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笙(956)

作者: 南墨离 阅读记录

而他今日,便是要代替祖宗,代替仁宗来教训太子的,所以一听太子提及仁宗临终之事,便显得格外激动。

太子却一直很镇定,镇定到近乎有些漠然,他不理会瑞王的叫嚣,只道:“本宫乃父皇亲命的皇位继承人,念在兄弟同根的份上,王兄若就此收手,本宫可答应王兄,不为难这些人,王兄不要执迷不悟了,在此地生事,王兄就不怕搅扰了父皇的在天之灵吗?”

“那你是不答应本王的条件了!”瑞王却不听太子劝说。

他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没有回头路了,成王败寇,他只能战,不能退!

太子见瑞王态度坚决,也知再劝无用,便也冷下脸来,“王兄的条件实在无稽,本宫不能答应。”

这便是谈不拢了。

杀声突然响起,兵戈刀剑碰撞在一起,发出了刺耳的铮鸣。

文武百官被吓得四处逃窜起来,这时候,瑞王带着十来个铁甲军,直冲向太子。

他拎着从手下手中拿到的剑,赤红着双眼挥舞着手臂奔向太子,大有要将太子碎尸万段之势。

然而,太子却不像他想象中的惊慌失措,反而动也不动地站在几名亲卫身后,冷冷地看着他。

这目光刺激了瑞王,他情绪不由更加激动,胸臆间一股暴戾之气忽然涌起,满心只想杀了太子,取而代之。

他才是这天下之主,那个位置,本来就应该是他的……

四周杀声震天,乱作一团,有不少朝官都受了伤,哀声四起。

黑甲军数量不少,禁卫军一时难以抵挡他们的攻势,眼见着节节败退,朝臣们不由担心起了自己的小命。

而就在此时,瑞王已经持剑冲到了太子面前,太子的亲卫也被黑甲军缠住了手脚,眼看着,瑞王的剑尖就要逼到太子面前,有臣子不禁发出了一声惊呼:“陛下小心!”

虽太子还未自称为“朕”,但实际上,他已经算是这天下的新主了,所以有臣子惊慌之下称呼他为陛下,也没有错。

当然在这种时候,也没人还会在意称呼的对与错,若太子真被瑞王所杀,那……

然而,就在这生死一瞬之际,远方忽然一箭穿空而来,正射进了瑞王持剑的右手臂膀,瑞王登时手一抖,手中宝剑已经掉落在地,紧接着,从四面八方忽然涌来数万人,手持刀枪,身着甲胄,踏着雷霆万钧之步,迅速逼近。

形势陡然逆转。

之前还勇猛无匹的黑甲军,很快便被这支军队给打败了,接着,众人便见一银甲将领疾步上了台阶,来到太子面前,单膝跪下道:“臣救驾来迟,请陛下责罚。”

众人这才恍然看清,来人正是陆铮。

那么,这支军队便是才在西北打了胜仗的镇北军了?

不少朝臣们暗暗发出松了口气的吁声,陆铮来了,瑞王这反,肯定是造不成了,这不,先前还一脸咄咄逼人的瑞王,此刻已经哀嚎着被押了起来。

陆铮那一箭,角度颇为刁钻,是直接射进瑞王的肩胛骨的缝隙里去的,那感觉,可比直接射进肉里疼多了,瑞王养尊处优惯了,何时受过这样的大罪,早疼的冷汗直流,哭嚎不止了。

而陆铮所谓的救驾来迟,到底是真来迟了,还是早有安排,此刻却是没人敢深究的。

大家只要知道结果就够了。

很显然,瑞王输了,输得很彻底,这一次,瑞王的下场,只怕不会好。

登基大典虽然还未完成,但太子已经叩拜过先帝梓宫,右相也宣读过了先帝遗诏,太子其实已经是南诏新帝了。

瑞王方才剑指新帝,这便是弑君。

弑君,那可是要杀头诛九族的!

瑞王出身皇家,诛九族是不能了,但瑞王府上下,只怕难有能活命的了。

太子自然不会真的怪陆铮来迟,因为一切本来就是他跟陆铮商量好的。

虽然他不知瑞王要在今日动手,但他一直防备着瑞王,又怎能不做准备?

