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300)+番外

小年轻们表示我们应该以成绩说话,明明我的成绩是最好的!为什么你们要去参考什么课外实践课成绩,这不公平!

小学霸们回到家里怂恿家里头的人,觉得还是以成绩判定最为直接。家里头的人盘算了半天。

一年国家的举荐制才多少个名额,但是小吏有多少个名额……尤其是一些旁系家族,或是中小层家族,自觉自己家的儿子搭不上举荐制的船,偏偏择选制不知道为什么又没选中自家成绩优异的儿子,不由也觉得不公平,你觉得不公,我也觉得不公,当爹妈的大部分都觉得自家孩儿有天纵之才,更何况的确有些孩子成绩不错,就是没被选上。

于是他们自己向上头要求,既然已经有了择吏制,不如再来一个方法?

这说来有些可笑,但是在一方的小心翼翼推动,另一方的默许下,最后还是成功了。

科举考试成为并立于举荐制、择吏制的大汉第三种择选人才的方式。

一年后,第一届天子门生火热出炉。

出人意外的是,这些人中有的出生世家,有的出生平民,还有些出生权贵,几乎包罗了如今汉室的各种阶层。

如此结果令群臣吃惊,也让小皇帝兴奋不已。

这代表的意义,绝非仅仅是大家支持科举这么简单,从简单的说,证明了此次考试的公正,从深里说,证明了无论何种出生的大汉子民,已经渐渐拥有了读书的资格。

而且,不是简单的开蒙。

而是能够和天下才人下场一试的资格。

虽然目前这类的学子大多来自兖州、豫州这类较为富庶又学风浓厚的地方,但是也有旁的州,就连凉州都考上来了一个,虽然成绩比不上旁人,但是那可是被定为蛮荒的西凉贫瘠之地的珍贵学子啊!

这一年的学子三甲被选出的时候正是秋日,这是夏安然定下的。

春闱、秋闱,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科举制的顺序了。

只不过如今的大汉比之他参与科考的红楼时代版图要稍小一些,而且报名参考的学子也没有那么多,也多半集于洛阳周边的郡县,故而也没有必要像后世那样层层筛选,差不多是考两轮就分出了高低。

因为这一制度是在兴平十二年春定下的,所以殿试反而转为了在秋天,不过也挺好,秋天亦是收获的时节,而且在小冰河时期,秋天考试比春寒料峭时候对学生也更友好一些。

暗戳戳插手了出卷考试的夏安然作为科举的前辈在心中这样想,觉得自己的建议真的特别好特别体贴啦=w=。

至于学子们是不是这么想……恩,智者见智吧。

三甲选出的这一日夜晚,已经是一个合格帝王的刘协举办了一场私宴,邀请了他亲近的臣子们,其中自然包括夏安然。

小皇帝这一日兴奋异常,他连连劝酒,眼睛都是亮晶晶的,这条路他们走得太久,也太小心了。

从办图书馆,到办学校,从兖州、豫州的小规模实验,从联合凉州的贾诩来择选人才,到大家逐渐将择吏制当做寻常事情,并且以孩童能够考入大学为自豪。

他们一步步得谋划,谋到白了发,谋到旧人换新人。终于在今日尘埃落幕。

但是科举制仅仅为开始,在此之前,举荐制和择吏制能够有一个相对的平衡,主要还是举荐制的起点比择吏制的要高,一个是中层官员开始,一个则是自底层做起,能够被举荐的,多半也不会将择吏制当做假想敌就是了。

但是科举制就不同了,为了吸引学子参考科举,科举制的起点便不低,几乎同举荐制平行,既如此,当世家们逐渐发现,举荐制的地位不再如此超然,他们手中的举荐名额也不再如此珍贵,自然也会引起一波反弹。

但是那都是明天的事情了。

今日还是且饮杯中酒,以贺同凌冽寒风共至的新气象吧。

酒酣耳热之时,忽见曹操朗笑着坐正了身体,以节击盏,忽而慨声而歌。

曹操本就擅乐,此时用的又是寻常的调子,宫廷的乐师们立刻就顺着他开头的音调为其配乐了。

夏安然亦是看了过去,他此时正是最开心的时候,一双黑眸也是亮晶晶的,就等着曹操能来一首给后世小朋友们增加回家作业的诗歌呢。

曹操嘴唇一张,吐出的第一句就让他稍稍瞠大了双眼。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堂中众人亦是和着曲调,虽不知他要如何作词,却能以音调相和,夏安然笑着在心中默默和着曹操的音调,将这一首《短歌行》一同唱了下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正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当浮一大白。

===

夏安然,字景熙,司隶成皋人,年少即有才名,年十七,董卓霍乱,安然投曹,后为兖州主簿,为主簿期间,普灌溉、饲养之法,使兖、豫二州收粮颇丰。

后入中央,为大司农,其扶持小农经济,鼓励民众进行货物交换,期任职年间,东汉的最低货币,自五铢,转为八铢。其小农经济以及中下企业的大力发展,为东汉王朝积累大量资金。

后经文帝的治理和巩固,为武帝时期东汉的雄起奠定了基础。

史称——康文盛世。

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出现在小冰河时期的盛世王朝。

于内政,康文盛世经济繁荣,先后恢复路上丝绸之路,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舶来品的涌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亦促进了生产业、手工业、种植业、畜牧业的革新。在此期间,东汉出品的诸多科技产品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向欧洲。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康文期间,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国立校舍的创办率、普及率为历代王朝之最,世界上第一所面向公众的图书馆便创立于此时,书册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科举、择吏、举荐制三种择才之法并行,使得康文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人才,辩才兴盛,促进了外交官的诞生。

东西贸易之路的通畅,同时也带来了觊觎东方富饶的目光。

康文期间,由于敌人的角色变化,使得军械的制式武器逐渐转变,他们的敌人由游牧民族的轻骑兵,转为了西方的重骑兵。

故而,槊的普及逐渐替代了环首刀,弩的配备达到了史上最高,汉代名臣诸葛亮改良的连弩于守城战大放异彩,汉代大司农所创的投石机,亦在攻城战占据了主导优势。

马镫、马鞍的使用随着战争传到了中亚,直接影响了欧洲的历史,被东汉打得鼻青脸肿的中亚人带着从东汉人身上学到的战斗技巧,和他们的前辈西逃的匈奴人一样,向着西方碾压而去。

同时,南方海商的发展也使得造船业和武船的发展到达了同时期的巅峰,东汉王朝和当时亦是在顶峰的贵霜王朝相遇了。

二者的国土虽相邻,但是青藏高原山脉阻隔在了他们之间,这一座在后世称为世界屋脊的山脉促使两个国家在彼此试探后达成了共识,当时繁荣的贵霜王朝横亘在中亚和南亚之间,将中南亚的货物运送到北方,再从丝绸之路运到了大汉。

当然,这一切的平衡在东汉王朝点亮了中远洋海洋运输之后被打破。

出于市场的竞争,以及利益的纠葛,在东汉王朝传到第十六个帝王的时候,开启了对外征战之路,当时因为东汉国家稳定,包容接纳而陆续南下的匈奴、鲜卑、羯、羌、氐部落趁汉王朝军队外出之时发动叛乱,此举激怒了汉王朝年轻的统治者。

战火绵延,汉王朝双面开战,最多之时为三面开战,七年后,叛乱被平定,残余的胡人被迫北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