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旧影:焚城雪(50)

作者: 且闻风吟 阅读记录

陈晔平从心底里甚有不悦之色,他对那个日本女人心有忌惮,不为别的,而是就是因为她是田兆年派来的,但他终归也不说什么。田兆年看出他的表情变化,但也不说什么,走过他身边时拍了拍他的肩膀,径直开了门。

汗珠从她的发间流到枕头下氲湿了一角,她又做噩梦了。她一瞬间坐在床上,摸了摸自己额头的汗,还有眼角不知是泪水还是汗水,她坐了几分钟待得心神缓减,看到阳台一片白光,她走到窗前拉开窗帘,草坪的长椅上坐着两个修女,有人在散步,她观望一会儿,突然意识到自己今早还要祷告,忙回到床边把衣服换了。

宽长的桌台上,江嬷嬷在分配早上的食物,白色的米粥倒在碗里,她说:“今天就剩这么一点了。”

沈丹钰微微一笑以示感谢说:“非常不错了。你们已经很照顾我了。”她拿起筷子就吃。

过了一会儿,江嬷嬷望了一眼窗外,双手祈祷着。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忽然觉得今天饭堂里十分安静,人都不知道去哪儿了。

江嬷嬷和她说:“离这里不远的孤儿院里的孩子很多昨晚相继发生高烧,孤儿院的人今早来我们这里求施舍点药,我们一半的女工和修女听说都去了孤儿院帮忙。”

这里离孤儿院只隔了一条街,然而这一月来外面戒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炮声和枪声响起,闹得人心惶惶。她就见过前几天这里来了几个受着伤的陌生人,胳膊上还有腿上,他们说是不小心被那些士兵的枪口打中,借地养伤,神父慈悲心肠,拿来医护箱替他们包扎伤口还让他们住在这里养伤。

她站起来,和嬷嬷说她也去孤儿院看看,嬷嬷思量一下之后允了,只说:“你要小心莫不要被传染了,不然我可不好交代。”

她穿着白色的毛衣襟衫,一双毛布鞋子,出门时略觉不妥,在外面罩了件大衣,她还在守孝中,若是全身连白不免太引人注目。

这间孤儿院的女工多是上了年纪的妇女,她们收留无家可归、被人抛弃的孤儿将他们当亲生的对待。

院长请来医生,孩子们躺在床上盖着一层薄被,把身体暂且健康的孩子和这里隔离,然后有些孩子还是好奇的趴在窗外向里面张望。

医护和工作人员戴着口罩,她们给孩子打针,那些孩子脸蛋红扑扑的双眼迷离,像是一觉还未睡醒般。

沈丹钰走进去,遇见教堂的玛丽女士,玛丽跪在地上极具虔诚的抚摸着一个孩子的额头祈祷,她在说,主啊……

然后走到下一个孩子身边重复着同样的祈祷。

里面的人做着自己的事,由于人手真的不足,一位护士让她给孩子们量温度,半个小时记录一次。这里的人忙碌着,忽然一位女工抱着一个孩子走进来,她面色焦急,话还未说,这里的人都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让她把孩子放下,门关上了。

一来二去,却不知已过了午饭时间,沈丹钰把记录下的体温表交给医护,随即玛丽女士请她出去用饭。

她们走到石板路铺成的小道上,玛丽一身修女服饰,她们并肩而行。她说:“这里的孩子从小遭人遗弃,有些尚且在襁褓中就被自己的亲生父母遗弃,有几个孩子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夜晚被人放在教堂门口,于是我把这些孩子交给这所孤儿院的院长。稍大一点的大至五六岁,他们被父母或是亲人抛弃,在陌生的环境里不知所措,于是也留在这里了。”

郁葱的草坪上孩子们在追逐玩耍,他们的麦色的皮肤脸上的笑容纯粹天真,还有稍小的女孩子站在一旁看他们踢球。

她突然被这一幕感染,她小时候也和一群小伙伴在一块儿玩耍嬉闹,那位站在那里扎两根辫子的小女孩好像她。陈年记忆在脑海中闪现,却又生了一股酸意,自喉间用上鼻尖,过去再也回不去了。

阳光刺眼,她眯着眼看,然后回头在玛丽还没察觉时候和她走出来。

进饭堂的时候,她突然问玛丽:“我刚才看见有陌生的男人走出去,这里来客人了吗?”

玛丽摇摇头说:“不,那些是神父救的人,神父让他们在这里休息几天,安排他们在教堂后面的屋子里暂住。”

第17章

众人吃完饭后起身收拾餐碟。一个小男孩不知何时在站在门口,玛丽女士正回过头看见他,她满脸笑容内心激动的朝他走去,他们二人拥抱。江嬷嬷说那是玛丽女士捡到的弃婴,一晃儿他都这么大了,因为彼此存在着“缘分”,玛丽女士很疼爱他,经常给他买吃的和玩具。

他们的交谈中,玛丽叫他“皮皮”,然后询问他有没有高烧的症状……不知为什么,沈丹钰觉得男孩子笑中带着一丝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