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掌家娘子(306)+番外

姚宜闻满腹心事地回到家中,张氏已经等在院外,看到姚宜闻立即迎上来。

两个人到了内室了,张氏迫不及待地问,“老爷有没有听说我姐夫的事?”

姚宜闻颌首,“你姐夫犯了事,进了刑部大牢。”

那传言都是真的了?朝廷就这样定了罪名?

张氏几乎忘记了给姚宜闻系扣子,“老爷和妾身一起回公爵府吧,听听父亲怎么说,要怎么才能救姐夫。”

姚宜闻看向张氏,“你姐夫倒卖盐引,两淮盐运使司从上到下都要押解进京,谁还能救他?”说着皱起眉头,“你有没有和你姐姐一起卖盐引?”

***************************

多更了一千字。起点半点不能登录,还以为今晚废了。

起点咋了,被玩坏了么(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五章 定罪

张氏没料到姚宜闻劈头盖脸问的就是这样一句话。

她有没有和姐姐一起卖盐引。

“老爷怎么能想得出来,”张氏惊讶地看着姚宜闻,“我姐姐、姐夫是不是被人陷害的还不知晓,老爷就径直说到妾身身上,妾身有没有倒卖盐引老爷会不知晓?”

张氏看着站在那里的姚宜闻,心中忽然有一股难言的委屈,“就算妾身倒卖盐引,靠的也是老爷在官场上的关系……”

平日里温婉的张氏说出这样的话来,姚宜闻一愣,“你胡说些什么?”一直以来都是大家闺秀般的张氏,怎么现在变成了这个模样。

张氏脱力坐在椅子上,“到底是怎么回事,朝廷不是在查李成茂的案子,怎么会一下子变成了我姐夫进了大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姚宜闻脸色阴沉,最近朝廷上的变动让他们都始料未及,本来以为李成茂获罪,陈文实必然跟着受牵连,吏部还商量若是要换宣府总兵,要举荐谁。

谁知道忽然之间刑部传来公文,说江仲根本不是李成茂指使的,余家也没有受李成茂的威胁,再说买余家田地的并不是沈家而是姚家。

为此上峰特意将他叫过去询问情形,他还为刑部的郑敏作证,那些田地是姚家买来的。

总不能说,女儿做主买的田地,他什么也不知晓。

在上峰面前,他哪能丢得起这样的脸。

仿佛他不知不觉中也被牵进这案子里,而且还是为李成茂说话。

李成茂的案子自然而然重新查起,谁知道余家的事又引起不小的风波,商贾开始打听消息,四处买明年的盐引。

明年的盐引买光了。粮食自然也就换不出盐引,所以有更多的商贾开始叫卖自己在边疆上的屯田。

悄无声息的倒卖盐引,一下子变得正大光明起来。而且还闹腾的惊天动地,让皇上也知晓了。

李成茂这些在边疆上打仗的武将再也坐不住了。站起来弹劾京里的重臣、勋贵,说他们倒卖盐引中饱私囊,将来的结果就是没有商贾再向边疆运粮、屯田,边疆没有粮食,要用什么来养活几十万大军?

瓦剌打过来之后,军粮难道要朝廷粮库来筹措。

就算粮库筹措到了粮食,要如何立即运到边疆。

等到粮食运到,瓦剌恐怕早已经攻破了大周朝的边疆重镇。宣府一旦失守,瓦剌的军队刹那间就会来到京城。

那些武将的奏折,没有文官写的那么华丽,用最简单的话说得人心惊胆寒。

皇上命锦衣卫暗中查访,结果不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两淮盐运使司开的盐引白条。

一边是江仲驴头不对马嘴的供述,一边是证据确凿,皇上会相信谁?

指使江仲的人又是和两淮盐运使司狼狈为奸的赵璠。

有人翻出了吏部从前的公文,吏部曾举荐赵璠去宣府任职,大家就不难想到。赵璠害李成茂是为了去宣府。

本来是简简单单的弹劾李成茂,一下子变成了朝廷为了盐引的两派之争。

一派是要遵循太祖定下的祖制,商人要运粮到边疆才能换来盐引去卖盐。

一派是因为边疆已经稳定。以粮换盐引耗费人力物力,不如将粮食折成银子,用银子来换盐引。

用银子换盐引,才会有了倒卖盐引之事。

什么李成茂侵占民田,想要在边疆用盐引发财的根本就是赵璠这样的勋贵。

现在就算是整个内阁具保赵璠,赵璠也不可能安然无恙的回来。

姚宜闻看着张氏,“我问你一句话,你要告诉我实情。”

张氏用帕子擦了擦眼角,在她印象里老爷只有说起沈家才会有这种避之不及的神情。

“我问你。你有没有在你姐姐那里听到些消息,你姐夫赵璠到底是不是陷害李成茂?”在姚宜闻心里。张氏但凡有事不会瞒着他,所谓的夫妻一体便是这个道理。

上一篇:奉旨休夫 下一篇:美人三千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