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笙(322)

作者: 南墨离 阅读记录

然后是李姨娘生的三小姐陆毓茹,十二岁。

兰姨娘生的四小姐陆佩文,十一岁,五少爷陆绍辰,七岁。

这是三房所有的人,比大房和二房加起来,还要多。

按说给陆铮办洗尘宴,三房的人无事都应该到才对。

府里除了一个陆铭,因身子不好的缘故,大小宴会甚少露面,其他人无事,还是都要出现的。

可是这次,大房竟只有一个陆佳敏来了。

郑氏说是病了,起不来,但实际上到底是真病还是装病不想来,谁都明白。

但明白归明白,却没人会乱说。

没见上头坐着的老太君魏氏都没发话么,别人谁敢乱说什么?

洗尘宴到底是家宴,除了姑娘们大了需要避讳些,便跟主桌隔了个屏风之外,其他并没有那么多讲究。

护国公府是武将世家,规矩比照其他大家世族,一向没那么重。

每次家宴,看着人丁不丰的大房和二房,魏氏就愁得慌。

不过好在,这种情况马上就能被打破了。

连续克死了三个未婚妻的陆铮,护国公府的将来,终于找到了命定的有缘人。

魏氏早就想好了,待今年一过,就商量陆铮和安笙的婚事,等到安笙进了门,给陆家添了新丁,陆家嫡系的人丁,总会丰茂起来的。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着,至于那些让人糟心不快的事,罢了,今日高兴,那些事情不提也罢。

因为郑氏不在,洗尘宴上气氛还是比较轻松愉悦的,至少除了郑氏,没人会在陆铮面前说酸话。

洗尘宴过后,众人移步花厅喝茶,陪着老太君闲话一阵,齐齐告退。

老太君将陆铮和林氏母子留下了。

其他人也都识趣,老老实实地行礼之后,就离开了。

魏氏将孙子留下,自然是有话要说,有事情要嘱咐的。

因而众人一走,便带着孙子和儿媳妇移步内堂,说起了悄悄话。

赐婚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当时又是那样的情况,魏氏也不能跟孙子解释什么,幸而陆铮也不是个混不吝的,魏氏不提,他自己也就什么都没说。

魏氏一向知道这个孙子孝顺,见状不由心怀大慰。

赐婚的事情拿过去不提,但是,朝堂上的事情,到底还是要说一说的。

陆家如今还没有能顶得住门庭的壮年男子,有些事情,魏氏就不得不提点孙子一些。

她虽为一介女流,但是,到底虚长了这么多,怎么说,在一些事情上面,也有陆铮也没有的见识。

魏氏要说的,自然还是汪家的事情。

这个仇既然已经结下了,轻易也解不开,那么,就得商量商量,日后到底该怎么应对,才最得宜。

第411章 黑面

次日早,陆铮早起准备一番后,去上早朝。

昨日是私下面见皇上,将大事小情交代一遍,今日,还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再说一遍。

匈奴递了止战和书,这种事情,多年不曾有过了,惠帝高兴,也实属正常。

能让匈奴递交止战和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侧面反应了南诏国力强盛,兵强马壮,连一向骁勇善战的匈奴人,也怕了。

至于匈奴到底为什么递交的止战和书,惠帝表示他并不在意。

这和书上面可是有匈奴王冒顿的亲笔签名,还有玺印,总不能作假吧。

只要这和书一签,匈奴就得履行诺言,十年内不再进犯南诏边境,还要给南诏进贡。

这么大的诱惑,惠帝不可能不心动?

朝中主和一派,也不可能不心动。

当然,主战的也不是没有。

但是,到了这时候,在明明白白看出惠帝并无打仗的心思后,主战一派,也都歇了声了。

君臣君臣,历来都是先有君,后有臣。

为臣者,想要走的长远,必须得学会看上位者的眼色。

又不是什么大乱年间,难道还真要死谏以正视听么?

