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出仕(士)(106)

作者: 黄姜 阅读记录

略等片刻、纸上墨迹稍干后,侍墨宫女拿起黎池写的字,向宴上各位展示。

“黎兄不仅一笔台阁体写得好,这一笔大字也是自成一体啊!”“是啊是啊,这字写得甚好!”……

众进士非常捧场赏脸,纷纷称赞起黎池的字。

黎池这辈子自拿笔写字开始,已经有十二三年了。十多年的大量模拟练习、写文章,以及为了挣钱大量抄书,黎池甚至都将毛笔字的书写速度,练得与他前世用签字笔的书写速度相差无几了。

如此的大量书写,要是还不能练出点名堂来,那就真是太过匪夷所思了。

哪怕黎池没有特意练过书法大字,只在兴致来了时才会写几篇,但大量书写培养出来的‘手感‘,也已足够让他的书法也写得不错了。

正在众进士花式夸奖黎池的字时……

“皇上驾到!”

话音刚落,厅中的官员和进士们刚站起身后离席跪下,贞文帝就已经带着两个皇子进了大厅。

“学生/臣,叩见陛下!叩见义王殿下、俭王殿下!”

“免礼,平身。”

贞文帝走到大厅中间的书案旁,仔细看了两眼宫女手上举着的字。“这是黎六元写的字?”

黎池姿态恭谨地回到:“回陛下,确是臣所写。”

“这四个字写得不错!横撇竖捺的起承转合间,锋芒半隐半露,既不显得软弱,也不过于锋利。”

黎池的直觉告诉他,皇帝这句称赞的话,不仅仅是称赞这么简单。“臣谢陛下盛赞。”

“朕就是实话实说,还真不是盛赞。”贞文帝将落在纸上的视线,转移到黎池身上,目光深沉莫测。

“朕听说你在乡试和会试时,用的笔迹不同,怎么想起来换一种笔迹的?”

黎池脑海中浮现的第一想法是:幸好他殿试时用的笔迹,和会试时用的是一样的,并没有用回之前的那种。否则笔迹反复无常,就过于明显了。

但是,心念电转间,黎池又开始思考皇帝的这个问题,他要究竟怎么答才合适?是答得虚假,还是实话实说?

这算是他第一次与皇帝交谈,第一印象的最终确立很重要。

第70章

“朕听说你在乡试和会试上,用的笔迹不同,怎么想起来换一种笔迹的?”

……

这是黎池第一次与贞文帝交谈,那他要给皇帝留下一个怎样的第一印象呢?

或者说,黎池想要在贞文帝心中树立一个怎样的人设?

先前的‘温雅翩翩务实君子‘人设肯定不能推倒,只能在这之上增加。

又结合到贞文帝的问话,说明贞文帝已经知道黎池会试上转换笔迹的深意。那么,黎池在贞文帝心中,必然已不是一个纯真无邪的形象。

贞文帝心目中的黎池,现在或许还未有一个明确的形象,但必然不是一个纯真无邪、不知世事险恶的人。

而黎池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快速地在贞文帝那里树立一个形象或说人设。一个对他有利且又不易崩塌的人设……

在贞文帝意有所指地夸赞黎池写的字时,他就已经有所戒备感应,等到贞文帝问出这话时,黎池的思绪更是极速飞转:

纯真无邪与工于心计,两者之间横亘着一道天堑。而这两种性格,其实都不适用于官场,或者说都很不讨绝对上司即皇帝的喜欢……

黎池抬头,看向比他高一个头的贞文帝。

直视皇帝这个动作,是很无礼的。可黎池就是那样地直视着贞文帝,神情明悟而无奈,整个人却又显得透彻且平和。

与贞文帝对视过之后,黎池低头恭谨地回答道:

“回陛下,因为世间千种人有千种面孔,除却极少数生来就大奸大恶之人外,其余人其实都说不上是好人或坏人。

他们或受身边之人影响,或受立场阵营裹挟,或受其自身的一时见识所限。这都会使人在某些时候,做出一些于他人不利的事。

而臣在会试上转换笔迹,不过也是胡乱地揣测:或许在会试时,会有人做不利于臣的事。”

