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七零王老头(127)

作者: 一点萤 阅读记录

第83章 不愿意

王世全的突然到访让王国栋惊诧莫名:“三大爷, 您要我管啥?有事儿您说话,只要我能做到的, 绝不推辞。”

王国栋对自己的家乡安平感情非常深厚,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县城承载了他两辈子的爱恨情仇, 他对这块儿土地和土地上的父老乡亲都有着浓浓的眷恋之情。

自打他开公司挣钱后,在家乡修桥铺路从不吝啬,如今家乡父老求上门来,王国栋又岂会推辞?

“好!有你这句话就行!”王世全听他没有推托,心下稍安。

他坐下后定了定神对王国栋说到:“国栋啊,你现在这生意做得大了,钱也挣下了。一直跟着你干的人, 那是家家户户都发了财。问题是咱整个朝阳镇到咱整个王氏宗族,能跟着你干的才有多少人?咱们穷呐!乡亲们的日子过得苦。”

王世全长吁短叹了一阵接着说:“现在倒是能做生意能打工了,可是靠做生意富起来的还是少数几个机灵人, 那些憨憨的老实头,一天到晚就会长在地里干农活。”

“咱县地少人多你是知道的, 忙忙活活一季子, 收的粮食刨除了自己吃喝再交完公粮, 也卖不了几个钱。生意他们做不来,打工他们没技术,这群人苦呀!”

“苦到啥份上?连家里孩子上学的钱都交不出来, 每个月三块钱的电费他们都掏不起,直到现在家里还在用油灯,更不用说看病吃药了!”

王世全卖完惨长叹一声掏出自己的烟袋锅, 吧嗒吧嗒抽了起来:“老农民的日子不好过,指靠种那几亩地,也就是混个肚子饱,再想多点啥,难呐!”

听了王世全的话,王国栋沉默不语,他能不知道这些吗?他太知道了!

上辈子他干了一辈子的农活,要不是自己还有个搬砖砌墙的本领,想要养家糊口都费劲。

后世取消了公粮,官府还给种地的农民发补助,就那也没几个人愿意种的,多数人都是把地承包给别人经营,然后自家出去打工。

为啥不种地?因为种地不挣钱!

种子,化肥,农药,是种地必不可少的支出,还有播种收获的时候要使唤各种机器,所以又衍生出了燃油和机器的租赁费用,这些都是成本。

再加上万一天公不作美,还需要灌溉浇水,那成本就更高了。

好容易忙忙碌碌等到粮食收获,三五亩地收的粮能卖个四五千块钱,把其他零零总总的各项支出一刨除,可好!辛辛苦苦一季,落不下一两千块钱。

在遍地都是工厂,到处都是机会的后世,只要你舍得花力气,到哪还挣不来个一两千块钱?

何况现在还得交公粮,想要靠种地挣钱,除非一家能有个几十上百亩地,安平县的土地人均才一亩挂零,一家子六七口人,加起来还不到十亩地,能发得了财才怪。

后世种植经济作物发了财的也不少,可现在这个年代对于园林绿化的需求少之又少,通讯不便信息又不流通,要是真敢种一地绿化作物,都找不到买主去。

顶多县城近郊的农民得个地利之便,能种点蔬菜每日里挑去城里贩卖。

那剩下的普通农民该怎么办呢?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吹到内陆,安平县也还没有修建起来那个庞大的工业园区,所以安平县的人们除了种地,还真没个别的什么收入来源。

尤其是那些不会做生意也没有技术的村民,想卖个力气都找不到人买,可不就是个穷么!

王国栋沉默了半响对王世全道:“三大爷,需要我做啥您就说,但凡是能为乡亲们出份力,那我肯定不会袖手旁观。”

得了王国栋的一再保证,王世全总算开口了:“省里给了咱地区一个饲料厂的扶贫项目,县里想争取这个项目,可是县里财政紧张没有钱,新来的书记找我谈过话了,只要你肯投资厂房,这项目就建在咱朝阳镇!”

“饲料厂?”王国栋疑惑,他咋记得上辈子这饲料厂是直接建在了市里?

