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90之留学生(60)

作者: 小鱼叉 阅读记录

所以在场的六位研究员昨晚根本没有合眼,即使是这样,他们也就只是看懂了而已。就像是看歌剧,看懂了歌剧的内容,但问他们歌剧到底是怎么唱出来的,那太为难他们这些观众了。

“染料敏化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也达到10-11%,但却多应用于官方公众机构,普通家庭这一块完全没有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全性问题。”

“Grtzel教授的染料敏化电池采用的电解质是液态的,而我仔细研究过他用的电解质材料,里面包含了易挥发的有机溶剂,这不仅对电池工作的长期稳定性非常不利,且对器件的封装有极高的要求,大规模组装及生产的难度也十分高。”

“正如我报告中所提到的,能有能力完成染料敏化电池组装及生产的厂家,全球不超过五家。供小于求,卖方市场,加上产品本身的弊端,结果可以想象。”

“所以,正如我在项目可行性报告里提到的,固态取代液态,是必然趋势。报告中关于全固态染料敏化电池已经有了详细的理论解释与论证,这也是辛普森教授愿意大力支持本次项目的原因,但理论是理论,到底用什么材料,怎样用最廉价的材料获得最高的光电转换效应,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六位研究员纷纷点头。

“我昨天想要重复Grtzel教授的液态光敏燃料电池的制作,虽然没有成功,但是……”

专业的科研人员进入状态的时间非常快,包括林易在内的七人侃侃而谈,分别讲述自己对固态染料敏化电池的想法。

助理研究员手上的笔飞舞得飞快。

马修已经很久没有做过助理研究员的工作了,业务着实不太熟练,时不时要撇一眼旁边后辈的笔记。

当然,令几位助理研究员非常乖巧地把自己的笔记与马修共享,有些甚至还乐得帮马修把笔记写了。

昨日,马修毫不客气地被自己导师剥夺了参与项目的机会后,本来也没觉得有什么。虽然辛普森教授对这个项目很是看重,但是作为一个四十出头的青壮派科研人员,他并不认为林易有本事带领实验室走出困境。

因为经过长期的科研生涯,他深深明白很多东西确实需要在时间中慢慢积累才能获得的,比如他,在进行很多项目的时候,还是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而在他看来十分困难的问题,往往老前辈一两句话就能让他茅塞顿开。

辛普森和罗根教授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让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科研人员去做,还仅仅只有半年。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马修承认,林易当时所说的项目计划,可行性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且对固态染料敏化电池的设计已经有了大概的想法,或许给他三年,四年,全固态介观太阳能电池真的能在辛普森实验室新能源中心诞生。

但是半年,不可能的。因此,他虽然遗憾不能参与这种能源革命性的项目,但不至于自降身份以助理研究员的身份去争取机会。

直到晚上,格林教授实在是良心过不去,把自己的学生叫过来给他解释了项目计划书。

“马修啊,你说得对。半年,这个项目确实不一定能出成果,但是你仔细看过林易全固态介观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吗?这与我们观念里固有的太阳能电池完全不一样。”

“你看,这里,还有这里。看出什么了没?”格林目光灼灼地盯着自己的得意门生。

马修全神贯注,表情严肃地看了约莫十五分钟,面色从严肃变成郑重,再从郑重变成惊讶。

他从茶几上拿了一张白纸,在上面写写画画,随即马修缓缓地抬头,看向面带期待之色的老师,郑重地说道:“没有。”

作者有话要说:前文有一个数据错误,就是97年光电转换效率只有不到0.7%这个,这是固态光敏染化电池的转换效率。我那时候查到98年以后出现的固态光敏染化电池效率为0.74%,所以才写97年前不到0.7%,然而九七年还没出现固态光敏染化电池:)已改。

第五十章 漂洋过海的生产线

太阳能电池项目启动以后, 林易的周末及假期自动取消。

“没错,这就是液态电解质染料敏化电池的结构图, 从上到下的结构分别是玻璃、透明电极、电解质、敏化剂……”

“不行!这个结构, 导电基片和材料直接接触, 短路的可能性非常高!”

“阿道夫教授,麻烦你这一个结构侧向对比,今天下午出结果。”

进入工作状态后的林易气场二米八,年纪大一点的教授他的声音还能低两度, 像马修这种青壮派,他开始的时候还温和几分,眼见他像一只没头苍蝇一样乱撞, 这分贝就高了起来。

却没想林易分贝这个一高, 马修的效率直线上身,竟快速进入了状态。

见状, 林易也不跟这些前辈客气了, 指令发布得飞快, 力求让他们气都喘不上一口。

“林……林研究员。”

因为对项目的不熟悉,前期准备工作中, 小助手们除了找找资料, 根本帮不上一点忙,所以何群相对来说, 还是比较空闲的。

“我跟搬家公司说好了今天继续工作,班长说他可以帮忙看着搬家公司,所以钥匙……”

何群真是个兢兢业业的小助理, 为了尽快让林易住上宿舍,做了一晚上的心理准备,开口请室友帮忙。

只是还没等何群结结巴巴地把事情说清楚,徐东奎就主动开口帮忙,对何群的态度也温和了许多,不再说之前的不冷不热,让何群十分受宠若惊。

搬家公司?继续工作?

林易猛地回头,脸色黑沉地看向何群,“你很闲吗?”

“啊?”他现在确实不忙啊……

“没看到研究员们都已经快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了吗?你作为研究员助理,还有心思想实验以外的事情?”

“对……对不起!”何群面上立刻出现羞愧的神色。

见何群态度诚恳,林易慢慢缓了神色,“嗯,作为研究员助理,你要懂得一切以实验项目为先,其余的事情都是小事,不用放在心上。去吧。”

说完,林易也不理他,转头和格林教授讨论起了纳晶多孔薄膜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可能性。

去吧?何群一脸茫然,林研究员到底让他做什么呢?

林易一手画着固态染料敏化电池的模型,一边在心里冷哼,让搬家公司继续工作?不存在的,搬家公司把他宿舍弄好了,他哪里找更好的借口赖在庄城那里。

今天早上,他们家小庄庄还跟他说了“以后”呢,这就说明,他的大教授打心底里希望他们长长久久生活在一起,林易表示自己正式研究员水平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接受反驳。

另一边,华国工业部

“电话!美国来电话了!”一处办公室,一个身影如一阵风一样从走廊里吹过,猛地跑进处长办公室。

张处长正和西山省最大矿业工厂的厂长在说话。

“碎煤价钱卖不高啊,明明知道他们把碎煤运回去一加工,煤炭利用率甚至比块煤还要高,但我们偏偏要不上价,因为日方知道我们国内根本没有碎煤精加工生产线。煤炭研究所是能加工,但实验用设备,没日没夜加工一年还不如人家生产线一天,唉!”

厂长显然对华国煤炭加工的现状十分无奈。

“如果能把碎煤利用起来,北方冬天家家户户都能用上暖气喽。”张处长叹了口气。

一个大型煤矿里,块煤有多少,碎煤只会更多,加上开采方式落后,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块煤碎裂几率高。

国内的煤炭研究院已经完成了对碎煤精加工的二次实验,成果非常喜人,经过精加工的碎煤利用率并不在成品块煤之下。

但是实验室二次精加工是完成了,怎么加工,配方和方法也研究出来了,但是迟迟不能实现产量化规模化的碎煤加工,为什么,技术跟不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