黎池回答贞文帝时,语气和语调并不刻意,也不是那种冰冷无机质的无波无澜。

而是一种看得透彻之后的平和,语气平和、语调也平和,就如同他现在整个人一样,透彻而平和。

贞文帝,幼时就跟着大燕开国皇帝东奔西走,定国后又从众兄弟中脱颖而出夺得储君位,登临大宝后二十年来调理国政、制衡朝臣,交锋过的人、经历过的事实在太多。

这样一个皇帝,想在他面前自如地玩弄心计?那怕是嫌命长了。于是黎池选择回答得虚实夹杂,以真实想法为主。

贞文帝看着低头答话的黎池,半垂的眼中有欣赏的神光闪过。

确实,相比纯真无邪不知险恶的,或者工于心计玩弄权谋的臣子,贞文帝更喜欢像黎池这样的臣子:

知人心险恶,却不回击以同样险恶的手段;知权谋算计,却不玩弄权谋;知世故,却不世故……看过、见过、经历过人心险恶,却依旧坚守本心。

哪怕这黎和周已经猜到会试中有人对他用了手段,却依旧没有顺势揭露或兴风作浪,只以‘胡乱揣测‘四字轻巧带过。

这样聪明剔透却又没有利齿獠牙的臣子,总是很容易激起上位者的守护欲。

“原来如此。”贞文帝这话说得没头没尾的。

接着贞文帝从笔架上取了一支大号狼毫笔,示意侍墨宫女换上大张宣纸。

然后,贞文帝蘸墨挥笔,写下了“六元及第”四个大字。

“朕不是赐了你一座六元及第状元府?今晚顺便给你补上这‘六元及第‘的匾额,等你返乡回来之后,状元府的匾额应该就挂上了。”

黎池闻言,立即下跪谢恩,“臣叩谢陛下恩赏!”

“平身。”贞文帝看了一眼黎池,没再说什么,带着赵义和赵俭往主位上走去。而主位的左右下首,已经给赵义和赵俭两人加好了席位。

“继续,你们继续写字作乐,朕也跟着一起看看。”贞文帝在主位上坐下,一摇手示意道。

礼部尚书于是赶紧将皇帝为黎池题的‘六元及第‘收起来,等之后再去安排工匠描复到匾上。

履行主持职能的次辅钟仞,得了贞文帝的话,于是点名到:“孙榜眼,接下来由你上前写几个字。”

孙玉林力图沉住气,却依旧有些紧张的手抖!圣上就坐在上首,如何能不局促?

不过最后孙玉林还是顺利地写出了几个字,得到了贞文帝一个点头加‘嗯‘的反应,应该算是没搞砸。

孙玉林之后,探花李乾桉、传胪钟离书、明晟……等,都离席上前写了字,发挥得尚算不错。

写字作乐或说书法表演进行一段时间后,钟仞见场面有些枯燥无聊,就转而让进士们赋诗吟诗。

作诗,这真是黎池的短板。

不过幸而钟仞没限制主题和韵脚这些,只让进士们随意自由成诗。于是黎池就用了他之前私下作好的,一首借古咏今的七言短篇史诗,交了任务。

黎池院试时的那篇长达一千八百字的《望月怀古》史诗,随着四宝店刊印的院试诗文合集的热销,在场进士几乎全都是看过的。

这次黎池的短篇史诗虽不及那篇气势恢宏,但也短小精悍,因此也得到了不少称赞。

像这样宴会上的诗作,其实大都是提前准备好了的,并非只单独黎池是这样。次辅钟仞也是深知这一点,才没有限定主题和韵脚这些。

在场或许有于诗一道有急才的诗才,但终究只是少数,大多数进士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去准备和推敲,才能写出好诗来。

今晚这样的场合,需要的是一派花团锦簇的美好场景,生扣硬凑诗句的场面,不利于营造这样的场景。

于是伴着丝乐之声,进士们诗兴大发,每每一挥笔就是一首诗歌,然后就摇头晃脑地高声吟诵……吟诵完毕,席上进士们纷纷赞叹不已、夸奖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