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闲唐(225)+番外

李淳风和孙思邈抵达滕州时,滕州书院已经差不多落成了。

阳春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李淳风看着沿途忙碌的春耕景象,觉得风景很不错。他与孙思邈才刚到城外,李元婴已经远远地迎上来,十分热情地引他们入城,口里说道:“孙师,小李,我早等着你们来了!正巧书院快建好了,可以开始招生,孙师您一会去看看医学院够不够大,不够我再叫人扩建!”

孙思邈捋须道:“若想栽培出好大夫,学生贵精不贵多。”学生多了,一来人多不好教,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二来难以判断他们的品行,若是收了心术不正的学生,谁知道他们是拿医术来救人还是害人?

李元婴听得直点头,没领孙思邈去王府,直接领他去了医学院那边让孙思邈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孙思邈更直接,看过之后就说自己不走了,要在医学院这边住下。这地方又宽敞又明亮,还很清净。后头圈了一大片园子,种着河南道盛产的各种药材,已有专门的药童悉心照料。再往后则连着后山,上头葱葱郁郁,显见长着不少野树野草,野药材怕也能找到一些。

孙思邈年纪大了,很喜欢这个半田园风格的住处,他想研究的东西李元婴也都给他找齐了,他还有什么烦恼的?至于到城里扬一扬名、赴宴显一显威风,孙思邈一点兴趣都没有!

见孙思邈对自己的安排很满意,李元婴高兴地领着李淳风走了。

这段时间戴亭已经把从高丽那边弄回来的好东西都换成了现钱,万事俱备,只等着最忙碌的春耕结束开始李元婴宏大的“东方之珠”计划。

李淳风只是被李二陛下派过来选日子的,并不知晓李元婴和李二陛下吹了什么样的牛逼。听李元婴说要给大唐沿岸都修上大海港,让蜿蜒的海岸把一颗颗“东方明珠”串起来,李淳风免不了在心里计算一下那得花多少钱。

李淳风道:“你开这么多丰泰楼分号,为的就是建这个海港吗?”

李元婴说:“才不是,丰泰楼赚的钱我早就想好要怎么用了。”既然李淳风提到了丰泰楼,李元婴就给李淳风说起他的另一个宏伟计划:他要修一条从泰山通往长安的、宽敞又好走的大路,给沿途驿站配上最多最好的畜力。这样一来,他皇兄想去泰山玩几回就去泰山玩几回,一点都不劳民伤财!

李淳风算是明白李二陛下为什么这么纵容李元婴了。

李淳风道:“那你准备从哪里找钱修海港?”

李元婴卖关子:“很快你就知道了。”

李淳风见李元婴不说,便也不再多问,安心在滕州住下。

人力暂时还没到位,李元婴只叫人准备好扩建大海港的物资和钱帛,没急着马上让李淳风挑日子动工。

李元婴全心投入到滕州书院的筹办之中。萧德言给他推荐的人陆陆续续到位,但想要满足他家大书院的要求还是不够,哪怕还没招来学生,他也要弄到足够强的师资!

李元婴早已发布招贤令,让人自由举荐各地遗才,自荐他荐都可以,哪怕是邻州的,只要肯过来,他也可以帮忙把过所之类的办妥!

李元婴给出的薪酬十分丰厚,年后过来应聘的人不少,李元婴让武媚她们轮番负责挑人,倒还真挑出不少适合的人。这些人不用有多高的才华,只要学问过得去、人品没问题,留下来当夫子都足够了。

李元婴还让人去河南道各州县宣讲,把一些家境贫寒、失父失母的孩子都接到书院来,这些人虽能得些救济,读书却是不用想的了。现在书院之中建了不少宿舍,条件虽然不算特别好,却也能挡风挡雨;书院提供的饭食虽不算特别丰富,却也不会让任何学生饿着。

李元婴许他们到滕州游学,不必在滕州落籍,若是他们将来有出息了,还得起书院供他们吃喝的银钱,他们大可用手里的余钱反哺书院;若是还不起,那就不用还了,想办法养活自己吧!

