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之文豪(17)

傅医生这时候却问:“你怎么不吃了?”

穆琼的盘子里还剩着五分之三的炸猪排没有动。

“我想带回去给我妹妹尝尝。”穆琼道。他们家现在每顿都能吃点荤,但荤菜除了咸鱼还是咸鱼,……这炸猪排他不好意思独吞。

“你是个好哥哥。”傅医生道。

这时已经下午四点了,很多来租界玩的人,会在这个时间吃了晚饭再坐电车离开……陈老板想让穆琼去门口“拉客”,以至于频频看向穆琼。

傅医生注意到了这一点,站起身来:“我已经吃好了,就先回去了。”

傅医生很快就离开了,穆琼把桌子收拾好,又端着傅医生没动的炒青菜和自己剩下的炸猪排去找陈老板:“老板,这些我想带回去给我娘和我妹妹吃。”

陈老板心情正好,一口答应:“行,等下我给你个罐头你装回去。”

猪排用油纸一包就能带回去,不过那青菜,就要拿个罐头装了。

“谢谢老板。”穆琼笑着道谢,立刻去门口忙活了。

陈老板今天一共跟肉铺买了一百六十块猪排,到晚上天黑,竟然全部卖光了!

猪排每块小洋两角,加起来赚了小洋三百多角,核算成大洋有二十几个,除掉成本,陈老板少说赚了十五块钱。

“以前租界西餐馆少的时候,我每天的生意比这时候还好!那时我雇了两个厨子,两个帮工,还请了个洗碗洗菜的。”陈老板感慨着关了店门。

今天店里的猪排全部卖完了,面包也没多几个,最后吃的是陈老板从附近买回来的热乎乎的肉包子。

厨子还把剩下的青菜炒了——今天店里加了肉末酱的青菜,客人基本都吃完了,没剩下来。

穆琼上辈子还挺喜欢吃面包的,但穿越过来之后总吃这个,这会儿对面包也就不怎么喜欢了,倒是今天的肉包子,觉得好吃地不行。

“这包子好吃,就是油水少。”厨子也吃得很乐呵。

如今上海的普通家庭,吃油普遍是吃猪油的,因而猪肉的肥肉反而更贵一些,包子里的肉也就多半是瘦肉。

“油水是少……明天早上我去买猪排的时候,顺便买点五花肉,我们早早炖上,再煮一锅饭,明天中午吃米饭。”陈老板咬了一大口包子。

“好!米饭好啊!”厨子立刻就道,他们都是南方人,虽然不挑剔食物,但相比于面食还是更喜欢米饭。

穆琼也有点馋米饭了,他穿越过来之后,还没正经吃过米饭。

吃了三个肉包子,填了填肚子之后,穆琼问陈老板:“老板,你好像很喜欢傅医生……傅医生很厉害?”

“傅医生当然厉害了!他是个好人。”陈老板道:“他常常免费给人治病,我们都喜欢他。”

陈老板絮絮叨叨说了很多,穆琼这才知道傅医生名叫傅蕴安,是个西医。

他来上海不到半年,在公济医院工作,据说医术很好,当然,陈老板对他印象会这么好,绝不是因为这些。

这年头医生的诊费很高,中医里医术一般的,诊费小洋两角上下,中医里医术好的,诊费四五角的也有。

西医收的诊费就更贵了,基本是中医的两倍,毕竟西医用到的各种器材都要从国外进口,而且这时候的西医非常之少,很多直接就是洋人。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傅医生每天早上六点半到八点半,都会在附近一个他朋友开的诊所里免费给家境贫寒的人看诊,还会赠送一些便宜的药物。

陈老板不属于家境贫寒的,身体也不差,没让傅医生看过病,但他对傅医生还是很推崇的。

穆琼听完一愣。

他知道这个时代有很多一心为国为民的人,傅医生也是其中之一?

