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敛财人生[综](3248)

所以,四个孩子的午饭,林雨桐还是给了钱,叫在学校食堂解决或者干脆在学校门口的小饭馆里解决。晚上回来给他们做饭吃。本来说想找个不住家的保姆,帮着洗洗涮涮的做个饭,自家厂子里都能找到人。可要找到放心的,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先这么着吧。

其实孩子们还挺喜欢在外面吃的,能换着花样的吃嘛。家里的饭再好,一天一天的这么吃,也觉得腻的慌。

然后四个孩子四个班级,吃饭也不一起了,各自跟自己的同学一块吃饭,这么过了一周,看他们适应还算良好,那也行吧。

唯一麻烦的是就是晚上回来得收拾屋子洗衣服,林雨桐收拾屋子,四爷看着洗衣机,睡前把家里收拾利索了,第二天早上就不用着急忙慌的了。

眼看这国庆节到了,孩子要文艺汇演。

因唯又被选上去当主持人去了。老师要求也多,要红毛衣,黑裙子,搭配一双白靴子。

可着市场里找,小市场里根本就没有。好容易在商场里找见了,可这都是牌子货,瞧着样式也太成熟了,其实不适合孩子穿的。没法子,老师要求嘛。花了七百多给配了一身。然后其他三个又被要求去学校每人得带一捧塑料花,说是领导要来,这是欢迎领导的。

学生们举着塑料花,一边摇着,一边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口号。

如今这塑料花挺流行的,结婚的时候,花盆里都插着塑料花。就连酒厂,装酒的酒瓶子都做成能当花瓶的样式,喝完了摆在外面插上花还能用。

自家当然是没有这玩意的,地方本来就紧张,哪里有空档摆那个。厂里的办公室,之前也有人提议说弄假花摆放,林雨桐却叫买成吊兰藤萝这些东西放着,根本就没有塑料花。

这玩意在小店里还找不见,又专门抽空跑到小商品批发市场,买了三捧子。

用完了,因唯的衣服也不穿了,林雨桐穿。领导检查的那一天下着雨,塑料花也没派上用场,带回来搁都没地方搁去,林雨桐说看谁家要拿去算了,几个孩子还舍不得,给装进塑料袋,塞到沙发底下去了。

得了!到了年底大扫除,还是扔了的货。

紧跟着秋季运动会,几个孩子的老师大概觉得他们家家里条件好,都叫了孩子单独说话呢,意思是看你爸你妈能不能给咱们班提供一些饮料之类的东西。

本来是该班费买的,但现在家里条件好的不多,班里收几块钱的班费,都有家长找学校,怎么动不动就收钱,乱收费什么的。知道困难的学生多,人家老师这么说了,孩子们回来一说,得了!四爷又得抽一天空,干脆全校支援算了。没有饮料,就是矿泉水的供给,一个孩子一天两瓶水,这很可以了吧。

也是为了孩子的,人家学校提什么要求,家长得无条件答应不说,最好还能超额完成。同样遭遇的也不光是四爷和林雨桐,还有好几家的家长,都是一样。有一家是自家开广告公司的,如今这广告公司就是印刷名片,制作横幅之类的东西。老师说给班里制作横幅就行了,结果这家长还不是一样给学校制作了很多横幅,什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之类的。有学生的家长是医生,又被请来客串一天的校医,因为都知道学校的校医是个只读了护校的护士,留着也不大管用。那位家长请假在学校义务劳动了三天。

老师客气,说辛苦各位了。

然后家长还得更客气:不辛苦不辛苦,应该的应该的。

老师满意了,可家长们回来是把学校骂了个死臭。可谁叫人家是重点学校呢。好些人家想给孩子转学,可就是死活找不到关系。家长们这边骂着,可等有亲戚朋友求上门来了,又觉得能跟这样学校的老师拉上关系,也还不错。

