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年代之农家好创业(4)+番外

作者: 秋意重 阅读记录

这么乖的孩子,别人不宠,她来宠。

吃完了馒头,童秀牵着童静的手,去逛市场。她手上才三块两毛一,不继续赚钱,她们姐俩都要饿死。

一面走着,童秀一面感叹。

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过来了。

不同于农村一色儿的黑白军绿墨蓝等耐洗耐磨的色调,城里人一些人的衣服已经鲜亮起来了,还有不少人已经穿上了喇叭裤,白色的的确良衬衫,配上黑色喇叭裤,清清爽爽的,还真好看。

和一个喇叭裤小伙擦肩而过时,她还听见了对方嘴里哼的不成调的《甜蜜蜜》。

被官方打成了淫.秽黄色歌曲,还是禁不住大家的喜欢啊。

她走到了一家水果摊的旁边,看见摊主正把几个因为运输不当,烂掉了的苹果和梨单独拣出来,边捡边叹气。

童秀一下有了念头。

她知道怎么赚钱了。

“大哥,您这苹果和梨要卖吗?”

小摊主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年轻,抬头觑了童秀一眼,没好气地道:“卖什么卖,没看这苹果都撞坏了吗!真是晦气,本来就生意不好,还坏了这么多。”

童秀道:“摊主,要是我愿意把这些水果买下来呢?”

小摊主怀疑看了眼童秀,看她打着补丁的衣服,又看了眼她牵着的童静眼巴巴地望着水果的眼神,心里断定了这就是一对穷鬼,干脆赶苍蝇似的赶着。

“去去去,农村的乡巴佬,别在这里捣乱,妨碍我做生意。”

这年头城乡鄙视链比后世严重多了。

因为城乡剪刀差政策。农村一直都穷,城市里却慢慢富了起来。吃商品粮的城里人就一直瞧不起吃农村粮的农村人。

一个户口就把人分割成天然的两个等级。

要不然童家那些人也不会那么巴着张青那个知青老师。巴着他,还不是指望他以后把童红带成城里户口,给家里也创点实惠。

但童秀不受这闲气。

她是来买东西的,可不是来受气的。平时受百货商店的售货员的气就算了,个体摊位上还受气可真是笑话了。

这市场上可不止这一家卖水果的摊位。

八十年代遍地是黄金不错,可不会做生意的人,就是把金子放他面前,让他捡金子也捡不到。

第九章 买水果

她扭头就走。

走了不到三十米,就看到了第二家水果摊。这两家应该是一个进货渠道,都在清理摊位上刚进的水果里头的撞坏的部分。

这回,童秀直接开了价:“两毛钱一斤,老板你这些水果卖不卖?”

老板是个和气的中年妇女,麻利地道:“卖,干嘛不卖。”

这苹果正常市价就是六毛钱一斤,她平时滞销的水果打折卖也就一毛八一斤的价。现在这小姑娘还能出两毛一斤,她干嘛不卖。

童秀一口气买了所有的。

一共十斤,有苹果,有梨,还有几个橘子,一共两块一。童秀租了个大竹篮子和一把旧的水果刀,交了一块钱押金。

这年头国家生产力不足,就属金属贵,一把刀要四块钱,童秀还真买不起。

摊主给童秀抹了个零头,还塞了块小饼干到童静手里:“给小孩甜甜口。”

童秀真诚地道谢:“谢谢您嘞,生意兴隆。”

老板也喜欢童秀的爽利:“借你吉言了。”

童秀拎着一个大竹篮子的水果从第一个摊位走过时,小年轻摊主眼睛都瞪圆了。等他打听到童秀是花了两毛钱一斤把所有坏水果买走时,真是肠子都悔青了。

他这里的坏水果比第二个还多呢。

他今年标的是一毛五一斤,都没多少人买。

真是亏大了。

谁知道这乡巴佬还真能掏的钱出买水果啊。

他大声招呼着童秀:“同志,同志,你还买水果吗?同志……”

童秀听见了,头都不回。

现在后悔,晚了!

