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公子,妾身邀你扛牌坊(129)

作者: 梦中说梦 阅读记录

楼阙讪笑:“好吧,都怪我嘴快!——钟儿出去提醒韩大娘一声,就说主意都是太太奶奶们出的,跟我没关系啊!”

钟儿高声应着,正要跑出去,郑娴儿忙拖了他回来,自己吩咐春杏道:“你去盯着点,记得要让百姓们都知道,东西是咱们府里大爷五爷赏的!”

春杏答应一声,欢快地跑了出去。

安姨娘在旁边擦了擦眼角:“还是三少奶奶想得最周到!两位爷在牢里沾了一身的晦气,有那些贫苦人帮着念几句佛,再多的晦气也都没了!等过了年……过了年咱们府里就否极泰来了吧!”

郑娴儿笑道:“那是姨娘想得周到,我可没想那么多!我只是想借机告诉外头的人:楼家还有爷们在,别以为我们只剩下孤儿寡母可以随便欺负了!”

楼夫人一手拉着楼阙,一手拉着楼闵,笑叹道:“都好,你们的主意都好!族里那些东西都是喂不熟的白眼狼,今后咱们可再也不用供着他们了!”

这时已有小厮跑回来说是外头桌子都摆好了,乞丐和附近的穷人已经开始排队领东西,有不少人领了东西之后便自觉地跑到台阶下磕头念佛,祝祷府中来年安宁顺遂。

楼夫人听了老泪纵横,拉着安姨娘笑道:“去说给老爷听吧,这些日子什么都不敢让他知道,今儿怎么着也得让他高兴高兴!”

安姨娘擦着眼泪去了,楼夫人便向楼闵楼阙笑斥道:“回来这半日了,也不知道把自己收拾干净!这个样子,一会儿怎么去给你们父亲磕头?”

两兄弟笑呵呵地领了罪,各自回去了。

胡氏一见楼闵起身,下意识地就跟着站了起来,要跟回去服侍他梳头刮脸。

郑娴儿扁了扁嘴,牵起了楼夫人的手:“看样子,只有我陪着太太去门口看布施了。”

楼夫人眯起眼睛,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我以为你也不会有空陪我这个老婆子的。”

郑娴儿咧开嘴,笑得十分真诚:“太太这是说的什么话?侍奉太太是最最要紧的事啊!”

“是吗?”楼夫人拉长了声音。

郑娴儿重重地点了点头,生怕楼夫人不信。

越是假的,就越要比真的还要真嘛!

其实郑娴儿的心里都要委屈死了:先前顾忌着外人,后来顾忌着长辈,这会儿还得顾忌着府里事情多……某人回来以后,她还没能好好跟他说几句话呢!

楼夫人看见郑娴儿强颜欢笑的样子,心里居然觉得有些可爱,便攥了攥她的手,笑叹道:“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你要怪也只能怪造化弄人了!”

郑娴儿仰头看着廊下喜庆的红灯笼,笑着:“我才不怪造化弄人呢,‘造化’对我,实在已经算是够宽厚了!”

楼夫人欣慰地拍了拍她的手背,叹息着低下了头。

今年的风浪,只能算是一个开始,将来……

命运会厚待谁、戏弄谁,哪个能料得准呢?

门外,众婆子和小厮们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都是欢欢喜喜的。

喜气是会传染的。领到了糕点布帛的穷人们笑容满面,宣泄着简单纯粹的欢喜。

或老或小行动不便的穷苦人们,捧着小厮们分下来的胙肉,更是欢喜得不住念佛。

楼家的声誉在今年冬天陷入了低谷,却又在今天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愿意为楼家诚心祝祷、愿意相信楼家可以熬过这个难关,福泽绵长。

楼夫人在门内站着,远远看着众人向着大门的方向诚心行礼,禁不住心头发酸。

春杏跑了过来,把一个陈旧得发黑的布包递到了郑娴儿的手上:“奶奶,那边来了个孩子,说是想拿这个跟咱们换块布回去给他娘做衣裳!”

郑娴儿打开布包,看见里面是几块热乎乎的高粱面饼子,忍不住笑了:“我倒是一整年没吃过这个了。那孩子也有趣,他要布咱们又不是不给,何必要拿东西来换?”

