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农女悠然(125)

作者: 素面妖娆 阅读记录

谢悠然当然没有让他们签卖身契,她又不是买奴仆,更何况,这年月若不是家里特别困难的,谁愿意卖身为奴?

那些说闲话的人,不过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罢了。毕竟一年能挣三两银子,可是家里的大功臣呢。

除了招了这十个女工,谢悠然还备了大礼,特地跑了一趟镇上,请到了韩猎户推荐的毛三平做她的采办。

毛三平这些年赋闲在家,也是无所事事,他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听闻有事做,又是自己拿手的,而且还是老朋友推荐的,二话没说就爽快答应了。

另外,谢悠然还请了本家的一个堂叔,名字叫做谢广成的来做美食坊的管事。

谢广成在村里口碑很好,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愿意请他来主持场面。

上次四宝打三朝,谢家前院一个都没有露面,但老爹谢保顺一去请他,他立马就答应来了,而且整个打三朝的酒宴仪式都是他主持的,之前也并没有因为他们家是老谢头和仇氏分不出不要的一支而有所撇清和看不起。

这次谢悠然一开口,他立马就应了。

一来,谢悠然开出的月例很丰厚,二来,能当上这么一家规模不小的作坊管事,尤其还是烟村自开村以来的第一家美食作坊,他脸上也有光。更何况这作坊还是他们老谢家本家的,需要他帮忙的地方,自然是义不容辞。

外面有毛三平在跑,作坊里有谢广成负责,账房自然由读了书的谢保顺管着,女工们由二丫带着做各种美食,谢悠然只管出方子,调控人手,掌握大局。

又雇了几个小厮打杂跑腿,负责日常送货运货什么的,选了个良辰吉日,谢氏美食坊的牌子一挂,放了几挂炮仗,摆了两桌酒席,请村里有头有脸的人和王谢两家的族老吃了顿饭,谢家的美食作坊就这么热热闹闹地开起来了。

第二件大事,是谢有才的闺女谢保玉过几天要出嫁了。

之所以能成为村头村尾谈论的大事,是因为谢有才家从请媒婆上门,到相看,到下聘,到过礼,这一系列复杂的程序,竟然在一个月之内就完成了。

谁家嫁闺女都没有这么仓促,而老谢家给出的解释是,仇氏受了风寒,缠绵病榻半月有余,至今不能下床,所以才想到用闺女出嫁来冲喜。

这么一解释,先前疑惑的人便有了答案,便又都打听这谢保玉要嫁的人家。

听说是百里外的一户人家,大家又都议论纷纷开来:老谢头怎么把闺女嫁这么远?

老两口膝下就这么一个女儿,他们怎么舍得?

莫不是这谢保玉做了什么亏心事,所以才借着仇氏的事做由头,匆匆将闺女给远嫁了?

有好事者,便四处开始打探。

面对外面的流言蜚语,谢家前院以准备嫁妆为由,一律闭门谢客,不见任何人。

尤其是准新娘谢保玉,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以专心绣嫁衣为由,连平日里那些玩得好的小姐妹都避而不见。

当然,这些都是前院对外宣称的借口,真正的实情后院众人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三丫一边烧着火,一边跟谢悠然八卦道:“大姐姐,我偷偷地见过小姑要嫁那人,长得五大三粗的,不好看。”

谢悠然笑了笑,没说话,手里忙着切菜。

谢保顺和二丫如今天天都泡在美食坊,也就是之前他们做秋梨膏的大棚那儿,只有中午和晚上才有时间回来吃饭。杨氏刚出月子,又要照顾四宝,谢悠然不想她太劳累,所以家里的活儿基本都由她和三丫包了。

韩墨辞受了伤没法下床,魔芋豆腐这块,她便只能带着三丫在做。

老实说,和祥顺斋签了大单之后,魔芋豆腐那点收入跟做点心零食等食品比起来,就算不得什么大利润了,但毕竟跟人家签了契约,总不能半途撂挑子不干,所以,尽管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转,她还是会带着三丫按期将魔芋豆腐做出来,然后让雇佣的小厮将货送到一品香。

