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见江山(176)+番外

***

若从山脚下攀登佛光山,走完千层石阶,便见慈恩寺的山门。高阔巍峨,顶天立地。

但石门之后又有台阶,层层叠叠,顺依山势没入云雾中,令人心生绝望。据说这是为了考验拜佛者是否虔诚坚毅。

正月里天寒地冻,两位小和尚裹着棉袍,背靠山门石柱,各折一根枯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没有慧根的外门弟子,就会轮值到把守山门这种无趣又无用的活计,仅比打扫云梯好一点点。

初时,他们听说燃灯法会的消息十分激动,以为能接引许多传奇人物,后来才知道,大人物走后山直接入寺,还有高阶弟子引路,哪里用攀爬这千阶云梯。

至于那些没名堂的散修,畏于佛寺威严,只敢站在山道下,远远看几眼。

两人再次陷入百无聊赖、自怨自艾中。

今天早晨好像有哪里不一样。

因为山道间走来一个人。

那人身穿天青色锦袍,面容二三十岁之间,单髻木簪,腰配旧剑,步履从容。临近山门十余丈内,依然没有停下的意思。

高瘦和尚来了精神,扔下树枝喝问道:“来者何人?”

矮胖和尚定睛一看,赶忙拉住他,这么冷的天,来者却轻袍缓带,一定不凡。

当即挺直腰背,迎上前宣了声佛号:“阿弥陀佛,借施主请柬一阅。”

“什么请柬,我好像没有。”青年男子愣怔一瞬:

“但你们主持方丈应该愿意见我,要不然,劳烦二位通传一声?”

两个小和尚对视一眼,脸色变了又变。

这人是疯子还是来耍我们的?

二人神情由震惊到嘲讽,心想你从哪里冒出来,算个什么东西,方丈何等人物,凭什么见你?

高瘦和尚讥笑道:“请教施主尊姓大名。”

“是我疏忽了。理该自报家门。”

男子有些尴尬。深吸一口气,朗声道:

“程千仞前来拜山——”

他声含真元,远远传开,回响连绵。

林间积雪簌簌落下,一群群鸟雀振翅惊飞,又惊起更多鸟雀,从山门外到深不可见的云雾中,黑压压冲天而起。

一眼望去,仿佛整座佛光山抖了抖。

山岭间回声还没消散,两个小和尚震惊的嘴巴还没闭拢。

石阶上,一位身穿杏黄僧袍的老者凭空出现,他缩地成寸,转眼到男子面前,合掌行礼:“程施主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请随贫僧来。”

程千仞还礼,跟他登上山道。

石阶陡峭而平整,不沾半点残雪,落叶零星,可见日日有人打扫。

山野寂寥无声,只有二人脚步回响。

走了许久,老僧缓缓开口:“贫僧法号慧德,是寺中监院,了悟方丈座下亲传弟子。”

这意思很简单。即使你将来回到南渊做了院长,我也是慈恩寺未来方丈,由我亲自迎接你,不算寺中失礼。

可惜程千仞没有理解到位,略觉莫名其妙,应了一声,依旧四下打量。

他这些年四海游历,见过不少佛寺。

有的在荒山野岭,小庙门里两三僧人苦修,不知哪天就悄没声息断了传承。有的在繁华市井,香火鼎盛,善男信女踏破门槛请方丈算卦解签,问完姻缘问仕途。

都与慈恩寺不同。

它们没有慈恩寺这种排场。

说‘排场’显得庸俗,不衬出家人淡然超脱,程千仞看着越来越近的金殿飞廊、以及山林高远处,逐渐显露的巨大佛像,默默把这两字换成了‘恢弘大气’。

他本就俗人一个,实在没有更好的词。

老僧顺他目光看去,解释道:“那是敝寺接引大佛。由后山一座山峰雕成,意为‘接引上天’。”

“我听说过,佛像全身贴金,日出时有万丈霞光相映生辉。”

程千仞还听说,若天气晴朗,从大雄宝殿遥望后山,可见云海间金光璀璨的佛首,画面壮观雄奇,不是信徒也生三分敬畏。

他笑了笑:“可惜今天是个阴天。无缘得见。”

石阶将尽,到了内山门,渐渐有脚步声人声响动。

寺中没有香客,无人大声喧哗,二人走最宽阔的大道,一路行来,僧人们皆低眉垂眼,避让行礼。

正月十五未至,寺中已大兴灯火,殿外石灯塔成林,殿内长明灯千万,袅袅青烟升腾,与山雾笼罩大寺,更显其神秘渺远。

程千仞上山之前,心意已经足够平静,诵经声、莲花、香烛青烟,并没有让他思想更超脱。他琢磨着这里的地势阵法、眼前老僧的修为境界,暗叹慈恩寺底蕴果然深不可测。

慧德也打量着他。

终于明白师父为什么告诫自己,见到此人,不可心生动摇。

他年过七旬,程千仞虚岁二十六,论修为,他只比对方略高一线,论战力,他未必能胜神鬼辟易。面对此人,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

上一篇:浮雁沉鱼 下一篇:反派白化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