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闲唐(153)+番外

李二陛下正思考着党仁弘的事,听人说长孙无忌来了,以为长孙无忌又要劝自己,原想不见的,话到嘴边又改了:“让他进来吧。”

长孙无忌是为李元婴来的。本来满长安没几个人把李元婴放在眼里,毕竟这小子从小恶名在外,是宫里赫赫有名的混世小魔王。李二陛下要拿他当筏子,展示李唐家兄友弟恭的一面,大家就心照不宣地看李二陛下宽纵弟弟。

结果这两年李元婴突然开了窍,不仅变得勤勉好学,还广结善缘。宗室之中人人都爱读他玩票般弄出的书册,士林之中人人都夸李元婴弄出来的图书馆和便宜纸张,甚至暗暗称它为“滕王纸”。

年初那场风波绝对不是无风起浪,李元婴这两年的所作所为的确值得引起警惕。要是“滕王纸”再普及一点,天下读书人只要习字抄书,便会想到滕王的恩惠,到时再来后悔就晚了!

更可怕的是,李二陛下对李泰这个儿子万般宠爱,一天不见都想念得紧,结果李泰和李元婴对上之后,李二陛下居然偏向李元婴这个幺弟!李二陛下不仅不防备,还把他放在国子监这个为朝廷储备人才的地方里头,任由他肆意结交士子!

现在,他还送药笼络朝臣。

看看这一桩桩一件件,哪样不值得重视?有李泰这个例子在前,长孙无忌觉得自己有必要来当恶人。长孙无忌坐下之后,把揣进来的膏药取出来放在案前,与李二陛下说出它的来处。

李二陛下注视着长孙无忌,等着长孙无忌往下说。

长孙无忌囫囵着把李元婴给自己送药、让自己给监生们安排实习工作的事告知李二陛下,说完便住了嘴。

李二陛下神色淡淡,没接他的茬。

长孙无忌没扛住,继续劝说道:“陛下,纵子如杀子。滕王殿下虽不是您的亲子,但长兄如父,他自幼在您膝下长大,您不能对他过于宽纵,让他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李承乾虽算是长孙无忌的侄子,但是李二陛下春秋正盛,长孙无忌自然不可能提前站到李承乾那边去,这也是李二陛下宠着李泰时没人明着站出来指出问题的原因:李二陛下显然还能活许多年,谁知道李承乾能不能一直稳坐太子之位?

可李元婴不一样,李元婴不是李二陛下的儿子,任由他经营出自己的势力只会导致大唐动荡。

李二陛下倚在凭几上,神色莫测地听着长孙无忌娓娓说出自己的担心。他手上染过兄弟的血,自是不会信什么兄弟情义,但对李元婴他自有一番计较。该疑心的,李泰年初已经明明白白地他揭出来了,不需要任何人再提醒。

李二陛下道:“他有没有心思朕不知道,朕只知道孔颖达他们不是一罐子药能收买的。你看你收了他的药,转头就告到朕这里来了,难道孔颖达他们就是傻子?”

李二陛下让长孙无忌稍安勿躁,毕竟魏征他们真要傻到支持李元婴这混账小子,那就等着天天给李元婴栓绳吧。谁知道他会搞出什么事来?

长孙无忌没敢说当年他把妹妹嫁到李家之前,也听过李家老二的种种荒唐传言,不说吃喝玩乐样样精通,斗鸡走狗一件不落,好意思说别人得栓绳?

便是后来登基了,李二陛下前前后后闹出的荒唐事也不少,比如把弟媳收进后宫,比如和人唐俭下棋下输了就想把人砍了,比如在朝堂上吵不过魏征就拔剑嚷嚷说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长孙无忌无声无息地腹诽完了,心里也明白过来:难怪李二陛下对这幺弟格外特别,敢情是这小子和他少年时一样能闹腾!

