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360)+番外

否则怎么就差那么半天也让我们先走了呢?

但是无论是不是故意,他们此刻也无法查证,而且他们有预感,白大哥也一定是不会承认的。

故而两人,尤其是白锦羲只能笑着边寒暄着边艰难的向前前进。

白家的祖宅,是非常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粉墙黛瓦,房型紧凑,夏安然对于这种风格的房屋感觉十分的亲切。

可能是由于他们动静太大的缘故,几人还没有到白府,白家的下人、内知就静候在宅院门口了。

为首的是一个面容慈祥的老者,他看到夏安然位于商队前行的时候,稍稍愣了一下,但是面上的笑容却并无变化,看着就让人觉得安心舒坦。

而等他视线稍稍一转,看到白锦羲的时候,老人连番眨眼,细细端详之后,看着白锦羲的眼睛都能发出光来,似是有着十万分的不敢置信之色。

见状,夏安然就明白了,看来这位为首的侍人应当是知道白家双生子的事情的,而且应当也是一个能认得出来的人。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表面上,白家的内知只是冲着白锦羲俯身作揖,此举为寻常的内知恭迎家主回府的举动。

从他这一反应就能看出,这是在隐藏白锦曦身份的。

老实说,夏安然觉得白家两兄弟的几番做派有些奇怪。

比如说,明明是在自家船上,兄弟两人初时却隐瞒身份,统一用白锦堂的身份出现,而等到后来被夏安然和陆小凤拆穿之后,他们又不再做伪装。

但是,若要说是在防备夏安然和陆小凤,那他们也完全没有必要,毕竟陆小凤对朋友的态度是人尽皆知的。

历来只有他朋友坑他的份,他对自己的朋友那是真的好。

要说防备自己,那更是没有理由,夏安然与他们萍水相逢,说白了,只是雇佣的关系,如果他们真的不想让自己知道,那完全可以和陆小凤串通好,那时只需要让陆小风告诉自己,白锦堂没有易容就可以了。

他又不会去追根究底。

但如果硬要说是在防备白家的竞争对手,那一日和卢家的商船饮酒赏月之时他们倒也不避不闪,两个人齐齐出现在了卢庄主和满船的水手面前。

而对着自己家里面的仆佣都要假借兄长身份,如此防备姿态实在太过奇怪。

但是在夏安然心中,他虽然觉得白锦羲这一辈子的身体不太简单,但是出于对自家恋人的信任,他还是没有打算去多管。

反倒是二人进府以后,在给夏安然安排房间之时,白锦羲主动对他解释,自己的身份有些敏感,在外头是易容的,故而为了不连累白家人,白家二少对外一直是失踪状态,只是白大少不死心,故而未销户。

只要家人不上报,当地官府自然不会没事找事出个死亡证明。

夏安然只笑着点了点头,至于信不信,只有他自己知道。

照例来说,一家之主出行一来一回三个月刚刚返家,积累下来的事务定然不少,只是大家都知道这时候主人劳累,稍微识相些的家仆第一日除了十万火急之事外,都不会来汇报。

而若当真有十万火急之事,只怕早就等在港口了,白锦堂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才让他们两个人先行归家。

但是,令诸人没有想到的是,偏偏就发生了一件……并非十万火急,但是也耽误不得的事。

这事,和夏安然也有点关系。

因为事关他的学生。

事情是这样的。

当日夏安然和白锦羲入宅后,作为主人,白锦羲便向着内知介绍了夏安然,并且名言这是给白家三爷聘请的先生,授其武六经,只是这话刚一出口,二人便见到内知面上一怔,然后缓缓扯出了一个尴尬的笑容。

见状,本只是随口一说,正式见面得在夏安然下去歇息后,隔日再让小弟来拜见先生的白锦羲挑了挑眉,他微微颔首,示意家中内知不妨明言,然后他们就得到了答案。

白家三郎,在大哥出行,二哥失踪,家里他当家之后,初时其实干得挺好的。毕竟快要到年关了,只需要照例送上年礼即可,白三郎的武学天赋极佳,闲着没事的时候,街上的地痞流氓都被他打走了三波。

可谓热心守卫了金华的和平。

但是不过几日,白三少就觉得无趣了。

寻常大哥在家,还要盯着他学文,可是不久前那个满口学究的迂腐夫子刚被他赶走,当时大哥急着出行,便来不及为他延请新的教授,故而一时之间白三郎除了练武的时间之外竟是无事可干。

他年龄尚小,大哥管得紧,自然也不可能去些奇怪地方打发时间,便索性跑去了茶馆。

宋朝评书之风鼎盛,于是就在老哥离开第二个月,实在没事干的白三少就一头砸进了评书故事里头,他其实平时真的不爱听这个的,但是,但是这次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一个又一个圈套,层层递进,那个武林也是精彩无比。

此话本的笔者还深谙卡逗之道,每一话都卡的白三少牙痒痒,只想去追着说书先生让他先将之后的故事一股脑说给他听。

但是说书先生也是金华人,白三少在说书先生眼中那就和隔壁家撒泼打滚要糖果儿吃的小崽崽没多大区别,白三少也万万不敢威逼利诱,否则他刚出门老先生就会跟着他背后去白家告状。

咬牙切齿之后,白三少听闻这个故事原来就连载在他们家的小报上头。

本来自认从不爱看这些江湖小道消息的白三少立刻冲回了家,令人将所有存稿都拿出来给他看。

看存稿一时爽,没文火葬场,说的就是他这样。

白三少彻夜将存稿全数看完,正要继续问管事的要,结果就得了一个噩耗,没了。

后文就都在这儿了。

有介于来往陆路的问题,夏安然在金华时候文稿的传送每两旬一次,但是当他到了汴京之后,实不相瞒,他刚下船之后交出来的文稿也就前些日子才到,后头的全在船上与他们一起回来了。

下船后夏安然交的稿子基本是一点五倍,加上狡猾的白家主事发现了配图的好处,一来就是,图片的表现能力比之文字更为直观,即便是一些文学素养不太好的大老粗也能自图大致猜到本文写了什么。

二则,版面就那么大点,配了一张图之后,可不是字数就少了?

自打上次有惊无险之后,这位主事的就走了另一个极端,他从极度大方转为了极度小气,恨不得将每次送来的原稿一拆三分刊登,届时手上一堆的存稿,再也不怕断稿了,岂不是美滋滋?

最后一则是意外之喜。

白家小报虽说垄断了某个市场,但是到底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布点,白家的主要辐射范围是江南一块,北方和西边的市场一时之间还伸不过去。

但也因此,使得盗版便出现了。

宋代盗版横行,基本每个大佬都受过盗版商的迫害,遇到这时候他们可以报官,由官府出面即可打击盗版,但是小报这个事吧……

虽然官府也的确没有明确禁止百姓私自印刷小报,但是也没有支持,简单地说这就是一个踩着法律边线的灰色地带。

关键是,他们还没交税。

咳,所以这事走官府是行不通的,走了官方自己也逃不了好。

遇到了这事就只有私了一法,全看白家能不能抓到人了。

但是要在偌大江湖里面抓几个盗版商几乎不可能,一来那些人在北方盗印,二来,照版印刷成本不大,会如此操作的多半都是小规模盗印,既然是小规模,自然会有隐蔽、灵活性的特点,当然也就不好找人。

尤其到了后来他们只是印了话本那部分,北方一些不知情的武人还以为这话本就是所有呢,渐渐得连这是白家的小报上连载的都不知情。

就算有若干跑江湖的人知道这是白家的连载,但是因为自家的底盘,便也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是授权转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