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442)+番外

这一日,这小郎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精神折磨,他万万没能想到自己今日只是日常来执勤,又是小花园的阴暗角落居然也会被抓出来!

之前他的确是听闻这夏郎君听力了得,据说之前好多前辈都被他听了出来,为此还有前辈们轮流来这儿蹲点打卡,想要试试自己轻功是否有所长进,谁知后来这家就养了只豹子。

人的动作再轻也躲不过豹子,更何况豹子还用嗅觉判别人的,基本每个夜里都能看到皇城司的信息工作人员被豹子追的到处逃窜的。

若非是后来白知事实在忍受不了他们如此行径,加之这夏郎君给了一本写满了年月日精确到时辰的投诉本,这儿都快被列为职称考试的考点了。

但是这位被夏安然抓住的小吏还是一届新人,他武功也不高,目前还是入职培训,也因此才会被安排来做看守兼守卫之责,分到的还是无关痛痒的小花园,没想到平时宁可在田地上耕耘的夏安然会有一日跑到了这遍是假山的观景之处。

夏安然对赏玩假石一直都没兴趣,这一块也从来都是持放任自由的态度。

这一惊讶,这小吏就错了呼吸声,加上他的确有紧张就做小动作的坏习惯,便被夏安然抓出来了。

但不过片刻后,这个满心屈辱不快的小吏便看着夏安然写字入了神。

有了人研墨后,夏安然的写字速度便快上不少,此时他灵感奔涌,为了追求这种一气呵成之感字体便有些潦草,无形之中竟是将楷书向着草书前进。

而研墨的小吏也是在边上一边手上动个不停一边凑着脑袋看,这欢喜的感觉不亚于现实中坐在作者边上看他码子小读者。

一边看他的表情还跟着剧情变化,看到激愤处磨墨的手都加快了几个节奏,还是夏安然在沾墨后落笔是察觉了不对,墨太浓了……

他看了看自己飘起来的字,轻咳一声,还是对小吏说了一句“还是,淡些吧,浓了不好写。”

直至此时,小吏才注意到自己做了什么,他的脸蛋立刻就红了,讪讪的取了墨勺加了些水。

夏安然看看他这模样,更加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实诚,这样的实诚娃怎么就进了皇城司?

他这样的想法并未生出多久,不过是脑中的一闪而过,便就着烧淡些的墨汁将小半个故事书写完毕,直到有了净手的想法才停了下来。

这时候他才注意到原来不知不觉间,自己竟是一口气书写了厚厚一叠,这小吏在磨了足够的墨汁之后便跑到一旁为他晾干纸张,现在干了的纸张都是他收集的。

难怪他总觉得写字时候特别的顺利,原来是一直有人给他流水线传送纸张。

终于从忘我境界中醒来的夏安然对着这小吏露出了一个羞赧的笑,他刚还在想白锦羲雇人当童工呢,现在自己就在干这事。

正当他想要说什么的时候,忽然感觉背后劲风袭来,夏安然直觉躲避,他成功躲开了,只感觉呼啦啦的风从耳边飞过,片刻后立刻感觉身上一重,额头一疼。

他一个没坐稳险些栽倒下来,幸而被这小吏及时扶助,人没事,桌上却已经凌乱不堪。刚刚被整理好的稿子散落一地,若干份稿子还粘上了梅花印。

刚才过去的正是夏多多和小奶豹。

呵呵。

夏安然露出了狰狞的笑容。

真真是,反了天了!

作者有话要说:咬着指甲盖,努力稳住旗杆!

昨天有人说想到了《闻战》,的确是我的灵感来源。

原本是没有这道剧情线的,但是那天回家时候正好下雨,然后我正好在想这块的剧情,突然听到了这首歌。

然后我就一边想剧情一边彪小眼泪一边听歌啦。

其实我已经删除了很多煽情段,尽量留下的是柳娘的坚强、执拗一面。

军嫂,是护国万里长城中最重要的奠基石。

真的很辛苦,也很钦佩他们。

其实文中有一个点,柳娘本来应该是拿不到抚恤金的,因为其实他们没成亲,这也是当地的官员照顾她来着。

=

靖康难的时候,如果要理解的话就是这样:

别的朝代灭国前。

皇帝:我觉得我们还能抢救一下!!

