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难以言喻的忧伤(26)

作者: 星炀 阅读记录

通过七天的试用期,少荆河本来以为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

结果才第三天,他就快挂了。

学语言即使一开始充满热爱,在很多时刻也会感到很痛苦乏味,更何况他学东古语的时候只有热情根本谈不上热爱,所以就更是痛苦。但他没想到,还有能比学东古语更痛苦的事--

编词典!

三天来除了第一天让他熟悉环境还算轻松,接下来两天他做的只有一件事:校对语料。

简单地说,就是把语料库中已初步选定会在词典中使用的例句做一个校对。有原出处的需要找出原文比对确认,没有的则需要他独立先进行简单的一校,之后再交由梁袈言处理--由他二校或是交由项目组其他人做二校。

所以他还得先把有原文的那部分与没有的做个区分,分别归类后再统一校对。

这事乍听不过都是些水磨工夫,琐碎多耗时长而已,也没太多技术含量。但如果你听到要面对的是十多万条的语例时,大概任何新人都有想马上撂挑子的冲动。

少荆河已算是同龄人里少有的心静,但当他打开梁袈言给他的语料库文档,还是被那些排列得密密麻麻的方块字和天城体字母交错的词条震撼得头皮发麻。

他硬是对着屏幕呆了两秒,才眼一闭,认命地叹了口气,开始回忆自己现在要干嘛来着?

当然,尽管对个人来说这项工作工程量巨大,但他也心知肚明自己要做的真就是编词典这整件事里最简单的一类活计。而且参与到这件事中的每个人的工作量都不会小于他的。

他甚至都尚未算真正进入了编纂的行列,不过是才开始做分类提取这些大概高中生也能干的皮毛工作而已,两天下来就足以抵得上三年在东古语里吃过的枯燥无聊之苦的总和了。

一件毫无难度,但极度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活儿也同样是件极度耗损人力的事。

换句话说,就是“熬人”。

他坐在资料室里,对着笔记本和厚厚的书本,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逐渐僵硬的颈椎和发花的眼睛,以及被饥饿催促就会自动鸣叫的胃肠在提醒着他一天中的几个模糊的时间点。

--饭点、午休、必须要休息一下了……

然后他还要承担起去买饭的重任。

当然,他也更乐于去做这个。能站起来走动一段距离,与外面的空气接触一会儿,感受初夏校园里煦暖的阳光、清新的草木香气和熙攘朝气的学弟学妹们带来的热闹--这些本来早已司空见惯的事忽然就变成了一种享受。

尽管他在逐条审视这些语料时也一边感慨着当初的收集该是何等的艰辛,不知整个项目组耗费了多少人力和时间,才把数据库攒得如此庞大完备。可是感佩的同时他坐在巨人的肩膀上替巨人做着捋毛的手尾,心中回响的依然是三年来无数次的灵魂叩问:“我到底为什么要来干这事儿?”

虽然嘴上说得很动听,但他到底还没有为了词典这种东西可以无私奉献无论多少人生光阴都无怨无悔不计回报的伟大情操。

尽管另一个自我的回答,当然是永远的:“为梁袈言啊!”

可是这个答案现在像是在时间和苦力的洗涤下,开始慢慢褪色,以至于失去了一直以来足以支撑起他全部动力的力量。

他以前以为读了东古语的研究生就能有机会接近梁袈言,结果读完了三年才发现三年前的自己太天真,东古语不过是第一级台阶而已,而上面要攀登的还有107级。

于是他看到招聘启事的时候又以为,这下终于能接近梁袈言了,结果现在看来,这依然只是个开始--甚至是还会持续很久的“开始”--因为根本还无法预测他还要在资料室里坐多久。

总量达到十三万条以上的例句,仅仅是做原文“有”和“没有”的分类,工作量也庞大得像根本看不到尽头。就仿佛一条茫茫无边的银河,哪怕一层楼里也就他们两个人,也被分隔在了两端,不到吃饭都见不上面。

