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年代之农家好创业(274)+番外

作者: 秋意重 阅读记录

宋桐琴摇摇头。

一个刚出生的小饮料而已,能不能活过一个月还难说呢,还能让她后悔不成?又不是人人都是童秀,有她的点金术,连瓜子都能卖得全国火爆。

一个普通的小品牌而已,丢了也便丢了。

她宋桐琴不是没见过好东西的人。

见事情往预计的方向走,董宇终于松了口气。怕宋桐琴又女鬼上身,他啰嗦了两声就跑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赶明儿一定要去慈缘寺求个防女鬼的符!

第三百四十五章 娃娃金的风暴1

时间倒回一个星期。还有一个月,娃娃金就要面市了。包括童秀在内的一群人都在为这一款小小的饮料奔波揪心着。

5月初,《京城日报》等多家报纸上出现了一些学者关于国内儿童营养调查的报告。

报告里面显示,国内七成儿童成长过程中营养是不足够的。钙铁锌镁蛋白质等摄入量都大大不如米国和霓虹岛国。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华国儿童的平均身高就比不上米国人,甚至比不上同为黄种人的霓虹人。

唯一的办法就是为孩子补充营养。

这些文章自然是简文斌的功劳。他父母都是旅美博士,回国建设祖国的,身边有一群专精各个领域的高级知识分子。

初次面报的第一篇文章就出自简文斌父亲的一个大学同窗之手。

而且不同于一些广告的故意夸大与危言耸听,这些都是逻辑严密、数据严谨的论文,里面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可以直接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

童秀做的只是将它们原封不动地搬上了报纸。

越是这样,反倒显得愈发可信。

尤其是关于三国儿童身高的对比,让一些国人父母开始愤怒以及不甘了,比不过米国人就算了,居然比不过霓虹人?

少年强则国强。

再穷不能穷孩子。

华国人朴素的传统观念里就将后代看得无比重要。计划生育实施后,一家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那更是看得和宝贝疙瘩似的,哪儿能不精心注意着。

看到报纸上这些报道后,几乎是所有的家长都腾起了一个念头——一定要想法设法给孩子补充营养。

就在这个情绪里,《京城日报》等多家报纸上又悄无声息地刊载了一个新广告和一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娃娃金——孩子吃得香,营养自然棒!

简洁明了的广告语,立刻吸引了无数父母的关注。哪怕能够猜到这其中有广告的痕迹,拳拳爱子心还是让他们记住了这个品牌。

紧接着……

几乎同一瞬间,大街小巷的便利店里都在店里最显眼的地方摆在了一个圆嘟嘟粉.嫩.嫩的饮料瓶,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娃娃金。

如人参宝宝般憨态可掬的胖墩墩的矮胖身形,加上上面画着一个笑得可开心了的肥嘟嘟的小婴儿,瞧着就让人喜欢。

这让许多看到的孩子和家长都挪不开眼。

“爸爸,我要喝那个……”

“妈妈,我想要那个……”

“孩子他爸,这个说能给孩子补营养,咱们买一瓶试试吧。”

……

再好的宣传,若是落不到实地,或者说顾客们买不到,这宣传也就大打折扣,直接点说,就是根本没用。

在后世网络销售平台尚未搭建起来前,如何构建迅捷、覆盖率广的销售网络一直是困扰许多大品牌的弊病。

比如娃X哈的董事长宗X后在创业初期,娃X哈尚未打开生面时,为了让一些商店摆上自己的商品,不惜花一天时间来打遍那些实体经销店的电话,追着问:“你们店里有没有娃X哈?”,营造一种娃X哈已经很火爆的错觉,才能让经销商主动进货。

