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闲唐(124)+番外

金胜曼:“……”

这家伙怎么能把抢人食盒说得这么理直气壮?敢情你觉得抢来的食盒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吃的,吃着更有新鲜感?

金胜曼虽觉得这家伙蔫儿坏,却莫名地不讨厌,帮他上去把正在收拾东西的魏姝几人喊出来。

魏姝她们听李元婴跑去抢人食盒,也是一阵无言,不知该不该劝李元婴别干这事好。

在李元婴盛情邀请下,金胜曼坐下和他们一起消灭完两个抢来的食盒。

国子监里没几个女孩子,她们住的地方是个单独的院子,其他监生不能随意往她们这边跑,瞧着比李元婴他们住的地方清净许多。

李元婴吃饱喝足,便和魏姝她们探讨起自己几人到底是不是被当成“周处”了。

魏姝的看法是吃用方面肯定不是李二陛下刻意待薄他们。

国子监的饭食不可能和宫里那么精细,毕竟是拿朝廷的银钱供这么多监生吃喝,能好到哪里去?而且国子监的监生大多数都是寒门子弟,往日他们能吃上饱饭便是天大的幸事,哪可能讲究那么多?也就是现在有那群纨绔子弟的外食做对比,国子监的饭食才显得有些难以下咽了。

城阳也赞成这一点。

父皇实在没必要特意在吃食方面折腾他们。

媚娘说道:“殿下若当真要在国子监待上一年半载,这样下去恐怕不行。”

她提出自己的建议:虽然饭食是国子监包的,但是李元婴也可以想办法改善改善伙食。要是国子监拿不出那么多钱,他们可以自己补贴,就是得找个冠冕堂皇点的理由,好叫孔颖达他们无话可说。

一听要想冠冕堂皇的理由,李元婴的脑筋马上活络起来。他坐在原处思索了一会儿,两眼一亮,有了主意:“我想到了!”

李元婴把自己的主意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地给魏姝她们讲了一遍,又按照她们的建议再三调整自己的计划,合伙计划着怎么改善国子监糟糕的伙食问题。

随着李元婴四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进入讨论状态,坐在一旁的金胜曼也听得入了神。

金胜曼觉得不仅李元婴和她结识的大唐男子不太一样,三个女孩子也有悖于金胜曼过去对大唐女子的认知:在那些监生口里女子大多是男子的附庸,最好的赞誉也不过是一句“贤内助”,他们甚至还明里暗里地说新罗不像样,居然是“牝鸡司晨”。但是这三个新来的女孩子不一样,虽然她们三人性情大不相同,许多见解却都非常独到,明显有着远超于同龄人的聪明灵慧。

这才是上国女子应有的风采呀!

金胜曼目光莹亮。

李元婴和魏姝她们讨论了一轮,才想起旁边坐着个新认识的小伙伴,便积极地问起金胜曼觉得国子监如何、有没有什么改造国子监的想法。

虽说国子监明面上说不能搞特殊待遇,但是落实的时候做得不太好,像房俊这些纨绔子弟该叫人送吃的还是照常叫人送吃的,该往外跑还是照常往外跑。金胜曼这边也一样,女孩子住在单独的院子里,也允许她单独带厨娘开小灶做吃的,只有出去听夫子讲学时才会和其他监生有接触。

金胜曼道:“我没有更好的建议。不过如果你的想法真的能做成,我也很愿意去和大家一起吃。”

李元婴道:“我要做,当然能成。”

城阳道:“不是没到休沐日不许出去吗?怕是得等好些天才能办成,这几天幺叔你不如过来和我们一起吃吧!”

李元婴道:“不用那么久,看我的。”他站起来吹了声唿哨,一只大大的白头鸟便自空中飞下来,落到了他的肩头上。李元婴摸了摸白头鸟光滑漂亮的羽毛,美滋滋地说,“这是老李送我的,训练得可好了,我可以往外头送信。赶巧董小乙忙完了襄城宫那边的事,他办事利索,今晚我们就能看到好吃的饭菜了!”