过了中秋节,自家盖的新厂房能用了,陆续的把设备搬到开发区,但原来那地方也没停用,又在那里开了个酱菜厂。

有了新厂区,这就得重新开业。厂里准备了半个月,最后又请来了上级的领导,区里的,市里的,省厅的,哪怕省厅只来了一位副主任,但这人总算是请来了。重新剪裁,这又是报纸又是电视的,又上了一拨。

随后又请了电视台,自家厂里得打广告了。如今这广告,都可简单了,而且都是一个模子的。就是某某某老总,坐在办公室里,宽大的办公桌前,放着职务姓名牌,什么某某某董事长,某某某总经理,在这里祝愿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大致上就是这么一个模式。

所以请的人一来,人家就问四爷:“不知道是因总来,还是林总来。”

谁都不来!

坐在那里叨叨叨叨的,谁耐烦看你去!

咱也不请明星,就是拍厂里的制作流程,生产线,运输线,包括过期产品处理流程,然后配上背景的介绍词就行了。说明我们的品牌,有我们的联系方式,知道我们的地址,再就是强调,我们只做放心食品。

这就O了!

这广告先是在省台放的,至于国家级别的,现在还没这个实力。

到了新厂了,那一切都得不一样。首先是引进电脑。这个办公的时候要用的,到底是方便。然后再就是招聘!

四爷要找的就是那种能独当一面的人,平时的经营有他负责就行,关键是得把自己和桐桐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他们把把关,指导了方向,具体有人去操作就行。别整的自家累死累活的,顾了厂里顾不了家。便是厂里的事好处理,但有时候人不在就是不行,得陪绑自己的时间。

可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真有能耐的,人家扑腾点什么不比给人家打工赚的多。

这段时间,天公作美。搬迁厂子这么大的事情,一点雨也没见。等到了什么都忙的差不多了,雨就下来了。秋雨连绵,一下来就没完。天气也变的阴冷阴冷的。早早的给孩子们把羽绒服都翻出来,早上四爷开车先送孩子,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看着他们进去才罢休。

按说这也到了试供暖的时候了,今年却迟迟没有动静。

厂子都是自己供暖的,锅炉就在厂区里。可今年厂里说连煤钱都拿不出来。好些人家就找呢,说实在不行,那就收暖气费嘛。家家户户的都收一点,财政再想办法补贴一点,好歹过了这个冬再说。

可惜,愿意交钱的是少部分,大部分家人就是摇头,没钱。如今这里面有买断工龄的,也有如今还没有跟厂里达成一致的,这处理起来就很麻烦了。

那这可怎么办?

难不成今年不供暖了?

不管供暖不供暖的,人扛不住了,就得准备起来。先去买电褥子,给老两口还有丽君也捎带上,几个孩子都是单人的,一个床铺一个电褥子。如今最不值钱的就是棉花布匹,找熟人在二厂三厂买了不少,搁在家里都缝制成被子,十斤的棉花被子,一人换一床新的。

都过了十一月半了,还不见供暖。

四爷估摸着今年要凉,于是又准备炉子,给老人家那边也定做了一个大铁皮炉子,专门买了一大卡车的煤,就卸在老赖的院子里,隔上两天,从那边扛上大半袋子回来烧。这得亏是住在一楼,大铁皮的烟囱从每个房间绕一圈之后,从窗户的玻璃上钻的眼就通出去了。可老两口住四楼,很不方便。好些人都在户外晾晒衣服,悬空挂着。这伸出去的烟囱流出来的那个烟油,掉下来把人家的衣服再弄脏了。

于是,四爷愣是想法子,把烟囱伸出去一米五上下,地方高,烟囱长,然后风一抽,炉子特别旺。如果不关房间门,每个房间的不冷。赶不上暖气吧,但也不受冻。

每天家里倒出去的煤渣滓,很快就不见了。自家的炉子是开着的,只要人在家,就一个劲的烘屋子,如此就导致了家里的倒出去的煤渣燃烧的并不充分。有些人就把煤渣捡回去,用筛子再过一遍,然后倒进自家的炉子还能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