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敛财人生[综](215)

圣驾再没有要求去承德避暑,回了紫禁城。

而四爷和林雨桐也带着孩子,在圣驾回銮之前,回了府里。

朝廷此时,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户部没银子。

银子去哪儿了?

都借给大臣家了。

林雨桐不管是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康熙这么施恩的意义在哪?

“皇上要收缴欠款吗?”林雨桐明知故问的道。

四爷摇摇头,“要下这个决定,只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借钱出去的时候是施恩,可真要开口要债,这恩可就大打折扣了。

可这吃进去的,谁还能主动退回来。不过都是推诿着,反正法不责众嘛。

“咱们府上也欠了?”林雨桐蹭一下从四爷的怀里挣脱开,坐了起来。

四爷见她一惊一乍的,还以为她怎么了。原来是为了这个。就笑道,“欠了!刚出宫的时候,随大溜借了十万两。”

十万两!

这轻描淡写的语气哟。四爷都借了十万两,那其他几位爷,只有多的,没有少的。光是他们这些兄弟,加起来就不是小数目。再加上庞大的宗室,这得多少银子啊。

还有勋贵人家,满姓大族,大小官员。真是不敢想象。

“咱们赶紧还了。”林雨桐就道。

“还也要看时机的。”四爷拉着林雨桐躺下,“这些事,你不懂,爷心里有数。”

林雨桐也没有再问。她以为这没银子了,讨银子的事情,得雷厉风行的办。

可是没有。

过了不久,突然传出风声,说是皇上斥责了太子。说太子骄奢淫逸,不知道节俭。

然后整个京城都开始了厉行节俭的风潮。

过了好几天,林雨桐才反应过来,问四爷道,“皇上这是哭穷呢?”

四爷高深的一笑,就不言语了。

皇上是在哭穷,但也是再敲打太子。早年太子的门人,还有索额图的旧党,这两年可没少从户部借银子。这事突然间爆出来,没有太子的推波助澜,估计也是不可能的。

第123章 清穿故事(32)二更

林雨桐心里其实十分佩服那些穿越到异界,就呼风唤雨,为王为皇的人的。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为女皇帝,然后如何的英明神武。她以前也做过这样的美梦,想着说不定自己有一天,也能实现这样的梦想。

但真正的陪伴在四爷身边,听他一点点分析皇上每做一件事的目的和用意,带着她看着波云诡谲的朝堂故事。她突然觉得,自己也许再怎么修炼也不敢轻易做皇帝。

太子被斥责了,八爷减免了宫里的用度,反倒得了一声赞。

弘晖和弘昀重新去了上书房,沐休的时候,回来说,冰都不如往年供给的那般充足了。御膳房也基本不敢点菜了。过的十分的辛苦。

林雨桐进宫给德妃请安,德妃特意叮嘱林雨桐,给永和宫送的东西就先停了。省的被皇上知道了,又要被斥责。

她回来就学给四爷听,“……要不爷想想办法,也不能叫娘娘跟两个孩子在宫里受罪不是?”

四爷当即就应了下来了。后来听说是找了内务府的人,将他们自家准备的,混在内务府的份例里递上去。内务府哪里敢不应,爷们他们都得罪不起。况且几位爷都是这么办的,娘娘相互之间,也都不会戳破,就这么糊里糊涂的办。

再加上八爷消减了份例,才有了现在的窘境,他正不想为这个得罪人。况且他自己的额娘也还在宫里呢。

就这上下配合着,有子的娘娘,日子过的着实不错。

德妃看着眼前的两份孝敬,心里叹了一口气。

老四家的准备的东西,瞧着不打眼,可是实用啊。素淡的衣裳料子,素淡的首饰,可不正应了节俭。既舒服,又不扎眼。

老十四家的东西,金碧辉煌,怕她这当额娘的,不知道这价值一般。可皇上都说了节俭了,穿戴这些东西,不是上赶着招骂吗?