更何况,就算真的接近了之后,又能怎样?他依然不知道。

其实最让他泄气的还不是词典。而是先不说他对梁袈言是不是真就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单看梁袈言现在那提防劲儿,他也心凉了大半。

毕竟现在已不是研究生报名的那时,更不是他站在梁袈言床边的那时。

现在,距离“那时”已经过去了近一千天,再浓烈的焦灼也已稀释成了不是那么迫切的问号。那些“是什么”、“为什么”经由其他的方式是不是一样能得到解答?他自然也会开始新一轮的自问自答。

而眼下这随便数数,就是数不尽的“前途叵测”,着实让凡事都很有自信和恒心的他有点想打退堂鼓。

之所以还没法彻底敲响那面鼓,纯粹只因为如果就此撤退,他重新开始的人生也依然很迷茫罢了。

是的,少荆河这位同志,从小至大最大的困惑正是于此。他家境良好,吃穿不愁,自身条件上佳,即使天天摆着副扑克脸也照旧人缘良好无虑无忧,是以他还未进入青春期就开始惦念着“人为什么要结婚?”乃至“人为什么要活着?”这类自困型的终极哲学问题。

这便让他的人生还未扬帆就先陷入了一片迷雾之中。

他既不齿于像“那些人”一样按部就班地走着事业家庭,结婚生子的人生轨迹,又无法给自己找到一个能让他感到更有意思的人生套餐。

被顺水推舟一般随大流地到了大学,才将将找出个“梁袈言”作为目标。如果现在放弃这个目标,显而易见他必然很快又会陷入迷航的焦虑中。

对着十数万的词条,他心里的那架天平七上八下摇摆不定得厉害。

“好……我马上、我这就过去。”走廊里梁袈言的回答和脚步声忽然透过门缝传进来。

少荆河的眼神在屏幕上一顿,还没来得及细想,身体已经腾地站了起来,自己就去开了门。

果然梁袈言匆忙的身影就在眼前飞快地走过。

“梁教授……”

“我那个--”梁袈言抬手指着前面,脚下不停地扭头对他说话,表情也像是依然还沉浸在某种突如其来的紧急状况中有些张皇又有些迷糊,“去一下,那个,院长找我。你你在这里……我马上回来。”

他啰嗦而断续地大概自己也没搞清楚自己说了什么,总之只匆匆地用着比平时还快上一倍的步速,快要小跑起来一样赶到楼梯口,低着头就下去了。

少荆河一半身子站在门里,一半身子探在走廊上,看着他消失的背影,那副焦急紧迫,一门心思就跟着他去了,哪还记得起什么天平。

呆站了一会儿,他才慢吞吞地钻回到座位上。

听力变得分外敏锐起来,一大半的心思都放在门外。

又过了二十分钟,门外终于又响起人声,却不是梁袈言的。少荆河听着拧起眉,这不许立群么?

二话不说他又开门探出身去,果不其然,是梁袈言回来了,不过旁边还跟着许立群。两人单独走在一起,对比明显。就是典型的一高一矮一瘦一胖,一个寡言平静,一个呵呵直笑,这画面怎么看怎么吊诡。

梁袈言习惯性地把目光投向地面,敛着眼神,不过已面色如常,看不出方才那匆匆行去的焦躁;许立群则照旧的慈眉善目,弥勒佛一般的好人。

他比梁袈言超出一个肚子的身位,正端着长辈的身段与他单方面地笑语晏晏,好似果真就是多年的师生兼同事交情铸就的熟稔。

这里到新馆来去就得十多分钟,这么算来梁袈言在院长那里估计也就待了几句话的时间。什么事这么重要,几句话电话里还说不得,非得当面说?

“许教授好。”

在他看到自己前,少荆河先开了口。

许立群闻声一抬头,脸上立刻又是堆满了笑:“哦,小少啊。”他远远地就向少荆河伸出手,简直与和梁袈言的熟稔不遑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