第159章 钻小树林

至于卤煮面,就只能暂时停一阵子了。

三丫还说了什么,她没在意,心里只琢磨着,要再买块地建个工厂,给美食坊挪个新地儿,这么多人挤在大棚里,不太方便。

尤其他们是做食品的,环境啊,卫生啊什么的尤为重要。

可惜手头太紧,没有多余的银子拿出来筹划这事,这次成立美食坊,投入太大,家里挣下的钱都花光了,还找韩家借了五十两银子,如今捉襟见肘,连一分多余的钱都没有。建工厂的事,只能再等等了。

还有,他们原本打算给四宝办满月酒的,眼下这情形,也只能暂时搁浅了。

按照当地的风俗,婴儿除了三朝酒,还有满月酒。满月酒办不了,再办百天酒就是,这个倒没什么特别的规定。

于是,一家人商量了一下,决定等四宝出生百天的时候再办酒。

后院如今很清净,老谢头把那扇通往后院的门给封死了,自己在院子里重新挖了个茅坑解决吃完了拉的问题。

两家现在的状况基本是老死不相往来。

不过后院乐见其成,经过了这次抢钱事件,他们一点也不想跟前院再有所瓜葛。

但谢保玉压根儿就不是个安分的人,这一个月,她被老谢头关在屋里不允许出门,根本就没有绣什么嫁妆。

一开始她还绝食抗议,但老谢头不为所动,再加上仇氏又病倒了,那日被谢悠然摁在了水缸里那么久,风寒入体,加之年龄大了不好恢复,这不汤药跟水似的灌进去,还是不见什么起色,花氏刘氏都去侍婆婆疾了,根本没人管她,所以绝食了两天发现不管用之后,谢保玉放弃了。

但要她就这样嫁人,而且是嫁到百里之外,她哪里甘心?她到现在对韩墨辞还不死心呢。

于是,在老实了一段时间,趁着家里人都放松了警惕之后,她拿了几个铜板贿赂了二房的双生子,把她放了出去……

美食坊成立后做的第一批点心出炉了,二丫请了姐姐过来品尝。

这也是她被姐姐委以重任后带着雇来的十个女工做出来的首批成果,看着姐姐坐在那里品尝,她在一旁心里忐忑不安。直到谢悠然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的一颗提到了嗓子眼的心才落回了肚子里。

“不错,”谢悠然将四款点心一一品尝过后,接过二丫递过来的湿毛巾擦了擦手,笑着对躬着手在她面前站成一排,穿着统一定制的白色罩衣,戴着特制的现代糕点师戴的帽子,个个都是神情紧张地看着她的女工们道:“大家辛苦了。等这批糕点送到祥顺斋之后,我请大家吃火锅。”

“太好了。”大家都松了口气,又听说能吃到火锅,个个都高兴起来。

大房自打吃过那一回火锅之后,三丫出去逢人就说,然后整个村子都知道了有火锅这么个东西。

一个个的,都在好奇这火锅是什么滋味,又听三丫描绘得美味,便都有些神往。

这会子听到东家说有火锅请,大家都很开心。

谢悠然又对垂手站在一旁等候吩咐的管事谢广成道:“广成叔,你安排一下人手,明天将这批糕点送到祥顺斋去吧。”

为了送货方便,她又花了大价钱买了两头大青牛,请隔壁二牛叔打了车架子做牛车用。

这个年代的牛很金贵,价格也贵得离谱,一头上好的犍牛就要二三两银子,抵得上普通人家一年的吃穿用度了。但自家有车,虽然只是牛车,出入可就方便多了。所以谢悠然狠了狠心,一口气买了两头大青牛。

她本来想买马车来着,但是马实在是太贵了,比牛可贵多了,想了想,还是作罢。

“是,大姑娘。”谢广成应了,躬了躬身,退下了。

这也是谢悠然欣赏这个人的一点,虽然按辈分来说,自己该叫他一声堂叔,但在作坊里,他从来不托大拿乔,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他很有分寸,平时也不会以自己是长辈自居,对待谢悠然的态度也很客气,完全不会把她当做一个才十三岁的小侄女看待,言辞间也颇懂进退,这一点,在称呼上就能体现出来。

上一篇:穿成弱受他大哥 下一篇:梦回十里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