春杏笑道:“我也这么问他了,他说咱们的布帛只发给无家可归的乞丐,可他不是乞丐,所以不能白要,不然就坏了咱们的规矩!”

郑娴儿听得一怔。

楼夫人在旁叹道:“那孩子的心性,很难得啊!”

郑娴儿忙吩咐春杏:“快去把那孩子请过来,说话客气点!”

“好嘞!”春杏依旧笑呵呵的,燕子似的飞了出去。

那孩子很快就过来了。郑娴儿细看了看,见他长相只能说是端正,身上的衣裳补丁摞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心下不禁又添了几分好感。

楼夫人看着也觉得喜欢,便牵起那孩子的手笑问:“你叫什么?几岁了?”

那孩子迟疑着,不太熟练地打了个躬,高声道:“回太太奶奶的话,我叫林逢春,过了年就八岁了!”

楼夫人赞许地点了点头:“居然有大名,也懂礼数,是个有教养的孩子。”

郑娴儿没说话,随手掰了一块饼子塞进嘴里。

林逢春看见了,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郑娴儿倒被他瞧得有些不好意思,讪讪道:“你家的饼子烙得不错,比我自己做的好吃。——刚才听丫头说,你想拿这个换块布回去?”

林逢春郑重地点了点头:“我知道高粱饼子不值钱,可是……我家里只有这个了。如果太太奶奶不嫌我力气小,我可以来府里帮忙做工!”

郑娴儿弯下腰,伸手捏了捏他的小脸:“你先告诉我,为什么想要我们的布?”

林逢春咬了咬嘴唇,低下了头:“我娘病得很厉害,大夫说,就是正月里的事了。我从来没见过我娘穿新衣裳……我想,楼家的福气大,今天发的又是祭礼上用下来的布帛,说不定带着不少福气呢!没准我娘穿了新衣裳,病就好了……”

“这孩子!”楼夫人已经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郑娴儿叹了口气,忙回头喊春杏去拿些银子和上好的棉布过来。

春杏是个伶俐的,一会儿直接提了个大包袱出来,笑道:“这是二十两银子和一匹棉布,还有五斤棉花,另外我还装了一盒子蒸糕、一碗鸡腿肉,给小哥儿带回去晚上吃!”

林逢春有些惶恐:“我不是来乞讨的,不敢受奶奶的厚赐……”

郑娴儿牵起他的小手,笑道:“你要真是来乞讨的,我和太太还不理你了呢!你听着:今日你既然来了一趟,就不叫你白来。我给你银子,是叫你找最好的大夫给你娘治病;棉布是你想要的,回去给你娘做套棉衣裳穿;至于吃的——我猜你已经把你们家的年夜饭送给我吃了,我总不好叫你饿肚子,你说是不是?”

林逢春咬了咬嘴唇,忽然屈膝便要下跪。

郑娴儿忙伸手拉住了他,笑道:“男儿膝下有黄金,不许跪!”

林逢春仰起头来,努力瞪大了眼睛:“楼家的太太奶奶都是好人!等过了年,我可以到楼家来帮工,别看我人小,我什么都能干!”

小家伙一脸郑重,瞧上去倒有几分大人模样。

楼夫人伸手揉了揉他的小脑袋,笑叹道:“帮工的事不用急,先陪着你母亲治病吧。等家里安顿好了再来不迟。”

林逢春重重地答应了一声,再次弯腰行礼,接过包袱扛在肩上,大步走了。

楼夫人目送着那道小小的身影,叹道:“楼家这三十年不知养活了多少白眼狼,只有今天这二十两银子送得我心里舒坦!”

郑娴儿附和道:“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孩子。”

楼夫人攥着她的手,叹了一声:“西街那个梁儿,我先前看着他品性不错,想不到竟都是假的。刚才那孩子……若不是楼家如今自身难保,我真想把他留下来给你做儿子!”

郑娴儿皱了皱眉,暗自嘀咕:“你怎么知道我生不出……”

“什么?”楼夫人没有听清楚。

郑娴儿笑着摇了摇头,把剩下的两个高粱饼子递给小厮:“这是好东西,拿到祠堂里供着去!”

上一篇:离朕的龙床远一点 下一篇:第三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