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景帝纪事(60)+番外

可惜她的规劝,皇帝因为那事在和她闹脾气,很明显根本不打算听进去。她不想和皇帝闹得更僵,就不能对他硬来,只好找人去劝谏皇帝自省,以免把事情越闹越大。

沈莫受先帝托孤,奉命守护皇宫保护皇帝,又兼自皇帝幼时就开始指导皇帝习武健体,多年相处下来,情分自然不同。

况且皇帝对他向来是半师半父一般敬重,往日里就算再任性胡闹的性子,在他面前都会收敛一二,要找人去劝谏皇帝,沈莫当然是不二之选。

“臣不明白太后的意思。”

可惜,太后忘了,有这么一句话叫做,有其师必有其徒,反过来也可以说,观其徒便可知其师。皇帝装无辜扮无知的演技一流,沈莫同样不遑多让。

“哀家明白大统领效忠的只有皇帝,只要皇帝高兴就好,其他人的死活一律不会放在心上。只不过那人又何其无辜,大统领真的忍心不管吗?而且当日若大统领对哀家多提一句,今日的事就不会发生。哀家如今让大统领去劝劝皇帝,也是让大统领对当日的失察之事,有个弥补的机会。”

太后这么说,可不是平白无故要将责任推到沈莫头上去,而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当日是沈莫带人寻回皇帝和卫衍两人的,太后可不会相信以沈莫的眼力,会看不出事情有什么不妥。但是沈莫为了讨皇帝高兴,硬是什么都没说,坐视所有的事情发生。现在她让沈莫去替皇帝收拾此事,很明显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若太后一开始就知道皇帝因为那三日的相处,对卫衍有了不一样的心思,早就妥善处置,早早将卫衍外放出去为官了,怎么会让事情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怎么会让皇帝有了执着的机会?

偏偏一步迟,步步迟。待太后发现事有不妥的时候,皇帝早就深陷其中。到如今这个地步,不是不能处置,而是怕手段太过强硬,更加引起皇帝的不满,损害他们母子间仅存的那点情分。

所以,就算太后想要解决这件麻烦事,也会等到皇帝冷淡下来,再另做打算。反正,皇帝从来就不是个长性的人。君王的宠爱,盛宠时自然如鲜花着锦,一旦失宠,那人恐怕就会被丢进角落再也无人知晓了。

太后可以等待,耐心地等待最好的时机,但是她无法容忍皇帝任性胡闹到如今这般地步。

以前,皇帝不是不荒唐,但是他的荒唐明显还有个度。那时皇帝每次将人留宿宫中,总会给个轮值伴驾的正当理由,这块遮羞布就算再薄,只要这布在,只要没人活腻了,就没人敢来戳破它。

而现在,皇帝将人囚在寝宫,不让他与家人互通消息,卫家就算不在意宫中那人的安危,就算想要假装没事,时日久了,恐怕也没法继续装下去了。更何况卫家明显很在意宫中那人的生死,在意到要折腾起来了,他们这么左折腾右折腾下来,这纸还能包得住火吗?

太后想到这里,心中的怒气就不停地往上涌。明明有更好的办法达到目的,皇帝就是不愿意,而要去这么瞎折腾。

皇帝这么做,简直就是不顾君王体面,不顾皇家颜面的荒唐,若不慎传扬出去,定会引起世人哗然的。

到时候,皇帝有这脸面去面对天下人,太后她可没有这么厚的脸皮。

听了太后的一席话,沈莫觉得自己何其无辜,他又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怎么可能见了那日的情形,就预料到皇帝和卫衍之间会变成如今这般情形,又何来失察之说?

