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梳头娘子(50)

可进了坊门后,阿愁不禁又是一阵疑惑。因为她记得那个大唐应该是实行着市坊制度的——就是说,开店的市区不住家,住家的坊区不许开店。可这条小街上,却是跟圣莲庵门前的那条街上一样,既有住家也有店铺。

不过,和西凤大街上那些店面开阔的大店铺不同,这坊间的店铺都很小,即便是食肆茶社,店堂里最多也不过才放着三五张桌子罢了。

当一个人感觉饥饿时,哪怕她脸上没有表现出任何一点迹象,可只要闻到食物那诱人的香气,她的眼总会背叛她的心。阿愁自以为她掩饰得很好,可她一点儿也没有发现,其实她的眼一直在瞅着路边那些卖吃食的店铺。

前方不远处,一个包子铺的伙计一边吆喝着“新出炉的大肉包”,一边掀起那高高的笼屉。顿时,浓白的蒸汽升腾而起,令半条街上都弥漫着一股令人馋涎欲滴的包子香味。

阿愁忍不住吞咽了一下。她正想着真正的唐朝应该还没出现“包子”一词时,忽然只见莫娘子在那包子铺前站住,对吆喝着的小伙计道:“一个干菜包子。”

阿愁一愣,抬头看向莫娘子,却只见莫娘子并没有看向她,而是转身进了那家包子铺。

小伙计眨巴了一下眼,看看阿愁,再扭头看看莫娘子,问道:“就一个吗?”

此时莫娘子已经在角落里的桌边坐了,一边低头以手捶着腿,一边头也不抬地道:“给那孩子。”

小伙计和阿愁对了个眼,然后便快活地叫了声:“好嘞!”他从笼屉里拿出一只热腾腾的包子,放在一只碟子里,递给了阿愁。阿愁接过那碟子,看着莫娘子一阵发愣。

莫娘子抬头看看她,皱眉道:“还不进来?”

阿愁赶紧端着那包子进了店铺。于莫娘子身边坐了,见她始终没有去碰那个包子,莫娘子便指着那包子又道:“趁热快吃,顺便也歇一歇脚。还得再过了两个坊间才能到仁丰里。”

阿愁看看她,再看看那包子,然后再次抬头看向莫娘子。

莫娘子这才恍然明白到她的意思。虽然她眼底一直暗藏着的衡量之色因此而略有松动,可似乎她并不习惯于对人露出柔软的一面,便以生硬的口吻回了阿愁一句:“且吃你的。”话毕,便又低下头去自顾自地捶起腿脚来。

吃完了包子,阿愁注意到,莫娘子在桌上放了一枚一文的铜钱。

一枚成人拳头大小的干菜包子价值一文钱。当初胖丫买麦芽糖时,只孩童小手指长短的一截糖也是一文钱。而她的身价是八十文,等于八十个包子或八十块麦芽糖的价……该说这个世上的物价是贵呢,还是便宜?

阿愁于心里默默吐槽时,莫娘子已经带着她从这个坊间穿了过去。出了坊门,对面是一个一模一样的牌楼。因路上有车马,阿愁再一次没能看清那牌楼上刻着的街坊名称。不过这里并不是她们的目的地。莫娘子带着她又穿过这一片坊区,从另一边的坊门出去后,于路边站定,然后看着对面的牌楼对阿愁道:“到了,仁丰里。”

阿愁抬头,便果然看到,马路对面那和之前两个牌楼一模一样的砖砌牌楼上,镌刻着“仁丰”二字。

她回过头来,这才看到她们出来的这一片坊区的牌楼上,刻着的是“常乐”二字。

从西凤大街过来的第一个坊区,就是阿愁吃包子的那个坊区,应该还算是个颇为繁华的坊区。到了她们刚刚穿过的常乐坊,则比之前的那个坊区冷清了一些,不过也能算作挺热闹的。等出了常乐坊后,夹于两个坊区之间的那条名叫甘泉的小街,则明显连热闹都算不上了。虽然街边一样开满了店铺,可这里的人流量则是比前面经过的那两条街少了一大半。

跟着莫娘子进了仁丰里,阿愁立时便感觉到,这仁丰里的住户明显都不是什么有钱人。虽然坊间的道路一样被人扫得干干净净,但来来往往的人,却是头一次多过了那些来来往往的车马。便是偶尔有车马经过,也再不是之前两个坊间常见的那种漆得油光逞亮的代步马车,而多是灰扑扑的运货马车。就连骑马而行的人,那马匹也再不像之前坊间看到的那样,长长的马鬃会被主人扎出新奇的造型,且还饰着些金铜饰物。

虽然照理说,这仁丰里应该跟常乐坊那边一样,被人叫作仁丰坊才是,可不知为什么,大家都习惯于叫这里仁丰里。而虽说仁丰里似乎并没有别的坊区繁华,可别的坊区有的店铺,什么食肆茶社、制衣坊织补行、老虎灶洗澡堂,这里同样一个不缺。不过仅是各个店铺看上去不够华丽,很有些简陋罢了。

上一篇:吉光片羽 下一篇:虎妻兔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