教育不是生意,李元婴从一开始就没想着让书院赚钱。养一个书院,他还养得起!

随着书院竣工,从河南道各州县涌向滕州的人也日益增多。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元婴时不时要接见一批定下来的夫子人选,与他们促膝长谈,明确书院的教育理念,坚决不让自己人拖了后腿。

这天李元婴刚见完一批人,就看到高阳跑来了,笑盈盈地和他说她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人才,连卢照邻都说他才思敏捷,诗文写得非常好。高阳说:“我听了他七岁时写的诗,写得确实朗朗上口,连我都能记住!”

李元婴觉得很稀奇:“那你背给我听听。”

高阳觉得李元婴在怀疑自己,不高兴了。她现在也是爱读书爱诗文的人!

高阳哼道:“少瞧不起人,我听一遍就记住了!”她当场把刚才记下来的《咏鹅》给李元婴背了一遍。

李元婴听到“鹅鹅鹅”时觉得高阳在瞎闹,等听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才觉得这人确实很有灵气,若当真是七岁时写的,那的确称得上是人才!李元婴问道:“这诗他七岁写的,现在他几岁了?”

高阳道:“我怎么知道他几岁!不过他看起来和我们不多大,应该也是十四五岁。”

李元婴点点头。他今天的正事忙完了,闷在王府里没意思,索性跟高阳一起溜达去书院那边和魏姝她们会合,准备认识一下那个据说七岁就能写诗的少年天才。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论吹牛逼画大饼,我最擅长了!

第172章

骆宾王正坐在武媚和狄仁杰几人对面。

骆宾王今年十四五岁,年纪与李元婴相仿,不过面庞显得沉稳许多,眉眼有些孤僻。他之所以会被武媚几人注意到,不是因为他卖弄文采,自爆自己七岁能诗,而是有相识的追着他奚落,念他写的“鹅鹅鹅”,嘲讽他说“不是七岁就能写诗吗,怎么这般落魄”。

骆宾王父亲当年在青州那边当个小官,他跟着父亲赴任,后来他父亲病逝在任地,他举目无亲,自己流落在兖州一带,生活过得很是拮据。偏他年少时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又不懂低调做人,讨厌他的人不少。

这不,他刚到书院门口还没入内,就有人围上来奚落了他一顿。好在这些人本意虽是想让他难堪,却意外地帮了他大忙,让他进入了武媚几人的视线之中。

骆宾王打听过李元婴来到滕州后所做的种种,虽然李元婴看起来是个喜奢豪、好大喜功的,却没有做过横征暴敛之事。相反,滕州许多百姓的生活都在陆陆续续变好,甚至还有人自发到相邻州县拉亲友过来做活,据说报酬颇高!

骆宾王也是过来碰碰运气,据说像他这个年纪、能识文断字的,可以在书院里谋个差使。若是能得几位学士看中,他还可以跟着弘文馆学士求学,那可是许多人求都求不来的!

坐在武媚几人面前,骆宾王有点局促。

武媚看出骆宾王的紧张,和狄仁杰几人轮流问了他几个问题,觉得挺不错,不再多为难,只叫他针对书院的发展写篇文章来看看,不用特意追求文采,只要言之有物即可。

“面试”之后,武媚几人把空间留给骆宾王,让他独留静室写文章。到了外头,狄仁杰先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个骆宾王挺不错。”

卢照邻道:“《咏鹅》读来朗朗上口,我看可以列入教授诗目。”

李元婴这家伙一向只出主意,不管实施,前些天又交给他们一个任务,说要让他们挑些简单好读的诗出来给接受基础教育的孩子当教材。

李元婴特别提出,诗一定要简单好懂,不能太艰涩,不能一味追求辞藻华丽,必须是读来顺口的、能想象出画面的。比如古诗十九首里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等等,他很赞同南朝昭明太子萧统的审美,认为诗歌教材可以从萧统编纂的《文选》里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