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十年代美好生活(165)

作者: 晴朗的微风 阅读记录

说笑间,刘建和谢灵坐下。几位长辈以及两位年轻人,谈天说地,倒是颇有几分趣味。

路陶几人不是作家编剧就是导演演员,而刘建被称为儒将,自然是因为对文学有几分涉猎,所以几人关于文娱的讨论颇多。

谢晋生几人对谢灵前些天关于电影未来的谈论印象深刻,尤其谢晋生,虽对她的判断有几分质疑,但却十分欣赏谢灵本人,他认为这姑娘言之有物、思敏聪慧。

所以,时不时地就会主动让谢灵发表自己的看法,路陶几位长辈也不惊奇,反而十分宽容。

这样的情景让泡茶的年轻人时不时的看向谢灵,后来不知不觉间也被她所吸引。

有些人自信从容,巧笑嫣兮、温声淡语间就可使人不知不觉地被她吸引,进而发自内心的赞同她的话。

谢灵此刻就是这样,当她说完关于扶持电视剧创作与拍摄的可行性时,路陶首先摇头苦笑:“你这丫头,真是刁钻狡猾,我都被你带沟里去了。”

路陶几人别看对谢灵和善宽容,但他们都是文娱界数一数二的大佬,都是电影界著名的编剧、导演,这些人就算不轻视电视剧,但对此也说不上喜欢。

他们认为电影才是艺术、才是文化进步的象征。

而谢灵所说的,在文化传播和文化引导方面,比电影更为重要,要重视电视剧的创作改编等,与他们以往观点背道而驰。

但不得不说,谢灵口才很好,几位大佬也挑不出错来。甚至觉得谢灵对于文学的看法研究确实有几把刷子。

谢晋生更是问她:“灵丫头看过《母亲》没?你觉得樟灵这位作者写的如何?”

谢灵闻言一愣,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时刘建洪亮的大嗓门插话道:“《母亲》啊,那可是灵灵这丫头写的。”当初,刚登上报纸的时候,他就专门追着看,后来越来越火,他更是骄傲。

在刘建心中,是把谢灵当干女儿看的,看到当初从乡下一路来到京都始终亮眼的谢灵,刘建可以说是高兴极了。

此时听到谢晋生说起来,他才想起自己忘了给老友们说叨说叨(炫耀炫耀)了。

《母亲》可谓是最近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了,刘建此话一出,把众人的目光纷纷吸引过来。

谢晋生看向谢灵,问道:“灵丫头,既然是你写的,何不自己评价一下自己的作品?”

此刻,比起其他人脸上的惊奇,谢晋生神色平静的多,仿佛谢灵这点成就不值一提,但最为了解自家爷爷的谢豫年则看到了老人眼里的满意和赞赏。

长者问莫敢拒,对上老人温和地目光,谢灵有些不意思,想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晚辈写作经验不多,在文笔、故事情节构架和人物刻画上都有所不足。”

说着顿了一下又道:“人物性格缺陷或优点过于放大,文艺性不足。”换句话说就是容易引动读者情绪,可观性高,但也只能作为娱乐。

所以,这部在读者中相当火热,但在文学圈子里却是褒贬不一。

谢晋生满意点点头,这孩子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他开口说道:“第一次写作,写成这个水平已超过许多人。里面的许多写作手法也值得大家借鉴。不知道你有没有想改编成剧本的想法?”

谢灵闻言反问道:“您难道想拍?”

谢晋生哈哈一笑反问道:“灵丫头想不想给?”

就在众人以为谢灵将要应下的时候,谢灵则是摇摇头道:“不行不行,您不适合这部。”

在场众人惊讶,沈彭山隐隐松口气,而谢晋生笑声更加畅快道:“你这丫头精得很啊!”笑容中带着对谢灵的赞赏,还隐有几分遗憾,这种灵气十足的苗子应该当导演、编剧的,怎么就报了经济学呢?

