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娱同人)与吉米同行(213)

思来想去,想去思来。

他雄心壮志地决定在离开乐队之前,一定要给吉米留下一个毕生难忘的印象。

难忘到什么程度?

最好难忘到他日后哪怕是阅遍世间所有吉他手,也要有‘兰斯是最好’的念头。

想到这里……

近期情绪低落的黑发吉他手重燃斗志,誓要将自己英雄伟岸的身姿深深地烙印在自家主唱的心里,哪怕将来詹姆斯‘不得已’去和别的吉他手同台合作了,自己也要横插一脚,哪怕人暂时不在舞台上,身影依然长存于自家主唱内心和脑海中。

这样一来,未来不管詹姆斯想怎么和别的吉他手合作,自己都会始终‘存在’于一旁,可以彻底将有可能发生的二人互动统统变成一场3P(不是……)。

总之,在兰斯的坚持下,一场将近二十多万人的大型无座演唱会就这么拉开了序幕。

尽管他和埃布尔商讨很久,还不自信地考虑到‘假如没有人来,我们要不要干脆搞成一场不收费的义务演出’什么的问题,然而……

票卖光了!

“我其实没想到会卖光,即使是只卖出去一半,我也心满意足。”

一向高傲的兰斯难得地说出这样谦虚的话,足见他确实没料到能有如此规模。

与此同时,哪怕明知道这是兰斯的告别演出……

詹姆斯也很难不为这么盛大的规模而动容:“二十万人?天,我们能让所有人都听到和享受到音乐吗?”

可这时候没办法考虑太多了,事情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乐队的工作团队飞速地运转了起来,所有人都为能参与到这桩盛事中而感到自豪,他们竭尽全力地为这场演唱会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力求尽善尽美,不出差错。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安保团队,没人想再看到悲剧发生。

乐队专门为此拨了一笔款项,雇佣一批专业的保安人员,确保观众们的安全。

工作团队中,最为细心的戴维斯带着工作人员去搭建舞台。

他走来走去地巡视,检查每一个电路,检查舞台的每一处结构,生怕有一点儿问题。

更擅长和人打交道的比尔则忙碌地联系着各方人手,协调多方关系。

总之,在这场演唱会开始前,所有人都忙得忘记了担忧,也忘记了这是兰斯的一场谢幕演出。

在演出开始前,行星乐队的现任四名成员还一起去看场地。

他们站在还没有搭建完整的巨型舞台上,朝着远处眺望,只要想到那大片大片的场地上会挤满上万的观众,所有人都忍不住为之激动到颤抖。

鼓手艾贝和贝斯手桑德森在舞台上各自地走动着,尽情地去想象着演出当天的情景。

兰斯在这时候又一次悄悄走过去,试图和詹姆斯讲和。

他情真意切地说:“吉米,即使我退出行星,可只要你需要帮忙,只要一句话,我就会过来。”

“我需要,你过来?等等,这话听着挺耳熟的。”詹姆斯不由得陷入了一阵思考。

然后,他想了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我知道了,以前玛丽阿姨她老公离婚时,也是这么和玛丽阿姨说的。”

啥玩意?

兰斯懵了两秒后,急忙解释:“我们又不是离婚。”

但詹姆斯似乎完全想明白了,并且对自己的想法还深信不疑。

他冷笑一声,气势十足地说:“这就是离婚!听着,孩子(乐队)和狗都归我,你净身出户!滚蛋!”

兰斯忍不住辩解:“吉米,我没和你离婚,我只是退出乐队,可这又不影响我们的感情,也不影响我们继续交往下去。”

詹姆斯眯着那双绿眼睛审视他一会儿。

然后,他评价说:“听起来更无耻了,你这是离婚后,既不想养孩子,也不想养狗,却还想和我保持Sex关系。”

兰斯无言以对,一时间有些被洗脑。

自家主唱神奇的脑回路太魔性了,怎么似乎、好像真是那么一回事……

见鬼,差一点儿被带偏了!

