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胡善围(356)

洪武帝在他阐述云南治理若干意见时,并没有接茬说同意或者不同意,而是谈起了皇太孙朱允炆,说“皇太孙要是你一半见识,就不用朕为他发愁了”这种话。

沐春立刻警觉起来,他意识到皇上是在试探他对新皇储的态度,于是连忙撇清了自己,说他在十五岁的时候是一滩烂泥,不如皇太孙朱允炆一半见识。

沐春的反应简直完美,看来平时和舅舅家关系不好,也不全是缺点,现在朝局敏感时期,保持距离,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才安全。

这也是胡善围叮嘱沐春的基本规则,不要和洪武帝对着干,这个年老的帝王习惯要掌控一切,年纪越大疑心病越重,所以从一开始,胡善围就断定储君绝对不会在兵强马壮的藩王们中产生。

原因很简单,藩王们不好控制,而且有可能把洪武帝变成太上皇的危险。

所以,储君会在东宫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中产生。

皇长孙朱允炆,继室嫡子,外祖家吕家,世代书香,是朝廷中等文官。

皇次孙朱允熥,原配嫡子,外祖父是鼎鼎大名的开平王常遇春,除了常家,宋国公冯胜,凉国公蓝玉,以及常遇春以前幸存的老部下们大多已经封了侯爵或者伯爵,势力强大,且掌控着大明至少一半的兵权。

选谁当皇太孙?胡善围对洪武帝实在太了解,肯定是朱允炆,因为朱允熥背后的靠山势力盘根错节,实力强大,而朱允熥资质平庸,年纪又小,很容易被背后势力所控制,而不是去控制势力。

如果把大明江山交给朱允熥,朱允熥形同傀儡,将来龙椅上的人说不定要改名换姓。

洪武帝绝对不会容许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在别人看来,选朱允炆实在令人费解,但在胡善围看来,这几乎是必然。

所以胡善围要沐春时刻警惕,千万不要站错了位置,不要管储君是否合理,只要洪武帝选谁,他就要支持谁,反正都是老朱家的人当皇帝。

两人还没成亲,沐春就听老婆的了,故他立刻通过了洪武帝的试探。

果然,如胡善围所料,洪武帝确定沐春和冯家毫无瓜葛,对皇太孙朱允炆寄予厚望的态度之后,立刻同意了沐春的请求。

“你的建议很好,但是云南一个地方改变科举制度和官员的选拔,不是朕一张嘴就能做到的。需要礼部、吏部等部门共同拟定章程,你先去镇守云南,等他们讨论好了具体办法,敲定规则细节,朕就会立刻批准颁布,赶在开始考试前实施。”

沐春大喜,“谢皇上恩典,此举关系云南千年百年的大计,微臣定会好好推行下去,解决云南底层流官不足的的问题。”

孝陵。

沐春和胡善围道别,“二十七个月很快就会过去的,皇上已经同意我的云南科举自治的建议,这会培养出好多与云南当地的人才,这是我未来工作的重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云南以后有那么多熟悉当地实际情况的好官,我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让爵给二弟沐晟……到时候我们就……嘿嘿,你打算什么时候离宫?我一回云南,会在昆明为你准备一处清幽之地,等你去找我。”

胡善围说道:“自从端敬贵妃去世,我就万念俱灰,觉得这宫里简直不是人干事,无论我如何努力,都改变不了什么,我时刻都想着离开这个无情无义的地方,待端敬贵妃七七一过,我就向曹尚宫请辞。”

第143章 后洪武时代

得到了善围姐姐的许诺,沐春乐颠颠的去云南镇守,从来没有那一次的分别让他如此开心,如果不是顾忌还在孝期,估摸他能高兴的从马背上蹦起来。

沐春回云南途中,还故意放慢了行程,背熟了幕僚为他捉刀的诗词,一路遍访当地名士和大儒,宣扬云南求贤若渴、重视文教的消息,只要有真才实学,无论有无功名,到了云南搞基础教育,教会当地人识字读书,就包吃包住,管生老病死,安顿妻儿老小,如果培养出来生员秀才举人,或者考出了进士,嘿嘿,包你一生荣华富贵!

沐春以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口才,一路就像用梳子篦头似的,搜刮忽悠了不少想寻前程的读书人跟着拖儿带女的举家去云南。

沐春一路高调的挖掘人才,队伍就像怀孕似的,迅速膨胀起来了。

由于沐春的亲戚们都卷入了国储之争,洪武帝一路都派了锦衣卫跟踪监视,结果毛骧每天的报告都是沐春又从某地挖墙脚拐了多少人,又在诗会上大放异彩,写了什么诗歌深受赞叹,某位名士被他忽悠去了云南等等。

听到这些,洪武帝才真的放心:沐春对储位毫无意见,继云南庞大的安居工程之后,又开始专心搞文化教育。

上一篇:魔音少女 下一篇:一品茶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