而已,很快他们便又被追上了。

在被追上的时候,他们甚至还没有抵达约定好的汇合点。

同历史完全不同的是,曹军在这一场与袁绍的对决之中,竟然最后变成了进攻方,他们深入敌方腹地,靠着后方稳妥的粮草运输,一时之间竟然和袁绍军将战局转变成了拉锯战。

这样的情况是袁绍所料未及的,在他的想象中,深入敌方腹地的明明应该是自己,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前线竟会失利至此。

而自己又在人数、装备、辎重均占优的情况下,为什么反而被曹军压着打?

袁绍此人性格之中,有着一个最致命的缺陷,那便是刚愎自用。

倘若他当真是一个雄才伟略之主,那这倒也未必是一个缺陷,可惜他不是。

他走出的第一步错棋,就是不应当在刚刚战胜公孙瓒之时没有选择先稳定后方,将公孙瓒的势力完全消化之后再南下攻曹,但袁绍当时只看得到表面的情况。他觉得不能再让曹操的势力继续发展,于是仓促之下派兵攻打。

这本来也不算什么致命的大错,但他第二个错误便是他将公孙瓒手上收编的部卒编为了先锋官。

若以他的想法,这本身也没有大错,公孙瓒虽然有将这些部卒当作炮灰的想法,但是在他的理念里面,也不至于到一去不回的程度,无非只是减轻一些他自己亲兵的损失而已。

但是偏偏曹军的实力超过了他的想象,使得公孙瓒步卒的死伤到了触目惊心的数字,又因为刘备那边的催化作用,使得他又下了第三个错误的决定。

当时他身边的谋士都劝他万万不可如此行在战前杀卒,尤其是如此大规模的斩杀之事。

他完全可以趁着前方公孙瓒部卒尚未注意之时,将其调离前线打混编入袁绍旁的部卒之中,但是袁绍没有认同他们的说法。

他认为公孙瓒的部卒就如同一一个个铁痢疾,安插在他前进的道路上,随时有可能使得他马失前蹄。

而他的第四个错误就是明知曹营拥有凿深井的能力,却没有加以重视,他的部卒,非但没能因为撤退前的种种举动拖慢曹营的行进速度,反而因为如此大规模的破坏举动惹来民怨,也同时降低了他们自己的撤离速度。

这一个个本来并不致命的错误,同时被引爆,致使袁绍面对了如此窘境。

曹营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收割袁绍军的尾巴,袁绍退兵每与曹军交锋之时,接触一下便被吃掉一块,慢慢的,有兵士跪地投降,更有守城的将领,率全城人民投降。

当曹操亲临前线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所派出的部卒,竟已经将袁绍逼到无路可退的地步,袁绍同曹操各自骑在马上,隔着自己的部卒,远远观望。

这一刻双方脑中这奇迹般的同时想到了一个场景。

在他们幼年的时候,曹操还只是一个宦官家族的子嗣,袁绍也依然还是个不太受宠的庶长子的时候,双方曾玩到一起,那时候他们的玩伴有很多人。

还叫曹阿瞒的曹操一向会来事,那时候的袁绍虽然有些呆,但是他的出生好,身边也围绕着一群人,所以往往两人在玩耍的时候,都各自指挥着自己的手下像模像样得进行对战。

那已经是近30年前的事情了,没想到他们如今又站到了同样的局面。

只不过所指挥的人已经不再是那两三个小童,而是千军万马。

罢了,既已如此,又何必再追忆过去呢?

不妨策马扬鞭,肆意来战。

作者有话要说:公孙瓒不是什么好人,他的旧部成分也比较复杂,他先是吸纳了汉室亲王刘虞的旧部,当时他看不惯刘虞的保守,(刘虞治理当地民生很温和,对待边境的态度也是保守温和派,用后世的眼光看他没做错)于是故意引得刘虞派兵攻打他,然后刘虞被反杀。

刘虞的旧部自然被公孙瓒吸纳,这件事发生在前面一点点,然后公孙瓒被袁绍斩杀,他的部队就归了袁绍。

所以这些兵士与其说是公孙瓒的,实则是公孙瓒+刘虞的,但无论如何从本质来说,都属于边军。

汉代的边境城县里面所有的人,除了百姓以外,都是戍边的民众。如果城破将领活着或是县令活着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东汉不知道,但是西汉是要被治罪的,所以全都是死守,也因此,东汉、西汉年间,包括到了三国、魏年间,都是打爆外来侵略者狗头的那种。

我看到过记录,就是诸侯混战打到一半,外头的人看到哎哟守军去打架了呀,乘机试试入侵,结果那边两支汉军立刻停手放边军回头打侵略者的。(但是找不到记录了,难道是野史?还是同人?摸下巴)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脑子清楚的,袁绍的儿子就干过联合乌桓人的势力拿回失地……然后被曹操打爆了。

一直到两晋……怎么说,我觉得两晋的帝王所有的脑子都长在司马懿和他儿子身上了。这两人是司马家的智商巅峰,其余的都是低谷。

另外,我个人不喜欢晋朝。

也不喜欢司马家,虽然司马懿也是一个到死没有反的,但是和曹操放在一块,我就是喜欢曹操一些,大概是……司马懿是动小脑子,玩朝堂、权谋那一套,而曹操就是大开大合,耿直得一路打下来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