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十年代小美好(722)

作者: 你好好想想 阅读记录

“老子反动儿混蛋”就是很好的例子了。很多大佬倒了,儿女都跟着遭殃,死了的残了的抓起来的,都有。

当然也有儿女没事的,那肯定是因为他们父亲不是大佬……比如王承志,一个副校长,说到底还上不了台面。

换成副ZX就不一样了~未成年子女都能给你抓起来关到少年劳教所里去。

咳咳,当然这是个别现象。

“距离多远?”封华问道。如果坐1个小时汽车,剩下全走路的话,100里地也能走一天半。

王建设想了想道:“300来里路吧。”

那还不远。

“你明天开车送他们回去一趟?”封华问道方远。300里路就是路况不好车不好,半天也就到了,毕竟现在车少,完全不存在堵车问题。

“没问题。”方远说道。

“不用了吧……我们坐车回去就行。”王建设道。一个大尉开着长江46亲自送他们回去,他们有些忐忑啊。

现在的长江46,比几十年后的私人飞机还牛叉,他们有些不敢坐,尤其是大尉开的专车,估计只有军区首长有这待遇吧?

“早去早回,现在农村的日子也不好过。”封华说得比较隐晦。主人家自己的日子都不好过呢,寄人篱下的人日子更不好过了。

她已经知道,王建毅和王建设家,都有4个孩子,再加上两个大人。哪个农村家庭可以管10口吃白饭的人?

除了他们故家屯,外面可能没有这样的农村家庭。

“行,那就麻烦方远了。”王建毅说道。他心里其实一直担心这个,本来以为短时间内他们能有解决的办法,结果自己都差点饿死在外面……

现在,只能回来沾封华的光了。

王家人想到这一点,面上都有些尴尬。上面还欠着蔡建军一条命呢,这边又欠了封华和方远这么大的人情。只能以后慢慢还了。

“回来之后,我想带着你们回我老家看看蔡奶奶。”封华对兄弟两人道。

“对,对,这个应该。”王承志立刻道,就是封华不提,他也要说的。

王建毅和王建设也连连点头,母亲的叮嘱他们一直不敢忘,现在终于到了实现的时候。

第二天一早,王家人就出发了,一路顺利,中午时分就到了目的地。

结果找到亲戚家,并没有看到一个王家人。

王承志的脸色都变了,有些站不稳,方远伸手扶住了他。

“新巧?新巧?!”王建毅大声喊着媳妇的名字,没有人应声,屋里也没人,亲戚都不在家。

“慧慧?慧慧?!”王建设却喊着自己3岁小女儿的名字,大人有事出去了,3岁孩子总能留在家里吧?

现在孩子3岁就已经可以独立了。

“爸爸!”一个童声从院子外传来,惊喜地看着院子里的人,接连喊道:“爷爷!大伯!”

说完扔掉身上的背筐,跑了过来。

王建设一下子就红了眼眶。要不是这孩子喊他,他都认不出来这是他那白净可爱小公主般的女儿。

现在的王慧,扎着一个歪歪斜斜的辫子,身上的衣服也不是他见过的,而是补丁连着补丁,很多地方连不上就露着窟窿的乞丐装。

现在农村人都很少穿这种衣服了,只会拿来做鞋底。

最关键的是刚才被王慧扔在地上的背筐,只比她身高矮那么一点点,里面却已经装满了枯枝烂草。

她这是捡柴去了。

王建设不知道这筐有多重,他只知道他小闺女才3岁,他从来没让她干过活!

这可真是遭了大罪了,王建设心疼地把他抱了起来。

“慧慧……”一句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却卡在喉咙里没有说,不用问他心里也明白,哪能白吃饭,得帮人家干活啊。

“慧慧,你妈你大娘她们呢?”王承志问道:“她们怎么让你干这么重的活?”说完他去试了一下被慧慧扔在地上的背筐,分量不轻。

就是不能吃白饭,也不能让这么小的孩子干活啊!

王慧现在是家里最小的,从前也白净可爱,很讨王承志喜欢。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他也心疼。

“妈妈和大娘下地干活去了,这里的人说,不干活不给我们粮食吃。”王慧学着母亲告诉她的话。

她也不懂自己为什么突然之间要干这么多这么累的活,也为此哭闹过,母亲就好好给她讲了讲。

不干活就没有饭吃,而她已经挨过几天饿,在饿肚子与干活之间,她还是选择了干活。

第912章 带回

“那其他哥哥姐姐呢?”王建设问道。

“也在干活啊,他们在那边育秧。”王慧伸手指了指远处的几个塑料大棚。

塑料大棚虽然是稀有的,但是南方水稻育秧非常需要,所以还是必须有的。

现在正是育秧整地的时候,一路上确实发现地理都是人。

正说着,村头一行扛着锄头的人急匆匆得回来了。他们是看见方远的小车一路开来停在了村里,才过来询问的。

这是哪个工作组又来指示了?这回的指示可是够高的。

“张书记。”王建毅和王建设看到领头的人,迎了过去。

这人是这个大队的大队书记,他们来安置妻小的时候都见过,打过招呼送过礼。

城里人来农村也不是想来就来的,都得有介绍信。而他们当时就是没有介绍信硬塞进来的。

“呦,是王同志……”张书记见到来人愣了一下,说完他又看看方远,和方远身后的车。

这王家没倒啊……

那他这事办得……他也有理!

王家人来投奔亲戚,说是要住几天,都是有名有姓有亲有故的,不是特务,没有介绍信他也冒险同意了。

亲戚家也很欢迎,那时候王家人大包小包的,是自带粮食的,他们不但不吃亏,还能沾点光。

但是这一住2个月,男人一去不回,一点消息都没有,女人孩子就扔这不管了,最关键的是大包小包里根本没多少粮食,亲戚家先受不了了。

拐了八道湾的亲戚家很穷,勉强自己吃饱饭,实在没能力养活这10口人。

常新巧也知道情况,主动联系了张书记,寻求帮助,借粮。其实是买粮,她们手里是有钱的,有家里这么多年的积蓄,虽然也不多,但是如果能买来粮食,还是可以挺很久的。

可惜单纯的钱买不来粮食。

张书记胆子很小,又是在这风声正紧的时候,偷偷收点东西没人知道,但是没粮食的王家人突然有粮食了,谁都知道怎么回事啊,一封举报信他就得被批斗!

不过也不能看着人饿死,那么多钱……不不不,都是亲戚里道的,孩子还那么小,怪可怜的。

所以张书记想出一个办法,让他们“以工代赈”,钱加劳动,换粮食。

他们本村人的粮食是用工分换的,工分不够用钱补也是可以的。那这些人跟他们村里人干一样的工作,挣一样的工分,再加上钱,分他们点粮食就没有人挑理了。

“我来接人。”这里面的弯弯绕绕王建设知道的不详细,但是可以猜个八九分,他一句话不想多说,直奔主题。

他的小囡囡已经变成了小乞丐,媳妇和儿子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本来他还想着,如果她们过得去,他就不去城里麻烦方远他们了,毕竟城里对他们来说,不是个安全的地方,他们是“黑帮”分子。

但是农村也不安全啊!

“行行,华安,去地里把王家人都叫回来。”张书记吩咐旁边的年轻人道。人家来接人,他也没有拦着的道理,而且走了更好,“黑帮”分子在他们村里,他已经顶不住上面的压力,要批斗他们了。

要不是常新巧频频送过来的东西,他早就顶不住了。

隔三差五地,上面就分个任务下来,让他们批斗“黑七类”,他只批斗本村的,漏掉王家这两个“黑媳妇”,已经遭到很多人的不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