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十年代美好生活(139)

作者: 晴朗的微风 阅读记录

另一部分则是让徐锐拖运输公司的司机们低价购了些冰糖,一半留在家里,给一家人用,另一半让谢灵补贴给了生产队。对外,谢灵的借口:她买绿豆买的多,冰糖是买绿豆的时候,人家供销社同志送的。

乡下人到底眼界在那儿,没想那么多,只是很高兴,还觉得谢灵机灵。而队长王晋军觉得没那么简单,只觉得是谢灵徐锐偷偷补贴大家,或者是谢灵和人家认识,看在谢灵的面子上给的。

不过看大家高兴的神情,王晋军没说啥,只看谢灵的目光更和蔼了。

谢灵也不知道她们的谈话,不过从平时她接触到的来看,她在队里的人缘更好了,话语权也高了。

就说这会儿,她提建议,不管是王晋军,还是其他认都慎重得很。

“队长,咱们可以让那几个知青在咱们生产队办个扫盲班。负责教咱们生产队的队员们认字,不管是谁都可以报名。”

……

这个想法在谢灵心里盘旋了很长时间。

人说,环境造就人才。人是环境的产物。在这个大集体时代,人很难不被他人影响。

有时候,谢灵就很惶恐,她害怕,害怕被这里同化。

结婚、生子、挣工分、做家务,一辈子围在这个不大不小,前山后土地的村子里。

她害怕自己等不到恢/复/高/考的时候,心志就被环境退化得一干二净。

脑海里的知识眼界全被自己忘记,丢在脑里的垃圾堆里。

所以,她想改变这个环境,哪怕一点点,也是努力的结果。

不求年轻人,人人走出这里,但也不希望他们茫然一辈子,识字明理,人最基本的智慧。然后再教养下一代。

而知青们却是最好的煤介,而且,“那些知青们也不是干活的料,她们在地里干活,贡献不了什么,反而把脑海里的知识都浪费了。不如让他们教给咱们队里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多学点,总是好的。”

看了眼几个干部沉思的神色,谢灵这样说道。

严晓丹她们是第一批下乡的知青,是真正坐在省城或者市里学校好好学习过的高中生。比起在长县中学的原主也不差什么。

而后面的,谢灵扯扯嘴,她对这段历史不算熟悉,但真正处于这个时代的时候,才了解到现在的情况。

现在各地城市,正处于革/命的高潮,各个中学老师都快没了,哪有好好学习的学生。

第二批来的知青,可不像第一批这样安分懂事,还学的认真。

谢灵的最后一段话几个干部彻底动心了。

他们乡下人可不懂什么革/命不革/命,他们只关心地里的庄稼,一家子能不能吃上。再有就是家里的晚辈了,现在生活好了些,不算吃饱饭,但也没饿死人得了。

可是家里不少十多岁的孩子,早年上不起学,现在半字不识。虽说成不了才,但认点字到底是好的。

徐锐坐在谢灵旁边,一句话也不说,这会儿被谢灵示意一眼,他开口说道:“各位叔,认点字、会算数对孩子以后肯定好。我当兵的时候,在部队里还上了文化班。

现在不管找什么工作,最起码得认字。会算数、看地图就更好了。”

