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绝非清宫大戏(63)+番外

作者: 梓山止 阅读记录

而我,就一直这样冷眼旁观着,什么都不是。

姑母下旨进行了一系列的弥补措施,有些亡羊补牢的意思,不过为时不晚,只要人还在,权力还在,一切都不算晚,她完全可以在太原依靠着地理位置东山再起。

就在出逃的那天晚上,宫里到处都是野猫的叫声,哀声不绝,实在是渗人。有些胆子小又知道内情的宫人被吓坏了,都说是珍妃死的冤枉,这是显灵了。这简直就像是在打姑母的脸,一把老脸了,怎么听得下去这样的留言,叫人去彻查,这才知道是联军打枪,子弹划出枪管的声音,那一溜一溜的听着就和猫叫似的。

再晚些时候枪声明显了,还有了炮声,这才真真让姑母慌神了,带着一群人什么都顾不上就往西跑。

一大伙人走走停停,总算在九月进了太原,可是很快,太原也变得不甚安全,一听说联军有可能会一路打过来,姑母立刻拍案做出下一个决定——

继续往西,到陕西去。

第34章

到西安府的日子是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初四日,一行人在那里度过了将近一年的时光。

自从进了陕西之后,境遇就大为不同了。轿撵纹饰,皇家气派,到底不似出逃时那般落魄着。队伍也日渐壮大,进西安府前,百姓夹道相迎,恍惚间竟以为这是胜仗归来。

由着大阿哥在队伍中,端郡王和三妹也都在。大阿哥仍旧是贪玩的性子,一路上有那么一辆马车上了木栏杆,这车专门用来盛他的玩具,里头有两只黄褐色的兔子,是在潼关买给他的,还有鸽子和装蛐蛐的葫芦,整个车队就属这里最闹腾,兔子溺了之后味道也非常糟糕,但大阿哥依旧乐此不疲,饶是这样,这孩子还总是整天叫嚷着无聊,拿着他的唢呐在车里吹鼓,让人实在心烦。

年前,人人都以为翻过了年,大阿哥就会当皇上,总都跟前跟后没个够。谁又知这世事难料,最后却是这样的结果,留着他这身份不尴不尬。端郡王因为儿子一时得了姑母器重,干活很是拼命,那时正是闹义和团的时节,端郡王会了姑母的意,主招安义和团为朝廷所用。而他的招安工作做的也似乎很好,挑不出什么错来,可也就是因为这件事干得好,这西逃一路上姑母下旨剿义和团。再后来,翻出来一摊子烂事,原来对联军开战不是姑母的主意,都是端郡王自作主张频繁上奏,以为有了义和团就言辞凿凿的打包票一定能赢,众人才落了今日这个下场。这大家就难免怨怼起来了,姑母对着端郡王的态度也是微妙得很,不能不叫随行的端郡王这内心实实在在的膈应起来。

一直到落脚,姑母也没有明确表示出个态度。看着玩性不灭的大阿哥,众人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混日子罢了。

西安府的等级毕竟不是平常的小县城能够比较,姑母想要的算得上一应俱全。住的行宫由官员督造,就连御膳也设了局子。每个局子有专门负责的厨师,以至于时隔三月,姑母再夹起一块昔日最爱的樱桃肉,更是一味赞不绝口,差些就要热泪盈眶的当场哭出来。

姑母的坐落使得西安府俨然变成了新的政治中心,信息往来,一下子繁忙不已。

这样多人的队伍里,大概也就只有李安达一个人还回去“关照关照”皇上。他和其他几个随行的太监不同,崔玉贵是有权利的,可惜他不如这“莲”字辈的老人家圆滑,到底曲不下尊来。小德张倒不知心里安些什么,但他有看望皇帝的这份心,只不过没资格。于是这样一来,能够直接接触皇上的也就只剩下李安达一个人了。天冷了给“万岁爷”加床被褥,平日也去看看有没有什么能看顾的,都一应做了,两边讨个好,反正这皇帝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日还像从前是的被软禁在屋里,也麻烦不到哪里去,反而是这“雪中送炭”的忠心落下了,万一有一天皇上东山再起,他太后身边第一大红人也有个退路。

显然,这招很是受用,皇上自己个儿说“没有李安达,朕活不到今天!”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毕竟皇上在被软禁前还是个那么热血激昂的人,这团火不可能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灭了,像块冰似的整天蹲在墙角一语不发。

西安府的郎中厉害,花青看起来也好得快些。到底伤口不深,只是一路上有些耽搁,不过也还好,天气慢慢转凉下来,到了西边较京城更凉,反而利于养伤。

花青闲不住,就算是带着伤也要干活,就算是姑母特许她躺在床上,她还是停不下来,浆洗衣服,缝补的活计她总是要干,她说自己不像从前那么顶用,若是连这些小事都做不好,那便真的不如死在宣化,至少能留个拼命护主的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