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将门凤华(61)

“我们小青山,穷得很,往上数五十年,都没有出一个识字,也就是我家夫君,天资聪慧,举全村人之力,供他科考,他也争气,过了府试……现在全村人都盼着他回去呢。”

“民妇无以为报,只能给贵人磕头了……真儿,决儿,快些跟阿娘一起,给贵人磕头。”

姜砚之赶忙将韩李氏扶了起来,“不必如此,不必如此。”

韩李氏同两个儿子,六双眼睛齐刷刷的盯着姜砚之看。

姜砚之咳了咳,“本大王最近看过的卷宗里,倒是没有见过一个叫韩山的人,被害了。”

韩李氏松了口气。

“只不过,咱们这审案子,民不举,官不究,你可明白?”

大陈地大物博的,这人要是被杀了埋尸,没有人去报案,谁又知道呢?

韩山一个大活人,好端端的,怎么就不见了?

这其中肯定是有蹊跷的。

但是上京城赶考,就跟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般,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

韩山说不定就被什么胡媚娘啊,兔子精啊,给迷走了呢?

亦或者是,从京城去大名府的路上,遇到了贼匪,那也是没有处儿说理的事情。

若是这样,那就不好查了。

“把你知道的,关于韩山的事情,都同我们说上一说吧。”

韩李氏点了点头,“开封城中客栈太贵,我家夫君一直住在固子门外的一家名叫悦来的客栈里,这客栈里住的都是四处前来赶考的人。夫君在上开封之前,便同我说过,上一科的时候,他就住在悦来,这一次熟门熟路,也去这里住。”

“我来京城之后,先去了那客栈,但是客栈的掌柜说,我夫君在考前三日,便结算了银钱,走掉了。旁的……也没有什么了。他在京城,也无师门……我们那十里八乡的,只有他一人前来应考,我也不知道去寻什么人问好。”

闵惟秀听着叹了口气,她不会审案子,但是这妇人一问三不知的,怎么可能寻得到人,没有线索,那简直是比大海捞针还要难。

姜砚之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这样吧,路丙,你带她去府上,让毛画师给她画一副韩山的画像。”

路丙点了点头,从墙上跳了下来,三大王能爬梯子翻墙,总不能带别人也翻墙吧,还是先从国公府出了,再去王府来得好。

待他们一走,姜砚之立马看向了闵惟思,“是我想的那个韩山吗?”

闵惟思点了点头,“今年春闱,第八名,乃是大名府韩山,他娶了国子监李祭酒的侄女……”

闵惟思就在国子监求学,李祭酒家办喜事,他还去过了。

第四十四章 两个韩山

大陈朝重文轻武,不似前朝门第之见根深蒂固。

那些官宦人家的小娘子,与其嫁给无所事事混日子的纨绔子弟,还不如在榜下择婿,尤其是那进士及第的学子,指不定日后便能封侯拜相。

是以每年春闱之后,开封府里要出嫁的小娘子海了去了,闵惟秀添妆都添得手软。

是以已经有了妻儿的韩山,高中之后停妻另娶,也不是没有的事。

闵惟秀想着,叹了口气,那韩李氏会不会悔教夫婿觅封侯呢?

不一会儿,路丙便领着那韩李氏又回来了,姜砚之笑了笑,接过了那画像,“你且先休息,放心,闵五家的事,便是我的事。待有消息了,就告诉你。”

韩李氏一听,又带着两个孩子要跪,被路丙扶了起来。

安喜赶忙引着她下去。

闵惟秀听得不自在,首先韩李氏的事并非她的事,其次她的事,也不是姜砚之的事!这厮嘴没遮拦,总是胡言乱语。

姜砚之眼珠子一转,“现在我们要去会那韩山,闵五可要同去?毕竟这是你家的事……”

擦!刚不是说我家的事,就是你的事么……

饶是闵惟秀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甩手给姜砚之,只得点了点头。

一旁的闵惟思不忍直视,都说四肢健壮的人,头脑就不灵光,看他妹妹!被姜砚之卖掉了,怕是自己都不知道吧!

闵惟思翻了个白眼儿,“我要同去。”

到最后,一行三人出了门,往那李祭酒家中行去,今日乃是休沐日,李祭酒家中宅院颇大,因为老娘尚在人世,并未分家,一大家子人都住在一块儿。

韩山新娶的妻子,便是李家二房嫡出的小娘。

三人一登门,李家人便一头雾水的迎接了上来。

这简直是奇怪了,三大王怎么会登门?

还有闵家人,乃是武将之家,同他们这种文臣,向来是不对付的,今日怎么地就登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