李二陛下都说不必疑心了,长孙无忌只能道:“是臣枉作小人了。”

李二陛下没再继续这个话题,把自己亲自写好的罪己诏给长孙无忌看。他肯定要保下党仁弘,既然不能去南郊,那就下道罪己诏说是自己识人不明,怎么都得免了党仁弘死罪。

长孙无忌知道了李二陛下的底线,事情就好办了,马上去劝说其他人给李二陛下一个台阶下。最后君臣都各退一步,李二陛下不去南郊,大理寺不要求处死党仁弘,大家安安心心过个好年。

李元婴不认得党仁弘,只知晓党仁弘最终被罢为庶人。他听了很有感触,跑去和李二陛下提要求:“皇兄您真好,要是有人和你说要你砍了我,你也得这样保我才行。”

李二陛下一听就来气,当场骂道:“你不犯事,谁会要我砍了你?”

李元婴道:“找罪名多容易啊,随随便便就能找十条八条!书上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意思不就是想要治你罪哪愁没词儿!到那时,您至少要跟保那党仁弘一样保我当个庶人!”

李二陛下道:“党仁弘征战有功,你有什么?”

李元婴有些发愁,坐在李二陛下琢磨了一会,唉声叹气地说:“我不想去领兵打仗,我不会打。”

李二陛下见他还真琢磨起来,乐道:“所以你还是自己想辙吧。”

李元婴觉得李二陛下一点都没有手足情,对他这个兄弟还不如对那个党仁弘好,顿时不想理李二陛下了,起身撒腿就跑。

李二陛下这个生辰准备去骊山行宫过,点人的时候又把李元婴点上了,要带他一起去泡汤泉。李元婴牛脾气上来,气咻咻地说坚决不去骊山,他要在宫里好好读书,明年考个第一,听皇兄的话自己给自己找出路!

李二陛下会和他一般计较吗?当然会的。

出发当天,李二陛下就叫人去把李元婴扛上马车架,强行带着一起去骊山了。

随行诸人目睹了这么一场闹剧,一致决定当做没看到。

作者有话要说:

李二陛下:李三岁!

小王爷:你才是李三岁!(指指点点)

第118章

李二陛下走着一趟,除了泡汤泉之外,还有给李治商量婚期的打算。在婚事上头,李治是没有自主权的,李二陛下也打算给他选择的机会,早前已经给他选定太原王氏之女为王妃。

因着李治被扔去国子监,婚期也就推后了一些,不过李二陛下听孔颖达他们说李治学问平平,算不得特别突出,想参加科举一鸣惊人不太可能,便不再把婚期往后挪了,准备让他和王氏女尽早完婚。

李元婴听说还有这事,马上不闹腾了,跑去问李二陛下什么时候选的人,他怎么不知道。李元婴很是责怪李二陛下:“我可是雉奴的叔父,都没给人备个礼,多不好!”

李二陛下道:“没人会和你计较的。”

李元婴缠着李二陛下追问给李治定了什么人。李二陛下懒得给他解释,让他问长孙无忌去。

李元婴又去寻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听李元婴是李二陛下打发来的,就给李元婴解释了一番:如今有‘五姓七族’之说,五姓就是李、崔、卢、郑、王,分别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

这些都是有名的世家大族,而李二陛下给李治挑的就是太原王氏女,家世好,教养好,可见李二陛下对李治有多爱重。

李元婴道:“那她是什么样的人?长什么样?性子好不好?高不高?身量是瘦还是胖呢?”

长孙无忌听得一阵无言,摇头说道:“人家还未出嫁,怎么能去探听这些?”长孙无忌少不得要对李元婴劝说一番,让李元婴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什么话都敢说,什么问题都敢问,要考虑话出说来、问题问出来以后的后果。你一个当人叔父的,怎么能问这些问题?该避嫌的时候还是得避嫌!

李元婴乖乖点头,回去把原话给李治说,非常惋惜地拍李治肩膀:“我帮不了你了,你舅舅不肯跟我说!”

李治也觉得无语:“大婚时自然能见到了。”他一早便知道自己的婚事会由李二陛下安排,也知道李二陛下大致会在什么范围给他挑王妃,对李元婴这些问题一点好奇心都没有。不管长成什么样、性子如何,事情都已成定局,难道他还能换人不成?既然自己做不了主,还不如安安心心等着李二陛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