他们可还没结婚呢。

但兰斯沉思了几秒后,决定顺着对方:“我真他妈不知道你到底是怎么想出这么狗血玩意儿的,但我也不想知道了。只是,不管你怎么胡思乱想。这婚,我肯定是不会离的!我们充其量算是暂时分居……”

作者有话要说:PS.皇后乐队的波希米亚狂想曲国内上映了,可喜可贺。没记错的话,是这个月的22号上映,大家有机会都去影院看看吧,因为电影的票房收入一部分会被捐赠给艾滋病救助慈善基金。而且,虽然这部影片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可能不算是最好,但确实是给乐迷最好的礼品,电影中的好些个歌曲都是乐队的代表作,特别振奋人心,可以当演唱会去听。并且,作为纪录片,也算把乐队的发展都公允地讲了一遍,该提到的都提到了,如果是乐队的粉,应该是非常棒的享受。

再PS.我很爱皇后乐队,但之前有读者,可能是只看过波希米亚狂想曲的缘故,总觉得我这篇文主角发展历程和皇后乐队相似什么的,我前阵子更新量太大,所以也没空解释。但这次刚好又写到万人演出情节了,作为求生欲一向最强的作者,我还是解释下吧。

英国摇滚乐队的发展经历是有固定套路的。所以,我没专门去模仿那个乐队,虽然有些情节和梗儿是取材自真实历史事件,比如之前的英伦大战(部分细节依然是我自己编的),但乐队整体的发展脉络,我只是按套路走的。

英国摇滚乐队的发展一般都是:几个人组建乐队——俱乐部酒吧去演出,运气好被发掘;运气不好就自发巡演,想办法去出道(早年自发巡演的乐队非常多,都是为了推广自己,国内似乎有个词叫走穴,是类似的意思)——出道后发唱片继续巡演——遇到问题,和唱片公司对抗,队员分赃不均(不是),音乐理念不同——各种各样矛盾,闹解散。

此外,有三个比较明显的情节问题(万人演出就是一个):

第一个情节,我写超长歌曲,电台不播这个情节……这个真是非常巧了,我写的时候,波希米亚狂想曲还没有国内版本呢。当时,我想写乐队出一个超长歌曲,灵感来源真不是皇后乐队,是因为很多音乐人都有类似的怨气,比如,齐柏林飞艇、尼尔杨、谁人、大卫鲍伊都曾创作过超长歌曲,并抱怨电台由于时长问题不给播。没想到写出来后,波米国内也有了资源,跑去一看,发现神奇地撞了这个情节。只能说英国摇滚乐队遇到的问题大体一样,或者说,BBC的广播电台引发了众怒。但如果仔细看就知道,我文中这一段和波米的情节内核是不同的,我当时想写超长单曲的目的是想写渐渐没落的主音吉他手超长Solo问题,帮兰斯塑造下形象,而波米发超长单曲是要搞新型音乐,歌剧和流行音乐的创新结合;

第二个情节,皇后乐队跑乡下农场搞音乐也不是独有的情节,跑乡下搞创作这也是个惯例。在他们之前,很多摇滚乐队,包括披头士、滚石、克莱普顿、黑安、齐柏林等等,全都在乡下搞过音乐,大概是远离人烟,方便思考。而且,皇后乐队在农场留下的那个录音室,后来绿洲乐队也跑去用了一次,在那搞出一张厉害的新专辑;

第三个情节,就是本章提到的万人演出,但要知道,伍德斯托克音乐节那天,观众曾有四十五万人;滚石乐队当年海德公园的演出也有过五十万人;后来的绿洲乐队演出也有二十五万人……不全都列举出来了,所以,万人演出也不是什么特有情节,很多乐队巅峰期都会有这么辉煌一段的。只不过,皇后乐队最猛的地方在于巡演时,观众超过一百万,英国国内超过四十万,创下了英国史上演唱会观众数字记录。

我很爱皇后乐队,皇后乐队的成就也非常伟大,但乐队发展是个套路,我最早开文时,波米国外都没播,国内更没资源,模仿电影情节什么的,还真谈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