到底是年轻,性子浮躁。这事办得,都叫人没法说。

“将这个收起来。”德妃指着老十四孝敬的东西。

弘昭经过一个夏天,不光是走路顺溜了,口齿也越发清晰了。断奶的孩子,吃什么辅食都不挑。许是夏天瓜果吃的多了,倒是瘦了一些。五官也越发的清晰起来,确实跟四爷最为相像。

四爷也最爱逗的就是这小子,偶尔也会带到书房去。

这小子在林雨桐跟前就各种蹦跶,在四爷面前就完全变了个样子,乖巧的不得了。

直到夏天过了,四爷才道:“给孩子们贴一贴秋膘。”这是心疼弘昭瘦了。

其实孩子断奶,奶膘就掉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四爷瞧着还是心疼。

林雨桐对这样的话,从来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嘴上答应的利索,却从没当回事过。弘昭的身体,好着呢。

只点点头,算是应承。又转移话题道,“今年的中秋节礼,爷打算怎么送?”

皇上正哭穷呢,也不好像往年那般,金玉堆砌的往宫里送啊。

四爷沉吟半晌,才道:“还真是不好决定,看看,看看大家都送什么,别出格就成了。”

不求出彩,只求无过。

第二天,林雨桐倒是想到了一个送人的好东西,冰皮月饼。

过节,这都是要走礼的。各个皇子府,宫里的各位娘娘。宗室之间,还有四爷的门人属下。要节俭,就都得节俭不是吗?

先自己动手做了一份,跟莫雅琪和弘时尝了,俩孩子都说好吃。

等四爷晚上回来,林雨桐就献宝似得拿出来给他试试,“只做了豆沙的,枣泥的,五仁的,蛋黄的,鲜肉的。爷尝尝。其实做成水果的,蔬菜的,虾仁的都成。”

四爷挑挑眉,拿了一个咬了一口,点点头,“可以,今年就用这个送人。别的就不用准备的。”

林雨桐心说,那这可是真够俭省的。“给宫里也……”

四爷沉吟了一下,“娘娘那里,你亲自带进去,给皇上的,爷亲自带。”

这就是怕人做手脚了。“宫里的,我亲自做。爷放心。”林雨桐赶紧道。

直到中秋的前两天,福嬷嬷给弘昭送来百家布,才又给了林雨桐新启发。

“爷不若给求着百家米来,也是爷的心意。”林雨桐就对四爷道。

四爷先是一愣,然后才想明白林雨桐说的是什么。就应道:“应该的。”

第二天,叫林雨桐也换了一套普通人家的衣服,就出了京城。

到了有人烟的地方,四爷竟然真的不叫人跟着,只带着林雨桐,挨家挨户的讨要。

不管什么时候,凡是孝子,大家似乎都多了些善意和宽容。

百姓家的米,都算不上上等的米。每家也不过就是一把米,有些带着皮,有些发黄。但你听着这些人一句一句的说着祝福的话,然后将米放进林雨桐手里的袋子的时候,四爷十分诚恳的跟人家作揖道谢。

整整一天,两人走了上千户人家。

中秋节,四爷跟其他兄弟一样,坐在大殿里。推杯置盏。

然后众兄弟一样一样的将节礼送上去。

太子送了亲自抄写的佛经。

直郡王是自己动手,用檀木雕刻了佛像。虽然不是什么名家手笔,手法也粗糙了些,但都是自己一刀一刀刻出来的。

三爷将自己带着几个门人编纂的新书,送了上去。

到了四爷了,四爷就叫人叫米拿了上来。

康熙就不由的问道:“你带着福晋亲自去求的?”

四爷回道:“百姓家,子女给父母祈福,都是如此做的。”言下之意就是,天下的子女都一样,他也没什么值得称道的。

康熙用余光看了一眼李德全,李德全借着上茶的时机就小声道:“四爷带着福晋,十分虔诚的走了上千家。没带别人。”

康熙连声称好,“叫人拿到御膳房,朕今晚上就吃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