大臣+军汉:不,我们不能。(投降吧.jpg)

北宋:

军汉+民众+小部分小臣:官家,我们可以XXXX再XXXX如此便可挽回颓势!只要齐心协力

皇帝+大臣:不,我觉得救不了了,还是投降吧,只要态度真诚也能有好日子过。

哼哧哼哧冲过来想要救援的各地方军队:????

如果要说气节,北宋末年几乎全部的气节都在百姓身上了。

北宋和南宋不同,北宋的军队待遇、武装、科技点都是不错的。

不要真的觉得大宋弱,大宋对上的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匈奴,是一个有了完善制度、后勤、补给、冶炼、科技、人才的辽国,不是一个由若干部落组成的游牧民族;是一个大清老祖宗的金国;是一个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国。还有南边各个不稳定政权。

然后大宋把前二者给熬死了。

坦白说如果同样情况下,汉武帝过来也不是那么容易能打下来的。因为和西汉不同的是——宋朝科技点没有了碾压。

宋真的不弱,尤其是边境军和中央军。两军交战也是胜负持平互相拉锯的。在没有长城、没有天然防卫,很少骑兵的情况下,如此就能看出其战斗力了。

宋军队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所谓贪污腐败、冗军那么简单。

宋朝对军官的军功也挺看重,我记得有80多级别,划分很细。

但是军人在宋朝的社会地位很低。因为其构成本身就是一种——我花钱,你消灾的性质。

大概感觉就和现代社会某些人觉得——我是纳税人,你们这些用我们纳税人钱养的兵就该为我们卖命一样,当然他们没有这么明确的概念,毕竟宋朝的税收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但是这个理直气壮的感觉差不多。

但是和你们想象中的富宋不同,其实北宋很穷。

税收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用于养军队,还要应对多发的灾难天气,还要支撑全国基建运转,能不穷吗。

旁的不说,你以为是真的当地不好养马啊?不是,是因为穷啊!养马的利益低,开销大,财政无法支撑他们不计一切代价得养马而已。

对军队这部分高昂之处不完全是因为贪污腐败,而是因为北宋的军制是国有的,不是地方的。

寻常朝代一般有一些“当地税收养当地军”+“国家下发部分军饷养当地军”的概念,也会造成部分富庶地方的兵战斗力特别强,但是北宋则是全部由中央下发,然后从各个地方部队抓取最精锐的力量武装中央军队。

也就是“税收当地一分不留全部上交中央”然后再“由中央派往各地”,当然我们知道在古代税收这东西不像现在刷一刷卡,实则全非现金流,他们是现金流+粮草流,而可怕的是,这其中允许出现误差。

不仅仅是军饷,包括救灾也是如此,当地几乎没有余粮,发生灾难只能等人来救,当然这个最后几次改革后有所改善。(我记得是王安石,也有可能是范仲淹,忘记啦)

如果看过我红楼卷的话,你们应该还记得我说过清朝地方是军政分离,如果当地发现了匪盗当地政府不能处理,需要打申请到上级,由上级命令当地驻军处理,其实当中有一个小TIPS,那就是当地驻军在剿匪完毕后,会留下一部分战利品作为军队的“劳务费”,余下的交公,这也就是某种程度的“以战养战”

这其中固然会产生出些——某些坏心军阀故意养大匪患让其掠夺百姓,然后自己黑吃黑的情况。

但是也的确减轻了中央再军费上的压力。

宋朝不是。

宋朝的做法是,上了匪寨说:兄弟,要来做我们厢军吗?抢走的钱就算了你不用还了,来做我们厢军还有工资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