刚刚拒绝和被拒绝过的两人反而越聊越欢,后来沈彭山也加进来,而一旁给众人泡茶的谢豫年也专注的听他们谈话。

最后散席时,两老一小还有些意犹未尽。

沈彭山态度和善的对谢豫年道:“豫年啊,谢老哥坐了这么长时间肯定累了,你快扶他回去吧。”

谢豫年看看爷爷面上的疲倦,点头道:“沈爷爷,您也慢点,我会看好爷爷的。”说着,就扶住谢晋生的手准备离开。

而谢晋生似笑非笑的看了乐呵呵的沈彭山一眼也没跟他计较。

而沈彭山送走爷孙两人心里松口气,然后就往谢灵跟前凑。

沈彭山:“灵丫头,你是不是有改编剧本的想法啊?”

谢灵点点头直言道:“是啊,沈叔,我特别希望把《母亲》拍成电影。而且,听说一个剧本能卖不少钱。我也想挣些钱补贴家用。”

沈彭山可不介意谢灵的回答,只一个劲儿高兴道:“那你把《母亲》卖给我北影厂,你沈叔我绝不亏待你。到时候你直接负责改编剧本,其他人只能作为协助。买断按1500算,改编费另外加钱。而电影也由我亲自拍摄,至于角色你也有建议权。”

谢灵听着不禁摇头失笑,等沈彭山说完开口道:“沈叔你可真不会做生意,一开口就把最好的待遇给我了。我哪能不答应呢?”

沈彭山满脸笑容道:“你是我侄女,我哪能亏待你。而且,你现在可是香饽饽,也就是大家还在观望中。看吧,不出几天肯定各大影厂的人都来了。幸亏我北影厂近水楼台。”

沈彭山这话越听越觉得他幸灾乐祸,谢灵听着不禁想笑。不过临分别前谢灵还是冲沈彭山开口道:“我把剧本卖给您,不是因为您给的待遇好,也不仅因为您是我叔,只是我相信您适合它,您能拍好它。”

谢晋生比沈彭山他们大个十来岁,在电影辈分上说起来要大一代,拍摄手法传统文艺。而谢灵的更偏向娱乐也就是商业化风格。

而沈彭山受到大西洋那边电影的影响,偏西化,同时老人拍摄的镜头情感细腻,无疑是最适合《母亲》这部电影得。

而沈彭山闻言则是微微一怔,然后红了眼。

第132章 厂子

徐锐回来这几天都忙着销货, 手表、收音机以及一些款式精致的童装女装, 这些都是稀罕货。在首都不缺人买,几天下来,徐锐带回来的大部分货已经让他全部卖出去了, 剩下的就是几件款式不同的童装和女装。这些, 徐锐和谢灵早有打算。

周六, 徐锐去学校接谢灵。

四月末天气转暖, 徐锐穿着深色单衣、脚下穿着一双黑色皮鞋,外表年轻但比起学校的学生还是多了几分成熟,他站在女寝楼下,高大修长的身形与冷峻的面容吸引了不少女学生的关注。

203寝室, 在舍友们古怪的嬉笑下谢灵出了门, 下楼后朝着男人走去, 然后路过的一些女学生露出善意或恍然的微笑。

自从徐锐从南方回来,隔三差五得就会来学校接谢灵, 等第二天早上又会骑自行车送她来学校。

女寝这边都知道了经济学的一位女同志有个感情十分好的丈夫, 不仅长得一表人才, 而且对她特别好,每天都会来学校见她。

作为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学生, 不少男女学生的年龄相对偏大,同样的她们已经成家生子,所以大家对此并不介意,反而报以祝福。

“从南边带来的手表和收音机已经卖完了,服装还剩下咱们专门留下的, 这些货物一共卖了三万多,这是账本。”徐锐一边说,一边把账本递给谢灵。

自从决定做生意开始,徐锐就一直学习关于这方面的技能,如今记账已经成了习惯。

谢灵接过账本,打开后发现里面的存折,嗔他一眼道:“存折放里面不怕丢了呀?”

说着,又继续道:“市里有几家服装厂子都处于亏损阶段,不过厂子上下到底拿的是公家饭碗,工资和福利方面也没有问题,所以要想让上面转给咱们怕是不容易。

而且最重要的是手续问题,毕竟是国家的,怕是不好办。而且私人,说实话,如今状况还是有些复杂。小店铺、小饭店都可以,就是这开厂子怕是不好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