童秀买了水果,又在市场上买了两盒牙签,花了两分钱。眼瞧着天色昏暗下来了,她就带着童静往那中年妇女说的,今晚放电影的村子走。

路上她给了童静一个橘子,让她一路掰着吃。

童静显然没吃过水果,咬了一口后眼睛都眯了起来:“好吃。”又掰了一块喂给童秀:“姐姐也吃。”

童秀避过了:“姐姐吃过了。”

童静坚持要姐姐吃。

童秀没办法,才啃了一小口:“姐姐吃过了。”

小童静这才慢吞吞地吃起东西来。

这个叫井口村的比童家村离镇上近多了。不到一小时就到了。童秀顺着打听到放映队放电影的位置,去了以后才发现,这人比她想象中的多多了。

熙熙攘攘挤在了一起,看起来足有百多人,大部分都端着小板凳。她还看见了几个同行,拎着个竹篮,里头装着瓜子、落花生。

大概附近几个村的人都来了。

人多好啊。

人多钱才多。

尤其是在这人多,小孩儿多的地方。她买水果不为别的,是为了倒卖,把水果切成块,将好的部分留出来单卖。

这还得亏她没人照顾,从小就自己下厨,锻炼出了一手好刀工。

人多,怕孩子丢了。童秀让童静背在她背上,把外套脱下来,绑好了。她拎着大竹篮,就钻进了人群,开始了吆喝:“苹果,梨,好吃的苹果梨,一块两分钱。”

这年头吃商品粮,有固定工作的城里人才是值得骄傲的。至于这种摆摊的搞个体的都丢脸。这是社会的普遍印象。

第十章 卖出去啦

许多人就拉不下这个脸做个体,更别说为了一两分钱吆喝了。

但童秀不同,她一不觉得做生意丢脸,二脸皮厚,吆喝起来也不怕丢脸。

听见她的吆喝,还是有不少人凑了上来的。

改革开放也有六年了,农村人多少也有了点闲钱。但是苹果和梨这种贵水果,不少人家还是买不起的。但是现在苹果和梨只要两分钱?

这么便宜?

尤其是陪着过来看电影的小孩,看见了眼睛就挪不开了:“娘,苹果,苹果,还有梨。”

苦啥也不能苦孩子。

这些一年到头在田里刨食的农民,最愿意花钱的地方就是在孩子身上了。这时候也好,秋收刚完,又碰上放电影这样的热闹日子,买一块也不是不行。

一个中年婶子上来问:“真的两分钱?”

童秀道:“两分钱,不过两分钱只有一块。一斤苹果六毛钱呢。我这里一小块只要两分钱,两分钱也不贵,买回去给孩子甜甜口。”

“你看看您要我就给您切。”

小孩摇着他娘的手臂:“娘,娘,苹果,苹果……”

“便宜点不成吗?”

童秀笑眯眯的:“这价已经很便宜了,我这也是小本生意。”

娃儿催得紧,口水都快下来了。中年妇女咬了咬牙:“切,你给我切……两块,还有那个梨是不是也是这个价,也来三块。”家里可不止这一个孩子,总不能只给一个孩子。

童秀刀工飞快,只是几下功夫就将撞坏了一块的苹果完完整整削了出来,又切了两小块,用竹签插上,并上之前削好的梨递了过去:“给您,拿好咯。”

小孩乐开了花,一口就把苹果咬了一小块。

中年妇女也露出个笑:“钱给你。”

童秀笑眯眯收了钱:“祝您家人平安了。”这吉利话也有讲究,对摆摊的说生意兴隆,对这种地里生活的,生不起病的就得说家人平安。

中年妇女果然开心了:“这小姑娘,嘴真甜。”

有了第一个开张,后头就好做了。尤其是小孩进了人群里,和小朋友炫耀了一圈手里的苹果之后,其他不甘心的小朋友都死皮赖脸拉着父母过来了。

“娘娘,吃苹果,吃梨,吃甜果子。”

“姑娘,给我来七块。家里七个孩子呢……”

“姑娘这梨甜吗?”

“姑娘,再来五个,孩子馋嘴,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