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太子妃的彪悍日常(103)

作者: 扶苏藤 阅读记录

或者,一箭三雕!

太子听了墨晴的话,久久无言。

把事情推到康熙的身上,这的确是不得罪人的好方法。但是,他们这样做了,万一被康熙知晓,也是不大不小的罪过。

当然,太子明白,此事就算是被康熙知晓,也不会对他有什么处分。

只是,这样算计自家皇阿玛,似乎有些不孝!

“福晋啊,咱们这样做的话,是不是不孝啊?”

“哪儿有?”

墨晴眼睛一瞪,望向太子,“咱们不过是借用皇阿玛的名义而已,再说了,太子爷都说了,皇阿玛对你的折子,十分认可。”

“但,这事儿,咱们到底是假借圣意!”

太子还是感觉有些不大妥当。

墨晴撇撇嘴,道:“太子爷,咱们这哪儿算是假借圣意?咱们这样做,分明就是在上体圣心,帮皇阿玛分忧!”

“怎么讲?”

太子微微失神,他是真没看出来,这样做,怎么算是帮康熙分忧!

“太子爷,我听说,京中不少的官员、勋贵都在户部借了银钱米粮,是不是有这么回事?”

墨晴定睛望着太子。

太子点点头,道:“是啊,京官的俸禄微薄,又没有地方官吏那么多捞钱的门道儿,皇阿玛体恤他们生活不易,这才允许他们在户部支借银钱米粮……”

“太子爷,您不觉得这事儿有些好笑吗?”

墨晴看着太子,表情是相当的哭笑不得。

康熙明知道京官生活不易,那为什么不肯提高一下人家的俸禄?而京官呢,俸禄不足,在户部支借银钱米粮度日,但他们是真的生活不易吗?

好吧,的确存在一些寒门子弟科举入仕,在京中又是清贫衙门办差,生活不易。但这部分人,绝对是少数。

在康熙朝后期,官员们从户部支借银钱米粮,根本就是成了一种风气。甭管是不是真的缺银少粮,全都在户部支借,而且支借的越多,越有面子。

四阿哥登基后,为了收回这部分的钱粮,可是没少折腾的。

墨晴隐约记得,还有一位阿哥为了还钱,当街变卖家中器物。为此,雍正帝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刻薄寡恩之名。

可正是因为雍正的所为,才给他的继任者,乾隆皇帝留下了厚实的家底。

清朝历史上的康乾盛世,若没有雍正在其中承前启后,绝无可能出现。

若太子将来继承康熙的皇位,那么,有些情况就得杜绝。不然的话,太子就可能走上跟四阿哥一样的道路。

墨晴见太子还是不解,就叹了口气,道:“京官们生活不易,皇阿玛允许他们在户部支借钱粮,那为什么不直接把他们的俸禄升一升?再者,京官们生活不易,送一次礼,最少也是近两年的俸银!”

“他们真的缺钱少粮?”

“户部的官员们在向外支借银粮的时候,就不去调查一下实际情况吗?”

“俗话说,救急不救贫!”

“皇阿玛做这个事情,算是救急还是救贫?”

墨晴一连串的问题丢给太子,太子完全傻眼,这些问题,他从未考虑过啊。

然后,墨晴又来了一个问题,“还有,官员们支借银粮,可是有借有还?”

第七十五章 福伦自杀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这话,就算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也是耳熟能详的。

但,墨晴却知道,朝堂上的大人们,借了户部的银钱米粮后,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还有人还过。但到了后来,都是有借没还,变本加厉。

眼下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墨晴并不知晓,只能从太子这里打探。

太子被墨晴的一番问题问的哑口无言,借钱借粮的人,真的缺钱少粮吗?救急还是救穷?借了有还过吗?

这些问题,别说太子不知道,只怕是康熙也不知道。

“福晋所言甚是,孤思虑不周啊!”

太子忽然觉得自己有些蠢,这种问题,浅显异常的道理,为何他之前就从来没有想到过呢?

“太子爷言重了,这都是小事儿,鸡毛蒜皮。您没去关注过,自然不会想到这些!”

墨晴可不想打击太子太过。

别看太子已经做了好多年的太子,但其实,如今的太子,也就是个办事不牢靠的毛头小子,她若是太苛求,就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

而且,太子被康熙保护的太好了。没经历过什么事情的太子,如今就是温室里的花朵,若是不经历一番风雨的琢磨,终究是不能成才的。

“不管怎么说,孤终究是没考虑周全,这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