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乾坤袋他吃不饱(19)

作者: 奈若可好 阅读记录

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我抬手擦拭眼角,有泪……

第63章 浮生若梦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我们亦是这条苦旅上的茕茕沧桑客,在宽阔明亮的人世上浮游。道阻且长,人生实难,唯以风格度过。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东坡一语,好生凄凉。纵有超尘绝世之才,却饱尝宦海沉浮之秋。直抒己见却不为时代所容,入世不得的他,最终还是走出半生,在夜阑风静时,掌一只孤灯,架一叶扁舟,随心而逝。也许,“一切的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人渺小如蜉蝣,却可将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此等出世,何其壮阔。此等豁达,何其宽阔。东坡何以为后世所仰?惟风骨二字。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阿瑗和锺书相继离开,这场万里长梦,最后仅剩下杨绛先生一人。《我们仨》的篇末这样写道:“我清晰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先生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可人间没有永远,也不会有小说或童话般的结局。尽管如此,她却依然是湍流卷不走的先生。整理锺书的书稿,过宁静淡泊的晚年,千帆过尽,唯遗风骨,不为现世所累。

余光中写:“你不是谁,光说,你是一切。你是侏儒中的侏儒,至小中的至小,但,你是一切。”将往不顾,踽踽独行的我们,无论几经受挫,饱尝质疑,也万不可丢失了这份风骨,时代的确会把大多数人筛得流离失所,把少数人筛得出类拔萃,但,希望我们是后者。

无论生活多么困顿浑噩,无论人生遭际多么黯淡凄凉,请你葆有这一份立身的风骨,处世的达观,在这“摇摇晃晃的人间”站起来,负重而从容地前行吧。

“写给而今的我,和始终坚持前行的你们。愿千里梦归处,不再仅是流年匆匆。”

第64章 路

炽烈如红日,骄矜如弯月,总是不吝啬于把自己的一切铺洒在路上的。烈阳留下肆虐的灼热,皓月余下一地的清辉。

路各有各的千秋。

世间的路,不论是羊肠小径,还是阳关大道,总能通向目的地。此中唯一的考验便是周围环境所造就的挫折了。

人生大抵如此。

宛若实质的、否定的目光或是尖锐的言论可能会让你举步维艰,但只要心中怀着一种无畏,一种向上,一种不顾一切,总能在路的尽头找到些什么,从而达到一种境界。

古代诗人在暮年多吟夕阳,抑或是以夕阳自比,似乎只有夕阳微弱的光芒能照得那些愁绪无所遁形。但是诗酒趁年华的你更应把关注点放在正午的骄阳上,放在或明或暗的前路上。做当下的事,遇当下的人,走当下的路。

不必介怀途中或善或恶的目光,不必在意世界对你的或沉默或扬颂,只要坚守本心,不迷失就够了。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世上并没有什么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亦没有绝对的平等,造就这些的,只不过是历史的沉淀与立场的不同罢了。所谓的康庄大道只不过是前人的足迹,一味的循规蹈矩只会让你的灵魂失去一种叫做创造的东西。

趁我们还年轻,我们拥有最好的年华。在自己的路上疯似的向前冲吧,不求疯得极漂亮,但求疯出真实的自我,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第65章 岁月静好的背后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没有纷争,没有忧愁,我们可以感叹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意思是生活平安宁静为好,现在安定健康为佳。活在这个盛世,你可曾想过岁月静好的背后是什么呢?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仔细一想,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人来到这个世上,命中注定总要经历一些苦难。没有人会一直被命运额外眷顾,如果你的生活总是一帆风顺,活得格外轻松自在,那么一定是有人在帮你承担那份本该属于你的苦难。

也许你根本不懂得努力,也不想去努力,因为努力很累。与其劳累不如舒舒服服的混日子更惬意,好像一切都是那么的悠然自得。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岁月静好”的背后,是谁在为你负重前行。仅仅是父母吗?不,不只是他们。在盛世万家灯火下,是军人在用生命每时每刻在守卫着。放眼全球,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只是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国家。

也许有时候真的是我们太自私了,从来都只注重自己的感受,认为只要自己过得舒服就够了,至于他人的感受,无关紧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群体,一个家。岁月之所以静好,不正是因为有国法、家法、群规来维护的吗?而在这些规矩的背后,又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负重前行,为了岁月静好而努力,你有没有考虑过他们的感受呢?

谁也不知道自己哪天会面临哪些沉重,如果有些东西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那还不如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什么时候起跑都不算晚,关键是不怕负重前行,更要进取。只有不怕让生命负重,才能使生命如夏花灿烂。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请珍惜和感恩那些替你负重前行的人们,因为他们终将离我们远去。岁月静好的背后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

第66章 梦隙落笔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年少无知尚且不以为意。我厌倦父母管束下的日子,这样的时光像极了被囚笼圈养的鸟儿。不讨喜时,渴望自由只会招来责骂。那时候,我会想 ,如果父母之于子女,生之养之而不爱之,将之带于世间,领略生活之艰辛,情谊之寡淡,这份情,究竟是恩情,还是恶意。

我曾无数次提笔记下心中不满,在作文中也肆无忌惮的抱怨父母,让我尝到父母在,却仍如孑然一身的泠泠孤单。后来,渴望自由的一身孤勇也渐渐没落在这浮世中,我想,这人生,到底了无意趣。

“究竟是我不了解你罢”

人之相处,始于五官,止于三观。曾结交各类朋友,一起畅意洒脱。在外面的世界里无所不言,然而回到家中却是闭口不言。我心中一阵悲凉,明明骨子里流着最亲密的血,却是真正的陌路人。五年,或许更长。这是盘亘在我们中间的隔阂,像山,像大雨滂沱,像天边的际线,遥远,缈缈不知何日至,何日停。更何况,我们一个不知如何走,一个不敢走。

你们在远方的日子里,奶奶是至亲,是每天疲惫下的慰藉,是二话不说的一碗粥,是不讲道理的偏袒,是夜半时分的关切。于是,所有的一切,我都习惯了向奶奶诉说。

那日,你们回来。无甚欢喜,只是家中多了人,总不如之前随意。于是吃完饭便匆匆忙忙进入屋子,关上门,阻隔了外面的风光,也阻隔了交流。我不未曾刻意去思考你们的欲言又止。哪怕闲聊时,也不过几句学习怎样,生活怎样,便各自陷入沉默。

我向奶奶诉苦,最近真的是倒霉透了,在学校里莫名被老师批评,回家又被车撞,干什么什么不顺。我无意寻求什么,只是想向家人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毫无顾忌。事后,过了也便淡了。

然而,周末,您叫我起床,说去一个地方。天气尚冷,呵出去的气凝成雾,随后消散在空气中。我们骑着电动车,您载着我,没有戴口罩,没有手套。薄薄的外衫是所有的防护。在您身后,我未曾感受到这寒流,直到到目的地时,您不记得太清楚是哪一家,于是停下车,对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