是人都渴望活着,渴望好好地活着,谁没事成天想着挑战君威,作天作地作死?

因而,签订止战和书这件事,便在惠帝和朝臣们一致的意见下,定了。

从头至尾,陆铮都没有多说什么。

只在惠帝问起西北情况的时候,将实情上报了一下,多余的一句没说。

惠帝很满意,有些人却不满意了。

汪家一直等着,陆铮回来为西北的事情跟惠帝争上一争呢,结果现在,陆铮竟然什么都没说,就同意了?

这实在不像是陆铮往日的为人。

莫不是,因为汪昌平的事情,有所顾忌了?

汪德蒲眯了眯眼睛,满肚子阴谋诡计,一个都没用上,心里略堵得慌。

长子是被他从家族中除名的不假,但是,他那都是被迫的,是无奈之下的求全之举。

若是有可能,但凡有一点儿可能,他会不想保下唯一的嫡子吗?

太子,陆家,这个仇,他早晚要报!

大事既定,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要商量了,惠帝便挥手让常公公叫了退朝。

群臣三呼万岁,恭送惠帝离开。

待惠帝走后,群臣陆陆续续地走出朝堂。

匈奴递交止战和书,甭管到底因为什么原因,陆铮的功劳,都是不可泯灭的。

大家都在猜,惠帝会如何奖赏这人。

官阶想要再进,怕是不行了,难道封爵?

可是,陛下早就应承过,只待陆铮成年,便袭承护国公爵位。

国公之上,难道要封王?

不大可能吧?

但是,若不晋封,又好像有些说不过去。

抱着一肚子猜测的群臣,状似不经意地凑到陆铮身边,企图从这人的口中套出些话来。

兴许,皇上已经私下应承过了,只是还没有说而已。

可陆铮天生一张黑面,任是谁问,都一个表情,也不多话。

他常年在战场,身上自有一股肃杀之气,武将们倒是还好,但是一些文臣,就有些受不了了。

总觉得站在这人身边,就跟进了寒冬数九似的,冷的紧。

然后,陆铮就靠着自己脸黑嘴又严,成功击退了一拨又一拨,企图从他身上打探消息的人。

最后,更是直接一抱拳,说亲娘等着他回府吃饭,抛下众人转身走了。

群臣心中再不甘,也只得眼睁睁地看着陆铮走了。

总不能拦着人,不让人家回去陪亲娘吃饭吧?

再说了,陆铮现在没派职,可以闲着,他们可还得去办公呢。

群臣之后,是太子和大皇子。

二人一左一右,身边都只跟着一个小太监,并无旁人。

大皇子扫了太子一眼,口气略酸,“陆将军回来了,皇弟这是又多了一大助力啊。”

太子并不接招,笑得从容不迫,“大皇兄玩笑了,陆铮是南诏的将军,是父皇的臣子,与孤何干?”

大皇子一听太子的称谓,顿时脸一绿,怒瞪了太子两眼,还是甩袖走了。

大皇子怒极甩袖,太子仍旧不生气,还是温温和和地笑着,也走了。

不多时,大皇子与太子在朝堂外说的话,便传到了惠帝耳中。

惠帝眉心一皱,脸上表情略有些不喜。

至于不喜的到底是谁,底下奴才们可不敢问。

但是很快,他们就明白皇上不喜的,到底是谁了。

皇上有命,午膳去皇后宫里用。

这个吩咐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在太监刚传了大皇子和太子殿下的对话之后,皇上这般吩咐,其用意就值得深思了。

宫里的奴才个个都是精乖的,能挤到皇上身边伺候,更是人精中的人精,哪能看不明白怎么回事?

皇上这是恼了大皇子了,从汪家那件事情之后,皇上对一向宠爱甚深的贵妃娘娘,都疏远了不少,现在连带着,对大皇子也不喜了起来吗?

宫里的消息有时候说隐秘,也隐秘,可是若说传得快,那真是比任何地方传的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