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十年代美好生活(173)

作者: 晴朗的微风 阅读记录

当天一直到晚上徐锐都是在和家人叙旧,直到第二天,徐锐才能好好的很几个孩子交流。

第二天清晨六点半,徐锐起床把从真从诫叫醒,然后再让儿子进里屋看看两个姐姐醒了没。

谢灵从来不觉得男女有什么差别,也许因为身体构造在先天体能方面是有不同,但在其他方面谢灵永远一视同仁。

比如晨起锻炼,她不觉得男孩儿就必须锻炼,女孩儿就不用锻炼。

也不觉得,做饭缝补就是女孩儿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是一个练习并且习惯的过程。

院里,四个孩子跟在男人身后慢跑。

绕着院子跑了十圈,四个孩子就坚持不下去了,徐锐皱眉看向她们:“你们两个月根本没有晨练吧?”

秋阳举手然后主动坦白道:“我们坚持了一个月,后来就没跑了。”

徐锐闻言神色缓和,也没训斥她们,而是继续带他们做了几遍军体拳。

徐锐的军体拳和后世的军体拳不同,更加注重实用性。两个女孩儿因为年长手长脚长的原因,比两个弟弟打的更好。在徐锐看来还是破绽百出,典型的花架子。不过,要是遇着普通男人也能对抗过去。

第138章 回京都

徐锐不在的时候, 服装厂全靠谢灵,所以徐锐不准备在南理多待。

一大早徐锐和四个孩子结束晨练, 让刘秋苗休息, 自己则是去了厨房做早饭。四个孩子到厨房帮忙, 徐锐也没有赶他们。不过做饭用不了这么多人, 接着四个孩子自动分配好活计,从真从诫拿着扫帚扫院子去了。

要是往常的早饭,肯定是稀疏的米汤和玉米粗面的窝窝头, 而今天却是小米闷饭,凉拌的白萝卜丝,以及土豆丝。

现在的温度,老人吃冷的对身体不好,所以徐锐专门炒了土豆丝。

等老俩口盛饭的时候, 刘秋苗看儿子这么败家唠叨几句,不过老俩口嘴角泛笑,到底是有些高兴得。

给几个儿子做了半辈子的饭,几个儿子也孝顺, 但这也是刘秋苗第一次吃儿子做得饭。

秋阳秋月以及从真, 三人吃饭的姿势最像谢灵, 细嚼慢咽, 看着十分文雅。而从诫却是喜欢大口大口吃, 饭到了嘴里没有嚼几口直接吃下去。

刘秋苗看着拍拍他的手,道:“慢点吃,慢点吃。”

要是以前, 从诫肯定会说奶做得饭太香了,我吃不慢。然后按着自己的习惯继续吃。

可是今天的饭是他爹做得,要他夸他爹是不可能得,不过从诫还是不自觉的看向徐锐。

徐锐脸上看不出表情,但从诫的动作还是慢了下来。

刘秋苗看着不禁笑开眼。

上午吃完饭,徐锐带着四个孩子去了谢家沟。谢家沟是谢灵的娘家,几个孩子下一次还不定多会儿回来。趁着有空,肯定得带几个孩子拜访几家亲戚,最重要的是去谢灵爹娘的坟地磕头上香。

临近中午,一大四小又去了余家湾。徐锐没有惊动余家人,只带着几个孩子去了余家的坟地。

谢灵的大姐、秋阳秋月的娘正是葬在这里。谢静是因公去世,就算余家不喜欢谢静,也不敢苛待谢静的墓地。而且,余老二也没有再娶,更是没有什么矛盾了。

秋阳秋月跪在土地上给娘磕了三响头,从真从诫也给大姨磕了头,然后站在一边。而姐妹俩一边烧着纸,眼眶有些红。

她们已经知道了去世的意思,因为年岁过远,有些不记得了,但看着这个坟地到底有些难过。

徐锐和谢灵的新房子里,四个孩子正在收拾自己的东西。

秋阳把木房子拿出来准备放到包里,秋月看到不禁开口:“姐,把房子拆开再放吧,节省空间。”

秋阳闻言有些不舍,这可是她们小时候一步步拼起来得。不过她知道妹妹说得对,“那等咱们去了京都,再和小姨一起拼。”

秋月重重点头,“那当然了。”

