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将门凤华(610)

年纪比较大,又出身富贵人家,姜砚之想着,极有可能这死者就是承恩侯府的杜江了。

姜砚之说着,饶过尸体,走到了那块大石头跟前,指了指石头,“凶手的第二个漏洞,在这里,可有人认识此石?”

周围的人都议论纷纷起来,在场的要不是真风雅之人,要不就是故作风雅之人,不管是真是假,都少不了屯那奇石,奇画……认识石头的高手也不在少数。

“哎呀,三大王,这可是灵壁石?可否让老夫近观一下?”

姜砚之听着这声音耳熟,这不是老熟人苏中丞么?这厮跟在他身后捡漏捡出了瘾是怎么回事?

刚从江南跑回来,就开始来寻他了!真真是个老狐狸!

“苏中丞请。”

苏中丞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一路小跑跑到了石头跟前,围着看了又看,“啧啧,三大王年纪不小,眼光真是够毒的。这石头果然有蹊跷。瞧着是四大名石之一的灵壁石,上头还有清晰的龟纹,最近奇石风靡,这么大一块,怕是值当不少。”

“只是可惜了,这石头一非天然成形,二非真正的灵璧石,乃是有那作假高手,伪造出来的。不是老夫吹,这京城之中,能够瞧出这是一块假石头的人,不出一掌。三大王是如何看出来的?”

姜砚之笑而不语,他能看出来个鬼,他以为就是灵璧石!

周围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看向姜砚之的眼神都不同,断案看尸什么的,虽然新奇,但到底说起来不好听,做一个仵作能有什么好嘚瑟的?

可没有想到,三大王是如此风雅之人,生了一双慧眼啊!

姜砚之挺了挺胸膛,这苏中丞去了一趟江南,莫不是收了什么贿赂,要给他抬轿子?

还是想要将他捧杀了去?姜砚之说着,警惕的瞥了苏中丞一眼。

苏中丞笑了笑,露出了一脸老菊花褶子。

“把尸体敛了,咱们回开封府吧。诸位,若是有认识死者的,或者知道哪里卖灵璧石的,还请往开封府递个消息,姜砚之感激不尽。”

书生们被姜砚之认石的本事震住了,如今瞧他,那感觉就像是去了一个私密之地,一瞧,嘿,您来了,您也好这一口啊!亲切又刺激,纷纷的点了点头。

姜砚之看了闵惟秀一眼,闵惟秀了然的眨了眨眼睛,分开了一条路来,同姜砚之一个闪身,消失在了拐角处。

……

“就是这里了吧?”

闵惟秀同姜砚之走不多时,便到了一处宅院门口,这门上写着六仙居三个大字。

“正是这里。三大王,那河里捞出来的尸体,当真是左脚受过伤么?我家大郎以前,有一次打马球,伤的就是左腿……这这……唉,侯爷的儿子,二郎早逝,只留下了薇娘一个女儿,这次大郎又……夫人白发人送黑发人两次,实在是……”

那前头引路的人,正是承恩侯府杜家的管家。

这六仙居,便是杜海同诗会的人,一道儿吟诗作对,经常留宿的地方。

姜砚之没有接嘴,直接领着闵惟秀跟着那杜管家进了院子里,才一进去,就感觉到了不同之处。

这北地的宅院,多是大气磅礴,不像这里,曲径通幽,一个转身便是一景,处处是山,眼眼是壁,全是南派风格。

奇形怪状的石头,更是多不胜举。

说句难听的话,这屋子若是进了贼,那走到天明也未必走得出去。

闵惟秀心中暗自吐糟,把屋子修得跟他们的鬼屋一样,就是风雅啦?

在主院的中间,站着五个人,正是同那杜海常在一处儿玩的其他几个老纨绔。

第四百三十六章 河底沉尸(三)

“你们最后一次看到杜海,是在什么时候?”

那五人中间,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头,见姜砚之发问,忙上前行礼,回道,“三大王,是在五日之前的中午,我们六人,照旧在大骷髅茶馆,用了茶,然后便各自散了。”

“三大王,杜海真的死了么?别人我不敢说,但是我绝对没有杀人啊!原本我们是要接着来这里听戏的。我打南边请了个戏班子养在这里。可是那日我家夫人给我生了个大胖儿子,我着急上火回去,有好多人可以为我作证的。”

“我老来得子,摆了三日三夜的流水席……”

闵惟秀看了这老头子一眼,好家伙,起码也得有个六七十了吧!居然还老来得子,真是让人敬佩啊!

另外一个穿着绿袍子的老头见山羊胡子着急撇清自己,忙接嘴道,“我也没有杀人!分开了之后,我约了另外一群老友,去象棚听人说书了。听得还是三大王洗冤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