老李自然是指李靖,李靖什么飞禽走兽都爱养,李元婴跟他要鸟,他便给了这么一直机灵又听话的白头鸟。

早知道这里头有坑,李元婴可不会傻到一点准备都没有。

他虽然一个人都没带,但带了鸟!

李元婴提笔刷刷刷地把刚才商量出的计划简略地写了一遍,系在鸟腿上让它飞去传信给董小乙。

李元婴这边正计划着自己怎么才能天天吃好的,那边各家却都知道了李元婴抢食盒的事。等房玄龄他们回家了,免不了和他们提起李元婴专横霸道抢人饭食的恶劣行径。

房俊他娘卢氏还忧心忡忡地和房玄龄说:“要是我儿饿着了怎么办?”

房玄龄道:“就你爱惯着他,都把他惯成什么样了?你肯定又让人给送了第二趟,能饿着他吗?”

卢氏骂道:“哪有那样的?那家伙要吃自己不会让人送,抢别人的算什么事!”

房玄龄见卢氏发怒,识趣地没再多说。李元婴肯定是没想到国子监的饭菜那么难吃,不然他肯定死都不愿意去。

照房玄龄看,李二陛下想让李元婴和李治进去改一改国子监的风气完全是痴心妄想,这小子不带头闹事算是好的了!这不,才进国子监一天,就开始抢别人食盒了,接下来还不得天天闹腾?

房玄龄估摸着要不了几天,孔颖达就该哭着喊着去找李二陛下把李元婴弄走了!真当李元婴这混世小魔王是白当的吗?

反正头疼的不是自己,房玄龄安抚了卢氏几句便跑书房里躲清静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你们这些大人心真脏(指指点点.jpg)

第95章

年后第一批新生来报到,国子监上下都添了几分热闹,人都安置好后,李元婴才发现只有自己被分到唐璿他们那边,其他人都是按着新生入学办的。问唐璿,唐璿也不解,只能帮着猜测:“约莫是孔祭酒了解你学得如何了,怕你去其他斋堂是浪费时间。”

李元婴听了这话挺开心,觉得老孔瞧得起他,虽说要和李治他们分开上课也没觉得有什么,高高兴兴地跟着唐璿去他们上课的斋堂。

李元婴是插班生,前排的位子自然没他份,他得坐到后排去。唐璿怕李元婴寂寞,又和人换了位置,坐李元婴旁边去。

其他人本就看唐璿这个后来居上的“小天才”不太顺眼,一看他对李元婴这般殷勤更是暗暗嗤笑,觉得乡下长大的泥腿子就是没见识,见着个小王爷也这么上赶着讨好。

太上皇儿子有二十二个,除却死掉的那些,活下来的也还有十几个,全都是给块地方打发出去了事。不说太上皇那堆儿子,哪怕是当今陛下的儿子们,除了三个嫡出的,哪个能逞威风?

看看三皇子李恪,出去后和个县令起了冲突,都要挨李二陛下一顿批!所以,他们将来是要入朝为官的,压根不用怕李元婴,更别说自甘堕落去迎合讨好了。

别人讥嘲的目光,唐璿没放在心上。在他眼里,李元婴就是他朋友,他们志趣相投,很聊得来。

李元婴刚到国子监来,他帮李元婴好好适应是应当的,换成他到李元婴的地头去,李元婴也会帮他!这不就是当朋友该做的事吗?

李元婴也不太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反正他从小就混世小魔王,气走的夫子都好几批呢,这点隐而不发的小嘲讽对他来说只是毛毛雨!

李元婴拿出唐璿让他带的新课本,说道:“就学这五经啊?会不会太少了?”

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诗》自然是指《诗经》,读诗写诗是读书人的必备技能,所以这个肯定是要学的。

接着是《书》,书指的是《尚书》,里头大多是些流传下来的政治文献,当官的都得学习。

《礼》是《礼记》,读书人的言行举止都得按着它来。

《易》则指《易经》,了解一下玄理知识也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