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窃钩[重生](5)

当年废太子谋逆案牵连甚广,皇帝也疯魔了般广下杀手,但凡谁跟废太子扯上一丝半点牵强的关系,不管黑的白的统统下入大牢,多少无辜之人成了党同伐异的牺牲品,多少正直之士饱受摧残,那是一场不堪回首的噩梦,侥幸活下来的大臣们无不希望这场噩梦永远都不再被人提起。

可惜事与愿违,在大家渐渐遗忘此事的时候,废皇孙陡然出现。

殿外的夜空被乌云压得更低,远处隐隐传来闷雷声,眼看一场大雨将至。

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许公公瞥见长案上的灯火轻微晃动了一下,眼角也紧跟着一跳,下意识悄悄抬头朝殿门口望去,却见那里大门紧闭,根本不可能有风吹进来,忙定定神,心想:或许是陛下气得狠了,一口气息重了些?

皇帝扫视各臣子的神色,缓缓道:“诸卿觉得,这谢容禛是真是假?”

又是一阵沉默过后,李太尉悄悄在膝盖上擦了擦手心的汗,率先开口:“陛下,臣以为,这谢容禛必定是假的。”

“哦?”皇帝面色稍霁,“何以见得?”

李太尉最擅察言观色,当即精神一振:“陛下英明神武,天命所归,十年前那些魑魅魍魉早就下地狱了,九溪族余孽也死的死俘的俘,谢容禛一个从未出过锢城的毛头小子能投靠谁?谁也没有那个胆子窝藏乱党啊!即便真有人自寻死路将他收留,也不可能对他倾囊相授,教会他这一身了得的本事。手艺人有句老话: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江湖草莽也讲究这一点,教徒弟能教个七分就不错了。”

其他几个大臣听得目瞪口呆,心说:这不是谢容禛还能是谁冒充的不成?冒充谢容禛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必要?

不过在场谁也不是傻子,看皇帝此刻还算满意的神色就知道,皇帝并不是不知道谢容禛的真假,只是不想承认谢容禛的身份,承认了谢容禛的身份,那就是承认了当年有这条漏网之鱼。

连个手无寸铁的七岁孩子都找不到,不仅没找到,还让人家逍遥地多活了十年,甚至十年后如此猖狂地回来报仇,简直就是昭告世人朝廷的无能,这搁哪个皇帝头上都是丢大面子的事。

李太尉再接再厉:“臣斗胆猜测,此人就是个普通的江湖草莽,借着乱党余孽的名头哗众取宠罢了,不足为惧。”

皇帝瞥了眼他腰间的布扣,“嗯”一声算是肯定了他的“不足为惧”。

李太尉讪讪扯了扯宽袖,将布扣挡住。

有了李太尉的开场,殿内迟滞的气氛终于动了,几位大臣算是明白了此次议事的宗旨:谢容禛是真是假,大家心知肚明,但真相必须烂在肚子里。

所以,陛下为什么不直接瞒着我们?其实这种事本来就不归我们管啊……

就在大臣们一头雾水的时候,皇帝突然叹了口气:“江湖中能人辈出,可惜啊,可惜不能为朝廷所用。”

大臣们心神一禀,顿时醍醐灌顶,彻彻底底明白了皇帝的用意,紧随而至的便是后背一阵凉意:陛下不满江湖势力已久,怕是要借着这次的事有所行动了。

朝廷与江湖历来都不是泾渭分明,在座诸位谁都不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与江湖门派完全没有利益牵扯。

皇帝这番话,明显也是在警告他们。

几位大臣立刻起身跪地,纷纷表态:对江湖势力,能用则用,不能用则剿,做臣子的绝对拥护皇帝的英明决策。

尚书令赵大人道:“陛下,江湖门派众多,鱼龙混杂,想要招安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臣提议重启六扇门,由六扇门彻查假谢容禛案,由此摸清各门派底细,梳理江湖势力。”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闷雷声由远及近,一道闪电劈开夜空,离皇帝最近的银灯中,烛火在殿内白光大盛的瞬间跳动摇曳起来。

皇帝并未注意到许公公陡然苍白的脸色,起身负手道:“下诏,重启六扇门,即日起由鹰卫执掌,鹰卫左右统领协同调查此案。”

赵大人大吃一惊:“这……六扇门虽已废弃百年,可到底是朝廷的正规衙门,由鹰卫接管怕是……怕是……”

皇帝低下头,面无表情地看向他:“怕是什么?”

“怕是……怕是……”赵大人目光落在皇帝腰间,脸上失了血色,脑中一片空白。

皇帝发觉他的异样,微微皱眉,余光瞥见许公公颤抖的双袖,扭头朝他看过去。

“扑通——”

上一篇:君临城下[重生] 下一篇:来自星川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