这时,就不得不赞一句童秀的高瞻远瞩。

她之前通过妹儿瓜子铺建的全国性的,最完整、最密集的经销网络已经初步展现出其优越性。

娃娃金面市当天,全国几乎一大半的地方的商店货架上都摆上了这个产品,将之送到了最广大的消费者面前。

在八十年代,除了国家强制销售的国营企业的产品,几乎没有民营企业能够做到如此。

也因此,娃娃金广告效应得到最好的发挥。

只要看到了报纸上关于娃娃金广告的,看到了家门口附近的店里摆上了娃娃金,那都是会顺手买上一瓶的。

面市头一天,娃娃金销售破一万瓶。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

定位为中端饮料,娃娃金零售价为1.8元,比当时盛行的运动饮料健力宝要便宜两毛钱。

一万瓶,意味着当天营业额已经到了一万八。作为一个新兴产品,这是一个巨大的开门红。

第二天。

京城所有小学生都收到了一个来自学校免费发放的安全小黄帽,小黄帽颜色醒目,戴上头上能够让孩子区别与路上的新人,警示过往车辆,降低学校门口的车辆事故。

实在是一件好东西,更重要的是这东西是免费的。

额,唯一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每一个安全小黄帽上都绣着娃娃金三个字和一个憨态可掬的饮料瓶。

小孩子们好奇心最厉害了,拿到帽子的当天,他们就追着老师问这娃娃金是什么。问完老师,还要回家问爸爸妈妈。

得知娃娃金是能够喝得东西后,这些小娃娃们更是忍不住了,吵着闹着要家长买娃娃金。

“我要喝娃娃金。”

“娃娃金,我要喝嘛,班上的孩子都开始喝了。”

“娃娃金可好喝了,酸酸甜甜的……”

……

孩子是娃娃金的主要受众,也是最直接的消费者,更是所有家长的软肋。将娃娃金三个字植入孩子们心里后,娃娃金的销售奇迹似乎不再是个奇迹了。

短短五天,娃娃金销售量再登高峰。

达到了8万瓶,一个新兴品牌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已经足够让人侧目了。

别看比起妹儿瓜子动辄百万的利润,8万瓶显得少,但娃娃金只是一个初生的孩子,它的成长空间太大了。

这还只有短短5天而已,要是一个月呢?

一年呢?

不少人算清了这个账后,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这个娃娃金,也不知道是谁的产业,竟是如此了不得了。

国内,被妹儿瓜子翻动的商海再次掀起了狂风浪潮,无数的眼睛聚焦在一个胖墩墩的饮料瓶上。

许多人注意到了娃娃金的销量。

但更多人留意的是娃娃金的宣传手段,显示在报纸上蓄势、引起公众关注后再立即推出广告,紧接着利用公益的手段,用一个小小的小黄帽直接拿下了最主要目标消费者——孩子们。

这个娃娃金幕后策划者是个奇才啊!

因为查资料,今天只有两更。

虽然是个爽文,但我也想尽量做到严谨一点,所以涉及到商业数据,能查到的都会尽量参考八十年代的数据。

娃娃金的数据,作为例子参考的是娃哈哈。

娃哈哈创立之初,在电视上打广告后,第一个月销量是15万盒,第二个超过20万盒。但因为这里童秀已经铺了全国性的经销渠道,又采取了小黄帽政策,所以数据上会更多一些。

差不多就是这样。

第三百四十六章 娃娃金的风暴2

商业这一门学问,讲究起来,各种理论与方法可以讲起来几天几夜都没完。但核心也就两个字。

买和卖。

作为一个商人,要能让更多人买自己的产品,就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童秀正是抓住了这个本质。

首先一出一封国内儿童都缺少营养的报告,各种制造舆论来引起家长恐慌,再积极顺水推舟地推出自己的产品,时机与眼光堪称恰恰好。

第二、将产品都送到每一个顾客身边,说起来简单,要想做到却要企业家们耗费大气里去实现。

妹儿瓜子却做到了。

第三、家长固然是消费者主体之一,娃娃金气力使到了正地方。但她也没有忽视另一个更核心的群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