他急诏陆铮回京,为的不就是这个么?

瑞王与一干叛党皆被拿下,登基大典还是要继续。

之前的混乱导致几位朝臣受了伤,索性都不重,经太医医治后,都勉强支撑着继续参加登基大典。

一场逼宫之乱,以新帝大获全胜收场,后来史书撰写这段的时候,将这场动乱称之为“弘治之变”,概因其正发生于弘治元年。

第1233章 喜上加喜

瑞王在新帝登基大典上发动兵变,意图弑君篡位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京师。

百姓们闻听此事,除了感叹两句,也说不出什么别的了,但朝臣们不同,他们大都亲身经历了那一日的哗变,因而除感叹之外,也不免觉得皇家这潭水实在太深。

瑞王意图造反不假,这他们亲眼所见,但新帝那日表现更像是早有准备,他们也是看在眼中的,然而成王败寇,瑞王现在已经输了,自然也就没人再去深究这些,惹新帝不快。

自古争权夺位,失败者从来都没有好下场,然先帝新丧,新帝不想制造太多杀戮,因而倒是没有如群臣所想那般大开杀戒,只下令处死以瑞王为首的少数几个兵变的主谋者,至于瑞王府其他家眷仆从,倒是留了性命,只盼了千里流徙。

朝臣们对新帝此举自然大加赞颂,言新帝仁慈,瑞王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新帝却还顾念骨肉亲情,没有赶尽杀绝,堪称仁君,颇有先帝当年风范。

新君仁厚,乃国家百姓之福,朝中更是无人替瑞王说话,那些曾经效力于瑞王的官员更是担心仕途受到牵连,为新君所不喜,因而一个个如同鹌鹑一般老实。

先帝新丧,新帝继位,不适合有太大举措,因而新帝并未急着整饬朝局,多是先处理一些先帝在时尚未处理完的政事。

头一件要紧的,便是匈奴来朝一事。

这一次,匈奴来朝,可不仅仅是朝觐这么简单,而主要是来签署投降协定的。

匈奴王要送自己的长子来京做质子,这是南诏同意匈奴称降的第一个条件,剩下的,还要慢慢商量,最近这几日,新帝便一直在忙这件事。

除了这件事,还有对征北军的奖赏,也要逐一定下来。

是功是过,总要有个明确说法。

然虽则具体封赏还未下达,但所有人几乎都明白,陆铮的封赏肯定轻不了,只看怎么封罢了。

除了陆铮,跟着他的几位副将也都有大小不一的战功在身,加官进爵已然是板上钉钉,这些人也自然而然地成了新朝新贵。

这其中,以陆文等几个年轻将领最为受欢迎。

陆文正值婚龄,想要招他做女婿的人家,可着实不少,只是先帝新丧,这事不好拿到面上来说,因而才没人登陆家的门。

可即便这样,陆文也被吓得几乎不敢出门去。

……

新帝登基一月后,先帝陵寝修建完毕,钦天监择了吉日,新帝亲自送先帝梓宫入葬。

待先帝入葬后,接近着便是太后和皇后的晋封大典。

礼部遵新帝与太后命令,两次典礼皆一切从简,并不铺张。

册封大典后,因太皇太后还在,太后便暂时未挪宫,依然住在凤仪宫,而新晋的皇后娘娘则从东宫暂时搬到了紫华殿,另外两位侧妃,也一并封了妃位,挪入内宫安置。

杜家出了位皇后,以后也许还要出一位太子,一时之间,杜家在京中也是风头无两。

除了杜家,太后母家文家,大学士林家也都得到了不同封赏,再加上护国公府陆家,这四家已俨然成了鼎立京师的四大家族,凌驾于各大世家之上。

陆铮等一众将领的封赏也下来了,不过,陆铮的封赏倒是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大,但也不小。

当年陆铮受封护国公世子的时候,先帝曾言,待陆铮成年,便让陆铮接掌护国公之位,然先帝在位时,并未做到,倒是新帝一继位,便兑现了这个承诺,陆铮也就一跃成了南诏史上最年轻的超品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