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旁观者(8)

作者: 半盏小妖 阅读记录

冯魏在敬事房的表演相当到位,活像一个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少年,抵死反抗,可吃人的敬事房哪能放过他呀,管事公公一直游说冯魏“小伙子,我跟你说,你也不必太抵触,你想啊,你就算参加了科举能怎样,你能保证你一定高中吗?即使高中了,你能保证你一定能留在京城吗?”

冯魏配合地摇摇头,管事公公见冯魏有些动摇,便乘胜追击说道“你现在虽然舍了你的宝贝,可我能把你安排在皇上身边啊,你想想,在皇上身边可有的是机会讨皇上开心,只要你够机灵,到时候还不是好处随便你拿,有的是人讨好你,这不是比你当个小官强多了!”

冯魏故作思考“可我家就我一根独苗,没了命根子,我咋交代啊,我们家不就断了后,再说,我,我还没碰过女人呢。“

管事公公拍腿大笑“你个小家伙儿,想得是这事儿啊!咱么当太监的确实是没了女儿,可您要是讨得皇上开心,赐你些金银珠宝,你抱个孩子不就得了,就当是自个的,我跟你说,这从小养到到的孩子跟自己孩子没两样,你再买个女人,或者这宫里找个对食,同寻常人家没两样的。“

“真的?“

“真的。”管事公公言之凿凿“可有一点,我把你安排到皇上身边,你有朝一日飞黄腾达了可不能忘了我!”

“那是自然,如果有朝一日成我所愿,我一定报答公公。”

“好,打今儿起,你就叫柳盛,在这宫里唤作小盛子。”

“小盛子听公公教诲。”

“你倒是聪明伶俐。”

小盛子如愿伺候在皇上身边,虽然只是一个守夜的小太监,但来日方长,不急于这一时。

小盛子入宫那年,正巧也是小皇帝登基的第三年,刚刚坐稳龙椅的小皇帝踌躇满志,满腔热血,在军事、农税方面大兴改革,有改革就会有利益冲突,即便是一个减赋降税这样历任皇帝登基都要做的最普遍的政策变动也会触及到许多人的利益,除商贾之外,这里不乏朝廷命官,下至知府县令上至尚书侍郎,这些文官间的利益肉搏使得皇帝的新政寸步难行,每每早朝都如同菜市一样鸡飞狗跳,这些个“柔柔弱弱”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们都打了鸡血一般据理力争,不让寸步。

皇帝的雄途伟志还未开始就眼看着要夭折在摇篮里,每思及此皇帝寝食不安,小盛子觉得,他的机会来了。一日,皇帝正为了大臣们拉帮结派明里暗里反对新政实施而发愁,小盛子斗胆谏言“陛下,奴才见陛下整日烦忧,有一计策斗胆谏言,望能为陛下解忧。”小盛子额头贴地,以最卑微最虔诚的姿势跪在皇帝面前。

皇帝放下手中的奏章,盯着眼前的这个小太监,此时的小盛子汗涔涔的,说不害怕那是假的。

“你知道朕在烦恼些什么?一个奴才,你懂得多少?”皇帝的语气听不出喜怒来。

“小盛子整日服侍在陛下左右,对陛下心忧之事略知一二。小盛子是奴才,对于国家大事确是不懂,也不敢妄加评论,但对于人情世故,奴才还是有些心得的。”小盛子声音抖得厉害。

皇帝眯着眼睛“那你就说来听听。”

“奴才以为,大臣之间拉帮结派无非是利益往来,利益是相互的,如果将相互的利益变成单方面的利益输出或者对立,那么这个联盟就会自动瓦解。”

“你认为朕想不到这些吗?”

小盛子立马俯得更低,惶恐道“陛下英明神武,自然早早就想得到这些,但是陛下苦恼的是在这些文臣沆瀣一气,能在京为官的也都是些老狐狸,这些小伎俩自然是枉费力气而已。”

“继续。”

“奴才认为,无论多么坚固的联盟,其内部或多或少都是由矛盾,现在相安无事只是因为他们面临的外部毛盾要更为紧迫,才会一直对外。但如果内部矛盾已经扩大到无法无视其存在,并且严重与外部矛盾,那么就会存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情况,使其产生间隙,沟通不畅,互不信任,拉拢一个打一个。”

“说得轻巧,如何扩大他们只见的矛盾,正如你说的,这帮文官狡猾得很啊!”皇帝又拿起奏章。

“陛下,受压迫的就让他更加受压迫,耀武扬威的就让他更加耀武扬威,然后再来个触底反弹,颠倒黑白,矛盾自然就大了。”

“哼,你倒是很会挑拨离间!”皇帝明显不悦“这样的人,朕怎敢留在身边!”

