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者的妻子(347)

“没达到那种程度。”薛琳靠着他看向山脚下的村子,“这个村子叫什么来着?”

“我看看啊。”龙泉拿出地图,“叫靠山村。”华夏的村子取名字大多是这个套路。

“这地方挺好的,山清水秀,一路上我们过来看见好几波出来骑行的了,要是这个村子把路修一修,房子归整一下,做农家乐会很赚钱。”这就是成功人士和普通人的不同了,成功人士的“职业病”就是喜欢到处去找赚钱的项目。只不过这个项目对薛氏来讲太小了。

龙泉也点头,“所谓靠山吃山,这里算是靠山也靠城,现在城市人压力都大,假期频繁但是长假少,周末只能在帝京周边走一走,这个地方得天独厚啊。”

两个身价好几十个亿的大老板,歇着脚的工夫拿着地图对着山坡下的小山村规划了起来,甚至偶尔有些争执。

“你忽略了成本投入,你规划的项目虽然好,但每家至少要投入六万多元,根据最新的资料统计,就算是在京郊,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也不过是四千多元,一下子投入六万多,对农民来讲太过冒险。”

龙泉想了想,“好,你说的对。奖励你一个吻。”他搂过薛琳狠狠亲了一下。

薛琳搂着他的胳膊靠在他的腿上,“有点饿了。”

“找个地方吃点东西?”

“那个村子有间小饭馆。”薛琳指着村口的一处地方。

两人骑着车子到了小饭馆,村子里很安静,小饭馆也没有什么人,只有两伙像他们一骑行的人在吃饭。

薛琳和龙泉点了两个小菜一人一碗米饭很随意地吃了起来,吃到一半做为厨师的老板出来了,拎着手巾板端着茶壶和老板娘兼服务员聊天。

薛琳还惦着自己的农家乐规划呢,“老板,请您来一下。”

老板把手巾板一甩,以为这两个城里人觉得菜有什么毛病呢,赶紧过来,“您有什么事儿?”

“我们问您一件事啊,您这里靠着山,离帝京也近,像我们这样出来骑行或旅游,在您这儿吃饭的多不多啊?”

“最近一两年有点多。”老板笑了笑。

“那您为什么不扩大规模啊?”

“您不知道,我们这儿啊,离帝京近,打工容易,年轻人都去帝京了,就剩老人孩子了,要不是这一两年多了您这样的骑行客隔三差五的照顾我这儿的生意,我也走了。”老板的意思很明确,扩大什么规模啊,他都想关店进城赚大钱了。

“那您想过开发农家乐吗?”

“啥是农家乐?”

薛琳解释了一下,老板挠了挠头,他没有想小说里一样听到了发财的门路纳头便拜,而是摇了摇头,“风险太大,没意思,要真像您说的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这个饭店就挺好的。”

薛琳和龙泉互视了一眼,没有继续深说,他们不过是过路的,交浅言深了,两人吃完了饭就走了。

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建议老板没听进去,在后厨帮厨的一个人听进去了。

这人姓金,叫金大发,家就住这个村子,因为跟饭店老板一家沾亲带故,处得不错,有时候客人多他会在后厨帮忙,做为回报这家饭店的潲水让他包了,他养着二十多头猪潲水在彼时是好饲料,除了养猪,他还包着十几亩果园。

他回家跟媳妇商量了一下,他注意到薛琳和龙泉说的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这人爱看新闻,薛琳再怎么深居简出,过去也是上过新闻的人物,对这个漂亮女老板金大发有印象,他越琢磨越觉得薛琳和龙泉像新闻里出现过的人,看气质也来头不小,这样的人不会随便提这么一条建议。

他媳妇也是个有头脑的人,否则也不会不随大流出去打工,而是在家里面养猪,种果树。守在家里就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两人一商量,说干就干,把院子归整好了,归置出一间东屋,专门摆桌子,又在院子里搭了个棚子,他媳妇在骑行人经过的要道上写了块牌子,名字就叫农家乐。供应有当地特色的美食,柴鸡、柴鸡蛋、散养猪肉等等。

一开始一天能有一两桌客人,后来人越来越多,一天竟能稳定的有四桌客人,周末的时候客人更多。

在他们家的带动下,小村子里做农家乐的越来越多,渐渐成了规模。

饭店老板一家反应过来也跟着做农家乐,已经晚了一步,金大发已经有了固定客人,形成了品牌效应,成了村子里的“头一份”。

想想当时遇见的那两个人,老板后悔的直拍大腿。

马尔代夫,蓝天、白云、沙滩、比基尼,男人们凑在一起喝酒谈事情,女人们有时候就会自己组团出去带着孩子或是购物,或是去海边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