这种话,谢灵说不管用,但是走出农村的徐锐却是最有力的。

所以,他这话一出,大家都向他看来,最后一点顾虑也彻底不管了。

耽误点工作算什么,不就是她们这些长辈多干点吗?要是孩子真成器了也值得。

这时候他们不去想机会的渺茫,只觉得家里孩子学习是好事,也就都同意了。

生产队里,现在只有小学三个年级,再往上还得去公社上。

路途远、浪费钱粮,所以很少有人接着上四年级。

如今,让知青们办扫盲班,虽然几人不说,但也明白,主要是为了家里十几岁的年轻人。

此时,队里人都在上工,山脚处几乎没人。

谢灵和徐锐走在路上,偷偷地牵着手。

谢灵暖暖地笑着,看向身边高大的男人,温声说道:“徐锐,谢谢你。”谢谢你,总是毫无理由地支持我,总是把我照顾得那么妥帖,让我一如往初。

徐锐有些紧张,想说没关系,但最终只是沉默地摸摸她的头。

她想要的世界,想要的一切他都可以帮她拿来。

别人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情况,但徐锐知道,知道得一清二楚。

知识论已经行不通,谢灵那么透彻,他知道她明白。

可是她想要的,她所希望得,就是他想的。

“徐锐同志,你相信吗,这个国家会更好的,咱们也要更好些,才不会被落下。”

从这个时候起,徐锐再也没有阻止谢灵看书,有时候他也会跟着看。

两人的时光里又多了共同的爱好。

第113章 六年

“听说咱们队又要来知青了。”

“可不是, 要我说啊, 来那么多有个屁用,一个个的懒得很。”

“哎,别这么说, 余立那一批还是不错的。我家小子一直跟在他那个扫盲班学, 学的不错着嘞。”

一眨眼间六年过去, 不光知青来的越来越多, 队里的扫盲班也越办越熟练。

不过主要老师还是第一批的知青。

虽然生产队现在只有三个年级,但扫盲班,除了于文文和于兵真正教的是生产队里一字不识的人,其他人都负责教导他们三到六年级甚至初中的知识。

现在环境比较乱, 小学毕业证还是好发得。

三年前, 王晋军专门去公社, 往公社小学校长那儿送了些东西,就答应了, 只要南理的孩子们到公社小学参加毕业考, 如果能通过, 也一视同仁发放毕业证。

事情具体只有南理包括谢灵在内几个人知道,不过大家知道这个消息后, 所有人都很激动。

这次事情的顺利让王晋军信心倍增,要不是谢灵拦着,他都想再去和公社初中校长商量办毕业证的事情。

不过,谢灵考虑片刻还是阻止了他,因为还不到时候。而且事情做的多了, 总会引起大家关注。在这个大环境下,还是低调为好。

王晋军对谢灵信任至极,当然听她得,没去办。

不过,因为粮食产量增加,每家每户日子不说好,但也能吃上饭了。

农闲时候,不管是小孩儿还是年纪偏大一些的男孩儿女孩儿们,总会积极参加扫盲班。

人总是被环境影响着,学习的热情当然被点燃。

为此,公社书记下乡的时候还专门点名表扬过南理生产队,积极地扫盲活动,以及无论年龄大小的队员们都对红/宝/书熟记于心。

扫盲一班里都是十三四岁的男孩儿女孩儿,由余立负责教导她们五年级的功课。

在这群孩子中间,被点名的两个女孩儿显得格外突出。

两个女孩儿分别穿着蓝色的衣服裤子,脚上是一双黑色布鞋,全身上下还打着几个补丁,简单朴素。

两个女孩儿穿着相似的衣服,同样梳着两个小辫儿,相似的容貌,清秀美丽。

这会儿面对老师的夸奖淡定无比,她们已经习惯了。每次考试过后,两个人总是满分或者接近满分。

而其他学生看着两个人的目光都是钦佩、服气,唯独没有惊奇,他们也习惯了两个双胞胎对他们的碾压。

不过没有人嫉妒,因为姐妹俩脾气好,性子大方。不管谁问问题,总是一脸耐心地给她们讲解。

正是两人的优秀激励着她们好好学习,所以扫盲一班的学习气氛是几个班里最好的。

余立站在前面对此次考试做完总结,就让学生解散了。

余立走在最后,看着孩子们欢快的身影,不禁舒心一笑,这还真是好啊!

本以为下乡是困缩在一角,毫无出头之日,可是现在,他却喜欢上了这里。

面对他们求知若渴的目光和学习有成的进步,他心里总会涌起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