积木、鹅软石、动物简笔画、以及娘的画像、小人书等等,都是她们童年的见证。

秋阳和秋月把这些小东西妥帖地收在包里。

至于衣服裤子之类得,只带两身换洗衣服,要不然去京都的时候不好拿。

而外间从真从诫已经收拾好了,两人年纪还小,东西比两个姐姐少得多。

与此同时,堂屋,徐长喜、刘秋苗以及徐锐坐在椅子上。

在徐锐来之前,谢灵已经和他商量好,这次接孩子顺便让两个老人去住一段时间。

谢灵待在南理九年,不管是徐长喜还是刘秋苗,都待她很好。婆媳俩也很合得来。在谢灵看来,性子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就是家庭因素。

刘秋苗和徐长喜夫妻俩感情深厚,家庭和睦,所以性子宽厚,对于几个儿媳也从不苛刻。这在六七十年代的乡下可以说是非常罕见了。

“我们在京都买了个房子,这次您老俩去了,也可以认认房子。过一段时间再回来。”徐锐寡言少语,但劝起人来也是得心应手,张口一说就是对准老俩的要害。

刘秋苗夫妻俩思想开明,但老一辈观念保守,不管他们和不和儿子一起住,但肯定得知道儿子的住处,看看晚辈过的如何。

自徐锐夫妻俩走之后,俩人的心就一直紧着,谢灵上学还不让人担心,对儿子却是忧心的很,怕他找不上工作,挣不上钱,两人生活困难。

就算两人走之前说过刘建会帮忙给徐锐找工作。

而徐锐回来说他在服装厂工作后,两人才松了口气。

这会儿,老俩口面对徐锐的请求有些心动,不等两人开口,就听徐锐接着开口:“谢灵刚开学,学校课多,我在服装厂上班,课也不少。四个孩子去了京都,刚开始肯定适应不了,我们夫妻要忙也顾不上她们。”

一提孩子,夫妻俩也不犹豫了,直接答应下来。

这下子,算是一家子出动。刘秋苗是个利索性子,既然定下来就叫上丈夫回家收拾东西去。

至于徐锐其他兄弟,不用徐锐开口,刘秋苗就把儿子儿媳叫到房里。

她一口一个心疼孙子,过了半辈子还没去过主席住的地方,想看看咱们的首都,说着说着就哭出来。

然后,儿子儿媳妇就相继安慰,几个儿子更不好受。他们没出息,自己出不了远门,害的他们娘也窝在村子里。

幸好锐子和弟妹有出息,能让爹娘出去走走。不等刘秋苗继续,几个儿子就开始讨论娘出远门的事情,老大老三两个儿媳妇也很有眼色地去屋里拿钱。而陈男,自是不用得,因为二房的钱全都放在徐解军那儿。

刘秋苗见几个儿子儿媳妇的动作,难得有些心虚,赶紧推了几个孩子的钱票,只说让他们好好看家,把粮食放好。她们去京都住一段时间就回来了。

就这样,刘秋苗夫妻俩跟着徐锐去京都的事情也定了下来。

徐长喜是个念旧得,一边看刘秋苗收拾一边唠叨:“这个烟斗可是王老头以前送我得,我得带着,不能丢下。”

刘秋苗看看手里已经破了的烟斗,不搭理他,直接把烟斗压在箱底。

“这还是咱们快结婚的时候你送我的鞋子,要不咱也带上。”

黑布鞋鞋尖处已经被顶破,底子也断成两半,刘秋苗有些无语,这老头,都这破了,放在箱子里已经是占地方了,还想带上去京都。不知道咋想得,不过还是说道:“这个留在箱里就行,可别带了。”

徐长喜张张嘴还想说什么,就被刘秋苗一嘴顶上:“要不你来整?”

徐长喜:“……”这个家都是刘秋苗说了算,家里的东西也都是她管着,他哪知道东西放哪?

刘秋苗看他沉默,不禁撇撇嘴。

收拾到最后,徐锐给得行李包已经放满。刘秋苗想了想还是把已经上锁的箱子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带锁的木盒。

木盒上刻着繁杂又古朴的花纹,看似陈旧又带着厚重的意味,刘秋苗看着长方形木盒,目光复杂,犹豫片刻还是把它放到行李包最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