第15章 奖励

陈老板买回来的包子,被大家吃的一干二净,毕竟他们都是大男人,哪怕已经吃饱了,再往肚子里塞个包子也不是什么难事。

倒是店里剩下的几个面包,没人要吃。

陈老板一直都是不许员工把西餐馆的食物带回家的,哪怕是剩下的也不行,毕竟开了这个口子,会惹出许多麻烦来,比如厨子可能会刻意多做点面包,又比如一个拿了另一个会不满什么的。

但穆琼是不进厨房的,厨子和帮工小王也不会对他不满……今天剩下的六个面包,陈老板全都给了穆琼。

在之前,这种当天剩下的面包,他们都是第二天接着卖的,但今天生意好,明天生意估计也不差,陈老板就大方起来,不留着隔夜的面包了。

他还在吃饭的时候跟厨子谈好,让厨子以后每天早两个钟头来店里。当然了,他也会每月给他多加两元钱,月薪从八元变成十元。

至于帮工小王,陈老板也跟他谈了,让他辞了包子铺的工作,以后只在这边干活。当然了,工资也会涨,陈老板以后每个月给他开八元的工资——这样就跟他现在干两份工作的收入一样了,还能晚点起来——包子铺那边,可是凌晨三点左右就要上工的。

厨子和小王想也不想就答应下来。

而穆琼,他的薪水跟着涨了,直接涨了四块钱,以后跟厨子一样每月十元。

这时在租界外面,请个能写会算的掌柜,也只需给每月八元,这月薪着实不算低。

“要是以后生意一直这么好,我就再招两个人。”陈老板还道。

穆琼对此很赞同,他在陈老板这里干活虽说不累,但也没什么空闲……若是陈老板再多招两个人,他就能闲下来干点别的了。

这天,穆琼是抱着装了炒菜的黑色粗陶小罐子,揣着炸猪排和面包坐上电车的。

毫不意外,他又碰上了那个差不多每天都跟他一道坐电车的少年。

这少年家境应该不错,穿得挺体面的,还能读书……这年头想要读书,也有便宜的学校,但那些学校都在租界外面……天天坐电车去租界读书,绝对花费不菲。

时常在坐车时遇到,穆琼也察觉到了,这少年不搭理他,约莫是看不上他。

他并不奇怪。

通过上辈子看过的一些资料和这些天的了解,他知道在如今这个时代,读书人基本都点自视甚高,一个这个时期的知名文人就在谈及教育的时候说过“一个小孩在小学念了六年书,毕了业回到家中,穿起一件长衫,便不屑助哥哥做木工,帮爸爸种田了,他说自己是学生了,特殊阶级了”这样的话。

可实际上,这样自视甚高的人,很多其实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穆琼懒得管别人的事情。在电车上不聊天也好,他正好有时间可以思考。

穆琼这天回家的时候,朱婉婉和穆昌玉并没有在门口等着他。

他挺惊讶的,毕竟之前,这两人每天都会在门口等着他,穆昌玉还会煮个咸菜疙瘩汤什么的,让他一回家,就能热乎乎地喝上一碗。

不过等进了屋子,穆琼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朱婉婉已经把门板架在了条凳上,铺好了“床铺”,但并没有在上面放上被褥,这会儿,她和穆昌玉两个把这当桌子用了,正在烛光下拿着锡纸折银元宝。

两人的身边各放着一个箩筐,里面还装满了用锡纸折出来的一个个元宝。

“哥,你回来了!”穆昌玉看到穆琼,停下手上的活,朝着穆琼露出个笑容来。

“回来了……你们怎么在折这个?”穆琼不解。

这些天,朱婉婉和穆昌玉一直都有帮人洗衣缝补,而穆琼并没有拦着。

毕竟他们家现在还非常穷,吃了上顿没下顿。

只是折元宝这样的活儿,他还是第一次见她们做。

“我们在折元宝,哥,折完五斤锡纸,能拿三毛钱。”穆昌玉满脸兴奋,叽叽喳喳地把来龙去脉说清楚了。

本地有个风俗,家里有人去世,要烧些银元宝,而这银元宝,都是用锡纸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