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钟粹旧事记(82)+番外

作者: 徽和 阅读记录

再到九月初九的这一日,陈桓定要依着民间婚嫁习俗这一日不与宋舒窈相见,生怕带来什么坏运气, 却在这日一大早让人送来了好几盆新培育出来的白玉珠帘和翼虎菊花酒,傅长来时满面带笑:“陛下特意嘱咐了说殿下不易多饮酒, 只许抿一口过过节气罢了。”

一晃眼的功夫也就到了九月初十的这一日, 天还未亮时宋舒窈便被叫醒了, 待沐浴之后,一干宫侍用蜂蜜、玫瑰花瓣等原料制成的膏体涂面;又用羊脂、白色素馨香等原料制成的护肤霜,反复涂抹。直至天将亮时才在宋舒窈的脸上扑香粉, 描青眉,抹红唇。

梳头的全福人请的是安亲王府的老王妃,这位老王妃一生多子多福, 在京中世家圈中是人人艳羡的,至于发式,则是一早拟定好的盘桓髻,只见老王妃将发蟠曲交卷,盘叠于头顶上,稳而不走落。

之后宋舒窈由琉璃搀去内室,随后一应宫侍捧着凤袍鱼贯而入,仔仔细细替皇后殿下穿戴整齐。

最后则是戴凤冠了,凤冠也是前两日内廷司刚赶制出来的,虽是赶制,但仍旧不失精巧,凤冠口衔珠宝串饰,金龙、翠凤、珠光宝气交相辉映,金龙升腾奔跃在翠云之上,翠凤展翅飞翔在珠宝花叶之中。

凤冠是由宋周氏给宋舒窈戴上的,因凤冠太过沉重宋舒窈难免会动一动脖子,却被宋周氏给低声斥了回去:“这么些人都看着殿下,殿下今日定要谨言慎行。”

及至外头候着的内侍进来回禀迎亲队伍正往钟粹门来时宋舒窈才由琉璃搀着坐在了正堂,而一众命妇与后妃则于钟粹门外跪接迎亲队伍。

迎亲使者高声宣诏,鼓乐声中,锦衣卫轿夫将皇后礼舆抬入前院,再由内侍将轿舆抬到正堂前,按钦天监一早指定的“吉利方位”停放。

在司礼太监的指引下,宋舒窈穿戴凤冠霞帔迈过正堂殿门,跪受皇后金册、金宝,再重回正堂等待吉时。

虽说这个时候是没有人拘着的,但是满宫的命妇与后妃也无一人敢于这位新的皇后殿下搭话,一是怕多说多错,二是恐说的口干舌燥用茶时污了妆容,失了体面。

因此尽管多人共候一个院落,这个时候钟粹宫中除却鼓乐声也是极为安静的。

等吉时一到,宋舒窈便由送嫁夫人搀上礼舆,升舆启驾,队伍沿着一早铺好的红毯徐徐而行,礼舆所经之处钟鼓齐鸣,未有不兴之人。经泰和门,皇后仪仗入重华门,在丹陛下,迎亲使者还节复命。

鼓乐声中,礼部官员奉皇后金册、金宝,交由宫侍陈列于重华宫后的交泰殿。

而宋舒窈坐的礼舆,则由诰命夫人、女官、宫女,或引,或抬,或扶,或随,送到未央宫去拜天地,行大礼,待帝后入同牢席,再引新后入洞房。

未央宫这时也一改往日简朴之风,变得喜庆起来,椒房殿殿前吊着一盏双喜字大宫灯,鎏金色的大红门上有粘金沥粉的双喜字,榻前挂“百子帐”,铺上放“百子被”,床里墙上挂有一幅喜庆对联,正中是一幅牡丹花卉图。

由送嫁夫人搀着坐在榻间,宋舒窈紧紧握着手中的一柄玉如意,便是头稍稍偏一下也要经送嫁夫人的一声轻咳,由是宋舒窈难得老实,端端正正的坐在榻间,数刻也不曾动过。

而在宋舒窈入洞房不久,陈桓同样也身穿龙袍吉服,由近支数位亲王伴送至未央宫,揭去宋舒窈头上的盖巾后,两人相视一笑,同坐龙凤喜床上,陈桓顺势握过宋舒窈的手,两人终于说了今日里的第一句话:“累了吧?”

宋舒窈抿唇一笑,缓缓摇了摇头,却因凤冠压得脖颈泛酸,动作较平日里僵硬一些,陈桓自然也察觉到了身边人的不适,只是多人候着帝后礼成,陈桓也无法替宋舒窈取下凤冠,只能在两手相握时做一些小动作使宋舒窈分心。

待结同心发后,内廷司女官在床上放置铜盆,以圆盒盛“子孙饽饽”恭献,宋舒窈取银箸夹子孙饽饽,待入口后送嫁夫人问道:“生不生?”

宋舒窈稍稍蹙了蹙眉,念起话本所注,点头应道:“生的”。

由是又有一番恭贺,然后设坐褥和宴桌,诰命夫人、女官恭请帝后相对而坐,由王妃四人侍奉合卺宴。宴上帝后对饮合卺酒,共食长寿面。

待合卺礼成,然后坐帐,这时几近入夜,等到诰命夫人、王妃请退,尚仪跪在殿中北面,奏称:“礼毕,兴。”

这时未央宫内外才算真的舒了一口气,随着一声“兴”,不知陈桓与宋舒窈,便是殿中侍奉的女官与候在殿外的琉璃、绿子她们面上也有了喜色,总算是了了这么些日子的一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