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八零:农家小财主(53)

作者: 淡宁远 阅读记录

传统的取淀粉过程,让柴雨晴再次感慨不已。

淀粉在后来的三十年里依然应用广泛。

特别是在一些农贸市场门口,常常听到有人高呼卖粉条,正宗的红苕粉条。

其实,真正正宗,当属这个时代的手工产品才行吧。

柴雨晴知道,这个时代想要吃上一碗粉条估计都是难上加难。

在乡下出宴席的九斗碗里,倒是有那么一碗甜酸味的粉条。

粉条难,凉豆腐简单。

万氏将削起来的那层粉用水搅匀,小火将锅里的水烧开,然后倒进淀粉不停的搅动,待到变色熟了就盛起来装在陶钵里,放在水缸里用冷水浸着。

傍晚的时候,万氏取出一小块切成条,然后用油煎了端上了桌。

“真好吃!”柴雨林可不会客气,边喝边说。

“好吃就多吃一点,这东西又不好钱。”万氏笑道:“不够我再去煎一碗。”

自制的凉豆腐,柴雨晴多年后都还能想起这道菜,只不过因为淀粉质量问题,也可能是手艺差的原因,她总是失败。为此也相当的怀念。

乡下其实一直是不缺菜的。

一是自己种的,二就是用豆子换豆腐。

柴雨晴因为在外婆家长大,吃豆腐是吃得够呛。

同样是豆腐,这个占着一个凉字,而且不是豆制品,吃起来也没有胆水味道,所以对此情有独钟。

淀粉晒干了,柴满山也是拿去镇上卖。

实际上,柴家每出一次农作物能换作钱的,都无一幸免。

这也算是柴家第二种经济来源。

柴雨晴很郁闷,她明明知道很多挣钱的路子,却无从开始。

还是让自己这个家无穷的穷下去。

时间已到了八八年了,再翻就是八九年。

离改革开放有了十年之久,,小小的山村其实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比如,村里的人开始南下打工。

“公社组织的,招18岁以上30岁以下的女工,坐火车都要两天一夜呢。”三五个姑娘聚在一起就在讨论这个事。

大姐原本是在村里的茶厂摘茶叶,一个月也能挣十多块钱,这时候听说那边招工人,而且,工资还不低的时候就心动了。

第四十章 外来信

大姐和村上的其他几个人去公社报了名。

“一个公社就三十二个名额呢,去晚了就没有。”大姐回来给阿婆详细的说道:“听说像工人一样,上班就上班,下班就去食堂,还统一安排吃住,挺好的。”

“嗯,就是有点远。”万氏有点担心:“人生地不熟的,你得小心。”

“熟啊,都是一个公社的,三十多个人,放心吧,听说吃住都在厂里不出门,安全。”大姐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希望。

柴雨晴静静的听着她们的谈话,想着这就是打工潮来了。

实际上,离改革开放已有十年了,改革的春风才吹到这个小山村。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随着这三十二个人的出去,小山村会掀起一股浪子。

“不得了了,不得了了,有些人出去不是打工,而是当小姐。”果然,半个月后,有流言传出:“长得漂亮就去陪老板睡,睡了就给一百块钱,你要是撕了不要,他还会给……”

“尽胡说!”因为大孙女去了南方,万氏听到这消息的时候脸色铁青:“咱家可不出这种人。”

“是呢,某某的女儿写信回来哭着说是这样的,走又走不掉,身上没有车费。她都订了南下的车票了,她要去将女儿接回来。”

“就是,我也听好多个人都在说,根本不是打什么工,而是挣那种钱。”

“打什么工打,满洲,你立即写信给雨英,让她回来,就说我要死了。”万氏气愤难耐:“我好好的姑娘家,别给人糟塌了。”

“娘……”柴满洲愣了一下:“娘,我问过公社的人了,人家说是工厂正当来招工的,那些人都是谣言,乱说的,当不得真。”

“对啊,阿婆,我觉得也是乱说的。”纸醉金迷,在外面霓虹灯下迷失的人也有,但并不是人人都是这样的,柴雨晴劝着万氏:“阿婆,您想想,这个工厂来招工是找的公社,是政府出面组织的怎么可能乱来。”

“当真?”谁的话都不信,但是信柴雨晴的,因为柴雨晴聪明。

“真的,阿婆,您放心吧。”学好与学坏,也不过是一念之间。以柴家人的家教来讲,还真没有这么种不学好的人出现。

果然,三天后,接到了柴雨英的信。

“快,快给念念。”柴满洲识字不多,特意找到了柴雨晴:“看你大姐都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