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拯救大佬计划(154)+番外

内心积压的恐惧爆发,她整个人都开始发抖,脸色也白了,明显是怕得狠了。

“行了,你俩闭嘴,烦死了。”

陈峻一边说着,一边从包里掏出自己的手机和耳机,操作一番后递给齐乐乐,示意她戴上耳机。

张蔓看了一眼,手机里正在放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这小子,虽然又愤青又沙雕,但关键时候还算细心啊。

齐乐乐一愣,感激地点点头,接过手机,戴上耳机。耳机隔音效果很好,再加上节奏极其欢快活泼的钢琴曲,却完全隔绝了窗外络绎不绝的雷声。

总体来说,这几天小黑屋里的学习氛围还算浓厚。

十七岁的少年们,再优秀也还是稚气未脱,玩心重,自控能力算不上太强。

这时候的学习总是需要氛围的。

好在张蔓带头,给物竞小班竖起了一面勤奋的旗帜。她最近实在是太刻苦,每天起早贪黑地学习,让周围身在教室心在浪的同学们纷纷咋舌。

她是真着急了。

前段时间的电磁学,她学得明显没有力学部分那么得心应手。

几次小测下来,虽然在物竞班里成绩还算不错,但她自己知道,距离国家奖牌,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

要知道,省一等奖虽然含金量也高,但只能保证能拿到一般985或者C9大学的自主招生降分资格,比如复交浙科,但对于Q大和B大没什么作用。

然而进入决赛,拿国家奖牌就不一样了。决赛的全国前五十名是金牌,会被选拔进入国家集训队,直接拥有保送Q大或者B大的资格。

银牌和铜牌虽然没有直接保送的资格,但可以参加B大和Q大的保送生考试,还是有很大概率保送的。

张蔓想着,最好是能拿到保送资格,不然就算拿到高考降分,也还是得在一中读完高三,参加高考,这样的话她就要和李惟分开一年。

她是绝对不情愿的。

她心里有计量,九月份是预赛,对她来说肯定是没问题。紧接着,十月份的复赛,虽然难度会大大提升,但以她现在的水平,她也有一定的信心。

然而复赛之后,每个省会选取复赛成绩考前的同学进入省队,去参加十一月份的全国决赛。去年他们省好像只有十个人参加了全国决赛。

决赛的难度比起复赛和预赛,并非线性增长,而是指数型上升。

物理竞赛非常讲究天赋,有天赋的人一点就通,并且对于物理非常敏锐,在学的时候可以省很多力气。

比如李惟,甚至是陈峻、徐浩思他们。

但张蔓不一样。

她自己知道,跟物竞班其他同学比,她不算聪明,顶多算是有些经验,想要取得好成绩,只能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于是她现在每天都紧绷着心里的那根弦,学校规定的集训作息时间是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但她几乎还是维持着学期中的作息,七点到校,晚上九点半才走。

物竞班的练习册是统一的,用的是程稼夫老师的力学、电磁学还有热学光学等等一系列。这个系列的难度适中,不算入门级别,但也不太难,比较符合复赛的题目。

张蔓在刷这一系列习题的同时,自己又额外准备了舒幼生老师的《物理学难题集萃》还有赵凯华老师的《新概念物理系列》,都是冲刺决赛的书,难度更高,题型复杂,题目范围也更广。

每天要刷三本书上的习题,还要做往年的复赛、决赛卷子,又得花时间去看实验部分……她恨不得晚上不睡觉,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用来学习。

其他同学看到她这样,也逐渐向她靠近,刷题的刷题,复习的复习。

于是最清闲的人,反而成了李惟。

如果这时候有人站在讲台上,就会发现,如果以窗边过道为起点,画一条弯曲的分割线,就会把整个教室分隔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

其中一个场景有十个人,大家都埋着头奋笔疾书,争分夺秒的样子像是第二天就要参加高考。

而另一个场景是教室的窗边,只有一个人。少年侧颜精致,眉骨舒展,坐姿随意,修长的指节翻着一沓论文,偶尔累了趴着睡会儿,或是看看窗外的雨,悠闲得像是在喝下午茶。

看完窗外的雨,他转过脸,趴在书桌上,眨了眨眼睛。

过道那边的少女,离他不到一米的距离,却仿若两个世界。她的面前堆满了习题集、试卷和草稿本,还有基本参考书,摊开在要用的那页。

桌面上没有多余的地方,她的两只胳膊只能悬空着,姿势看起来很难受,但她却丝毫顾不上,好看的眉头一直锁着,手里的笔就没停过。

白嫩的脸颊微鼓,仿佛是憋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