那日他找到他们时,是在一处塌陷的深沟里面,一个扭了脚腕行动不便,一个因伤口发炎而高热昏迷,因敌我形势不明,不敢随意点火,两人只能抱在一起互相取暖。

沈莫见到他们二人时,他们的确衣衫不整,不过在那种情况下,解了外袍抱在一起互相取暖是非常正常的选择,以沈莫正常人的思考模式,当然不可能出现任何不正常的想法,而且沈莫敢说,皇帝当时心里也不会有任何不正常的想法,只要是脑子稍微正常一点的人,在当时那个生死未卜的关头,根本就不可能有精力去想那些有的没的。

后来他发现皇帝竟然被卫衍压到半身麻痹,却没有将卫衍推到一边,依然好好搂在怀里,就这一点让他小小惊讶了一下,但是除此之外,所有的一切都正常到不能再正常,他只有脑子不正常了,才会去太后那里多说些什么。

而如今,就因为他当时脑子没有失常,太后竟然说他有失察之过,沈莫觉得自己的冤屈快赶得上“六月飞雪”了。

第三十八章 生气

为了这事, 旁人的日子不好过, 担忧的担忧, 生气的生气, 当然无视的依然无视, 不过说句实在话,景帝自己的日子, 也没有旁人想象中那么舒服。

这些时日, 他待在御书房或者昭仁殿的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政事议完了, 他就认真批改奏折,军国大事民生要务的奏折,他固然每一份都要从头到尾仔细揣摩,事无巨细件件过问, 就算放在以前他看一眼就要丢开的那些请安折子, 他都一份不肯放过, 每次都要去仔细翻一遍。

他是如此得勤政, 勤政到朝臣们想想就觉得心好累,勤政到他身边伺候的人都感到胆战心惊的地步。

这一日又如平时一般,景帝硬是捱到月上柳梢头, 手边再也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他才终于下令起驾回宫。他身边伺候的那些人, 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气, 但是想到回宫以后, 皇帝的心情根本不可能好转,只会更加糟糕后,他们又不由自主地揪紧了小心肝。

日子再这么过下去,别说是身为当事人的皇帝,就算是他们这些跟在旁边看着的人,都要看不下去了。

这事闹到如今这般地步,虽然不清楚皇帝与那人之间,具体在闹些什么,不过凡是可以在皇帝跟前说得上话的内侍宫女,每一个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想方设法去开解皇帝,逗皇帝开心,可惜能让皇帝心情马上好转起来的人不肯配合,他们这些人就算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而且那个人现在除了高总管可以接触得到,没有人可以见到他,旁人就算想劝,也是无从劝起。

而且他们真的想不通,做人臣子的做人奴婢的,最首要的职责,难道不是为皇帝分忧哄皇帝高兴吗,哪有人会存心给皇帝找麻烦,硬要给皇帝气受的?

偏偏有人这么做了,皇帝还拿他没辙,又舍不得打骂他,只好把他关着。不过把人关的时间越长,皇帝的心情就越糟糕,偏偏那个人死不肯低头,皇帝到了如今这般骑虎难下的地步,想要的结果怎么都得不到,反过来要皇帝去哄人,皇帝又不甘愿,只能无限期地把人关下去。

但是照目前的情形来看,那人还不曾低头,皇帝自己就快撑不下去了。到时候,不知道又会是怎样的一场轩然大波。

在皇帝身边伺候的那些人,也许没有多么高深的为人处世见解,但是小人物自有小人物的生存法则,在宫里当差,伺候的人又是皇帝,伺候得皇帝高兴,好处当然大大的有,伺候得不好,可是随时会有掉脑袋的风险。

对于那些人来说,哪怕皇帝真的没理,要去和皇帝讲理这件事情,本身就是自己找死的行为,有委屈自己吞下去,有泪水自己咽下去,才是这宫里生存的法则,才能在这皇宫里面,平平安安地活下去。

所以对于皇帝身边的大部分人而言,无论卫衍和皇帝闹成这样的起因是什么,都没人觉得是皇帝错了,反而会怪卫衍不识抬举,仗着皇帝的恩宠在使性子。

“还不是仗着陛下宠他,舍不得把他怎么样,他才敢这么闹。要是放在几个月前,他敢这样给陛下脸色看?”

不止一个两个嘴碎的内侍,暗地里偷偷说过这话,后来被高庸听到了,当场杖了一顿,才让这话消停下去。这些小兔崽子是不是嫌命太长了,这话要是落到皇帝耳朵里面,保证让他们当场脑袋落地。

上一篇:我家夫郎很全能 下一篇:九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