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未婚夫射杀之后(63)+番外

作者: 风储黛 阅读记录

夏殊则无法说服自己相信。

但自幼身为太子,对朝政的敏感,让他不得不想到,凭王徵区区符节令,他替谁招安?这信纸泛黄,已有诸多年头了,想必王徵多年以前便对大儒提出过请求,只是这儒者韬光养晦并未应许,不肯答应出山。

今日夏殊则原本也不必来,但上一世这老者死时轰动,他死时,将家中财帛经典尽数捐赠,供给抵御外族入侵之用,不少辗转落入夏殊则手中。他本想命人复写,并送往西陲,供羌人研习。只可惜他没有等到羌人归附。

他此次前来,正是为了拜访这位高义志士,请求他借古籍一阅。这老者精通古文字,对不少失传的古籍旧书都有整理,或有亡佚章节,他凭着自身饱学,稍加修嵌,也能圆融自通。他藏于家中阁楼上的经典不知凡几,太子殿下谦逊求学,这位大儒便也以君子之风接见了。

夏殊则从那封信看出,王徵并不是淡薄无为的六百石符节令,他背后必定有所依附。

想到这里之后,他自然而然地又会想到,他若志比天高,前世为何突然愿意抛下功名利禄,与卫绾策划私奔?如果他视卫绾等同性命,为何临死前却始终拽着卫绾不放……

卫绾不知她的殿下睡前想了这么许多,更不知他今日冒雨去见的人,是王家还尚在人世的一位长者。

她的手里只顾着拍着殿下的胸口,起先还沉沦于殿下的美色,渐渐地回过神来,想到明日要应付太后与薛夫人,顿时头痛,还带连坐地瞪了夏殊则一眼。

如今这位太后并非陛下亲母,但陛下仁孝之名广扬天下,这位太后在后宫中的地位可谓只手遮天。

不过她却和陛下一样,都偏宠薛夫人,不喜皇后。陛下是在薛夫人诞下楚王之后,才对她加诸荣宠,但这位太后不同,从薛夫人入宫之后,她便独对薛夫人亲善,并且独待楚王优厚,偏疼楚王的小郡主。

相比之下,皇后娘娘虽是嫡妻,但不得帝心,早年仅诞下一女,那便是殿下苦命的皇姐,十四岁时被狠心的帝王送到匈奴和亲,未过几年便香消玉殒,诞下长公主后,皇后拼尽全力又生下了太子,可因为太子殿下寤生,皇后惊悸,自那之后身体急转直下,太子周岁之后,便撒手人寰了。

细细一想,殿下也是个小可怜儿。卫绾颇有几分怜悯地将殿下的腰身抱住了,幽幽地叹了口气。

如齐王殿下所言,太后并不是慈善的主儿,她对薛氏那一脉的慈善,在卫绾这边是半点也没有。

而且大清早的殿下被陛下一道口谕传走了,只能由她一人为皇祖母与薛夫人敬茶。

原本薛夫人不当受东宫这茶的,但薛夫人荣宠太盛,又奉陛下之命统御六宫,虽无正式名分,但实权已同皇后。

寿安宫里环肥燕瘦的帝妃们参差列坐,座次奉太后与薛夫人为尊,这里头多得是看人脸色的,他们对卫绾虽不敢怒形于色,但也绝不慈善,唯独徐夫人,在卫绾奉茶时,朝她颔首微笑了下。

奉茶之后,太后也命人为卫绾备好茶点酒水,让她坐于薛夫人下首。

薛夫人笑着朝卫绾递了一盒杏仁酥,回身与太后说笑道:“昨日里,阿绾起来迟了,浑身的红印儿,不知什么闹的,怕触了太后凤颜,殿下心疼,才命人过来回话说不来了。今日阿绾既来了,太后您可得宽恕她,别让臣妾这外甥女难做呢。”

太后便真冲卫绾不甚慈爱地扯了个笑容。

卫绾心里头想道,薛夫人手腕高明,比她们家那位跋扈嚣张的主母更甚,尽知道给人编排教人不知如何反驳的假话,还哄得陛下与太后深信不疑。不知道她这么多年用她舌灿莲花的豆腐嘴在背后给殿下穿了多少小鞋。

太后打量着卫绾,心中竟想到,这卫氏庶女果真生得标志得不一般,虽才刚到及笄之年,但仔细一看,这眉眼鼻唇,无一不是如图似画般长着的,明艳之中透着娇嫩,如菡萏亭亭。

太后想起了当年的皇后,那艳冠六宫的绝色女人……

原本对卫绾的不喜,只是因为她不失礼数,昨日不知前来问安,怂恿太子搪塞她堂堂六宫之主,如今又多了一重原因。

“嘉懿,你顾念着你亲姐是这孩子的嫡母,故不肯说她,但哀家身为太后,六宫之表率,有一言需告知她听,你且退下,今日你不得为太子妃求情半个字。”

薛夫人面露为难,讪讪地应是。

卫绾看太后这架势,怕是要秋后算账,不待老人家先开口,便乖觉地跪到了她跟前,垂眸屏息,虚心求教。

太后说道:“起初,错不在你。错在陛下,策儿的婚事,是天下大事,储君娶妻,他不告知哀家便自行拟了圣旨。后来,错亦不在你,错在策儿,他虽不喜你,却也不该带妓子回洛阳,徒败坏皇室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