“是啊是啊!”王世全说着说着就兴奋了起来:“连技术带设备都有,只需要投资厂房。国栋你想想,如果这厂子建在咱朝阳镇,那就意味着厂子里的职工大部分都得是咱公社的人。”

“还有别的好处,守着家门口的饲料厂,养殖成本就能低不少,咱们是不是就能大力发展养殖业?这个饲料厂一旦开办起来,对于县里的财政收入先不说,对于咱朝阳镇的好处那可是显而易见的!”

“这饲料厂虽然隶属县里管辖,书记已经跟我说过了,只需要你投资厂房和一部分启动资金,算是公私合营,少不了你的股份。”

王国栋思量了一阵沉声开口了:“三大爷,这个项目我不会投资的,你回绝了书记吧。”

“为什么?”他这番话把王世全给惊着了,刚才还承诺说不会袖手旁观,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变卦了?

为什么?这个问题可太复杂了,一两句话他也跟王世全解释不清,他直接对王世全道:“三大爷,县里和镇上都想开办企业,我理解也支撑,只是不能开饲料厂,咱们镇上和红星镇不都生产高粱酒吗?为什么不开办酒厂?”

“你说得倒轻巧!”王世全怒气冲冲:“饲料厂是省里的扶贫项目,连技术带设备都有,厂子一旦成立,甚至连后续的销售省里都会想办法帮扶!开酒厂!咱除了会点土法技术还有什么?设备没有!厂房没有!销路没有!怎么开?拿嘴开?”

也不怪王世全生气,实在是这个扶贫项目太诱人了,技术是省里的研究所研发的,厂子一旦成立,还将会有源源不断的后续技术支持,再加上还有成套的设备。

再说他们安平是农业县,农村饲养家禽家畜的不要太多,以后销路不愁,只要能解决了厂房和第一批启动资金的问题,那就是妥妥的挣钱项目。

对比起来开酒厂那就风险太大了,除了设备厂房要一应自己准备就不说了,他们的土法酿酒技术能不能跟生产设备配上套也是个问题。

再一个,村民们买了饲料回去喂养家禽家畜能挣更多的钱,买了酒回去就只能喝了,对于日子过得尚且困苦的乡下人来说,对于哪种商品的消费意愿更高一些,简直就是不用考虑的问题。

面对怒气冲冲的王世全,王国栋没法跟他解释清楚,他只好态度强硬地对王世全道:“三大爷,这个饲料厂我是不会投资的,您还是回去跟书记说清楚吧!”

“国栋呐!你再考虑考虑,啊?”王世全语带哀求:“这个项目真得很不错,而且我看咱们县也正缺这么一个项目,到时候有了饲料厂,村民们就能发展发展养殖业,那些老弱妇孺也能在家挣上几个辛苦钱,比什么不强?”

“你就是开办了酒厂,又能招收几个工人呢?再说你招收工人,还不是要选拔那些青壮年,开酒厂对于那些老弱妇孺们来说,还是一点儿好处也得不到。”

“看着村民们的日子为难成这样,我心里是真难受,包产到户好几年了,老农民除了填饱了肚子之外,竟然还是什么都没有。国栋,你看着就忍心吗?”

怎么能忍心呢?王国栋是感同身受,上一世儿子王星辉小时候体弱多病,哪怕他是天天不停地到处奔波,挣得钱也只是堪堪够使唤,家里是一分存款都没有。

再说活计也不是天天都有的,要是隔一段时间没活干,孩子病了他就只能去借钱给孩子看病,这个中难言滋味,他是历历在目。

乡亲们日子困苦,王国栋还是非常愿意帮一把的,但是这个饲料厂他也是真不想参与。

“三大爷,您不用再劝我了。”王国栋语带安抚:“您回去吧,该怎样帮扶乡亲们,我会再考虑考虑,只是饲料厂,我是真不愿意投资,您就不用再劝我了。”

王国栋把话都说到了这份上,如果再强求,未免太过不识趣,王世全大失所望却也无法,只得怏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