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七零锦鲤富贵命(161)

晩晩的胃口不错,竟然这样慢慢地就吃了一个煎饼子。

少年问她:“晩晩,还要吃吗?锅里还有。”

晩晩摸了摸肚子,摇头,不吃了。程家粮食本来就紧张,她吃一个已经够了,再吃就真的不好意思了。

主要是程母做的煎饼子太香了,她一时之间没忍住。

“骁哥哥,你也吃。”

程母笑道:“晩晩如果喜欢吃,就带一些回去。骁娃子,快去盛些。”

“不了,婶,够了。”晩晩却连连摇头,真不能拿了。

最后,建国过来带晩晩的时候,就被程母硬塞去了几个煎饼子,搞得晩晩更加的不好意思了。

吃了竟然还外带。

陆思华一见兄妹两个带回来的煎饼子,有些儿无奈地说:“程家粮食那么紧张,你们怎么还往回带东西?建国,去,把家里的骨头汤一碗去程家,再带点儿我们今天做的窝头,给他们母子两人尝尝。”

于是,苏家又还回去了十几个窝头,外加一碗骨头汤。

情谊就是这么一来一往,这才能够进行下去的。

……

下河村的稻谷,经过了两天抢收,终于都收割完成了,成堆地堆在了打谷场。这几天太阳一直很好,晒出来之后,就可以去交税粮了。

过几天公社的人就会下来,检查他们的粮收情况,之后他们就可以将税粮交上去了。

村委几个干部,也在那里商量着,怎么交税粮的事情。

这些事情,二房一家都不关注,这些都是村干部的事情,他们作为普通的社员,等着分粮就行。

很快,就到了李书记家儿子洗三的日子了。

李书记儿子的洗三,苏勤和陆思华一早就在准备了。

虽然说,县城里现在不时兴这个,而且李书记又是干部,肯定不会办洗三,但洗三代表的是一种对孩子的祝福,陆思华觉得,这是他们的一种心意,必须去。

陆思华准备了几十斤的细粮,还有一些黄豆等粗粮,一家人就过去了。

孟雪珍还在医院里,还没有出院,他们就去了医院找了孟雪珍。

病房里有说话声,他们过去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李书记,倒是看到了好几个人,他们都不认识,有几个跟李书记长得有点儿像,应该是李书记的家人。

在孟雪珍的介绍下,才知道那些人,一部分是李书记的家人,一部分却是孟雪珍的娘家人。

李书记因为单位有事,并没有在这。

苏勤他们也理解,李书记毕竟调到了县里,工作比在公社的时候还要忙。

最高兴的莫过于晩晩了,她急切地想着去看看弟弟。弟弟就躺在干娘的身侧,但被挡着,她看不到。

有些儿急,她说:“干娘,我要看弟弟。”

一见到晩晩,孟雪珍本来还有些头昏脑胀的,一下子就又散了,她说:“弟弟在这呢,不急。”就将儿子抱了过来。

苏晩晩就趴在了床边上,看着襁褓里熟睡着的小婴儿,好奇地看着。

红通通,皱巴巴的,她想到了自己刚出生时二哥说她好丑的事情。原来婴儿出生的时候,都长这个样子啊,都是皱巴巴的。不过,并不丑啊,看着小小的,好可爱。

她的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心里顿时软化了。

苏建国他们也想要抱抱这个小婴儿,却又不敢,太小了,怕伤着了。

周边又有那么多大人看着,心里压力挺大的。

陆思华就坐到了孟雪珍旁边,陪着她说着话。

病房里顿时更加的热闹起来。

“雪珍姐,你就是太心善了,怎么什么人都往家里请?”晩晩正看着呢,就突然听到了后边传来一个讽刺的声音。

声音太大,以至于差点吵醒了熟睡中的婴儿,晩晩有点儿恼火,这谁啊?

转过头去,就看到了一个烫着铁丝球卷发的女人,年龄跟孟雪珍差不多的样子。但仔细看,脸上已经有不少细纹,被粉给掩盖着,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

孟雪珍微微皱起了眉头,“那不是随便什么人,那是我认的干亲。”

“还认干亲呢?”那女人嘴角带着一抹嘲讽,“你什么干亲不好认,怎么认一个乡下人做干亲?你可是局长夫人呢。你想认干亲,我家的壮娃子给你啊,过继给你当儿子都行。”

“孟爱珍,不会说人话那就别说,没人当你哑巴。”孟雪珍压着火,冷冷地说道。

房间里其他人都冷笑起来,这个人还是孟雪珍她亲妹呢,说话竟然这样堵人。还过继,当人家刚出生的儿子是什么?这不是咒人家儿子吗?

难怪孟雪珍要恼了,换作谁都要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