小盛子立马回道“奴才对陛下的日月可鉴,小盛子虽为奴才,可学过孔孟之道,也知忠君爱国。”

“起来吧。”

“谢陛下!”小盛子长舒一口气,起身退回一旁。

皇帝心情似乎好了许多,批阅奏章的速度也明显变快了许多,放下最后一本奏章说“或许朕应当扩充后宫了。”

“陛下圣明。”小盛子心知能坐上龙椅的人没有一个是白给的,皇帝心忧不过是因为一时钻了牛角尖,此时有个人旁边提醒几句,以皇帝的心思,这些事情自然回迎刃而解。

第9章 皇宫(四)

“宫中人丁凋零,或许朕应该广纳妃嫔以保皇族认定兴旺。”皇帝放下最后一本奏章说道。

“陛下圣明。”

皇帝看向小盛子问“你叫小盛子?“

“回陛下,奴才是叫小盛子。“小盛子弯腰恭敬地回答道。

“以后就伺候朕批阅奏章吧。“

小盛子上前叩谢道“谢陛下恩典。“

帝王之家果然是最会玩儿权术的,即便当今圣上年纪轻轻,但从小耳濡目染,对于为君之道还是深有了解的,皇帝利用充实后宫,兴旺皇族为由招选大臣们的嫡女入宫为妃,再利用前朝后宫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暗中挑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朝堂之上就鲜有帮腔作势之况,并且皇帝也在不断培养自己的亲信,重用新人,将这些人分派在不起眼,油水少却又很关键的部门,一年之内皇帝已经换掉了朝中大部分宁顽老臣,也算勉强同那些位高权重的文臣“势均力敌”,即便是这样推行新政也是举步维艰。

自古能陪在皇帝身边的宦官不但能识文断字的,跟多的是作文皇帝秘书的一个存在,小盛子熟读四书五经,研习孔孟之道,为人又聪明伶俐,做事一点就通,自然是受到了皇帝的重,进宫才三年就当上了皇帝身边的太监总管,也算是在宦官中爬的最快的了。

然而皇帝身边太监总管的位置有多重要,那是朝堂后宫各个势力派别必争之位,平时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更重的是可以在关键时刻给皇帝吹吹风,很多事情办起来自然会更加容易。小盛子说话办事滴水不漏,让人抓不到把柄,不贪财也不好色,从不与任何人走得过近,自然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麻烦事一波接一波,皇宫内院最大的麻烦就是贵妃娘娘了,仗着自己是三朝老臣丞相之女,便在后宫里横着走,小盛子身居“要位”,却油盐不进,贵妃自然恨得牙痒痒,时常刁难。一日,小盛子疾步路过御花园,不巧与贵妃打了照面,“奴才参见贵妃年年。”小盛子本想施礼厚不做停留,不曾想贵妃将他拦下“盛公公这是要往哪里去呀?”

“回娘娘话,奴才正急着找皇上复命呢。”小盛子搬出皇上,不想与贵妃多做纠缠。

谁知贵妃并不像就这样放过小盛子“不急,正好本宫也去见皇上,你同本宫一起吧。”

“奴才今日偶感风寒,怕冲撞了娘娘得贵气。”

“无妨,本宫那有怎会那般娇贵,一起走吧。”

“娘娘……”

“怎么,本宫不是皇上就连同你一路都使不得吗?“

“奴才惶恐,只是这花园石子多,奴才想搀扶娘娘,以防娘娘摔倒。“说罢,小盛子伸出手臂。

贵妃倒是不客气,葱白柔荑顺势便搭在了小盛子得手臂上,故意放慢步调“盛公公,听闻你家里已经没什么亲人了,是吗?“

上一篇:星梦之旅 下一篇:每日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