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田园锦绣路(135)

作者: 宅思mm 阅读记录

他们的鲜茧居然有几万斤之数。

要是晒成了干茧,起码有两万斤左右。

这些可是一笔大钱。

已经有收茧的水头下来了,在村子里转悠,开始忽悠人们卖茧。

陆见安算了一下,他们家的茧算是丰收。

大抵村里像他们家这样的人家也就那么三两户。

其余人家也不过一两千斤就顶了天。

不是不想养,是没能力养。

谁家也就两三亩桑田,自家种桑自己养蚕。

多余的也不会加大产量。

没钱。

像陆见安这样的一季就能收入一百多两银子的可不多。

简直不敢想。

谁能知道陆见安心里那个郁闷。

辛辛苦苦三个月才一百多两银子。

要知道在这里是算是收入颇丰。

凤山县的小作坊一年到头也不过十几两,或者几十两银子,她这已经算是大户。

可是要和陆见安想要过得日子比起来。

这点银子连成本还没收回来呢。

唉!

看来还是丝绸赚钱。

动不动一匹就是十几两,几十两。

那些大丝绸商人,一次买卖就是上万两白银,说不准几万两,几十万两呢。

利润自然是诱人。

陆见安叹口气,她还是慢慢来。

光是一架纺织丝绸的机器,他们就买不起。

三千两可不是个小数字。

积累成本吧。

陆见安家里的茧自然不卖。

同时也和村里的里正打了招呼,他们也收蚕茧,就是为了冬日里还有活儿干。

既然挂着陆家丝坊牌匾,自然是要做这个生意。

里正也和村民一说,大家自然愿意,陆见安出的价钱比水头一斤高一文钱,就近就能送到陆家,谁还不愿意呢。

毕竟多了还是一笔钱。

几百斤可就是几百文呢。

家里都能吃多少肉,买多少粮食呢。

穷苦人家过日子自然乐意。

于是倒是不少人主动挑拣好了,送到了陆家,陆家只收干茧,鲜茧他们没地方,也没人手去收拾,干茧省心多了。

水头本来是火大。

一个水头手里都是几个村子的收茧。

少了干茧,收入自然会少一部分,心有不甘,可是一打听这一户是陆家,那个大名鼎鼎的陆家,水头偃旗息鼓了。

他们又不是少了陆见安这一口就要饿死人,没必要招惹这种麻烦。

谁知道会不会好好地天上打雷啊。

现在一打雷他们都会想起陆见安。

一道雷劈死人的事情不多。

在他们整个陈国也是新鲜事呢。

而陆家几个月缫的丝也该到茧节上去换回来真正的收入。

第101章 茧市

九月二十九。

凤山县茧节开幕。

陆见安第一次见识茧节。

在这里也叫作茧市,或者蚕神节。

各地叫法不一样,可是规矩是一样的。

因为是交易生丝熟丝的生意场。

各地的丝商和稠商都会云集。

采购他们需要的生丝。

凤山县自然是生丝居多,熟丝也是从六盘进来的,当然比较起来,人们自然清楚,到凤山县自然是为了生丝。

丝坊掌柜的也是拿出看家本事,为了应付这一季最后一次赚钱的机会。

过了茧节。

可就入了冬。

一直到来年至少五月才能迎来下一次的茧蛹收获。

这个长达七个月的时间里,丝坊师傅们也就只能依靠这一季的干茧过活,这个时节里,可没有新茧上市,收入也就会锐减。

凤山县在这七个月里可就日子艰难。

什么生意都会紧巴巴的。

不光是丝坊日子艰难,就连小门小户也过得青黄不接。

想也知道,冬日里什么都做不了,没有进项,也就只可能节省开销。

街上的小商小贩叫卖的声音都会有气无力,好像是没吃饱了饭一般的无力。

这话先不表。

这个茧节,一般各地丝商云集,大家挑选自己满意的生丝,为自家的来年丝绸生意囤积货源。

而各个丝坊也是卯足了劲儿争夺客源。

丝坊要是做得好!一个订单就能吃一年。

这也是凤山县最大的生意场。

陆见安自然也来了。

她和徐蒙山早就打听清楚了。

他们陆家丝坊离着凤山县远,自然等着人家上门绝无可能。

陆见安早就预备了生丝和熟丝得样品。

他们也入茧节行市去。

摆个摊子,就等着客商上门。

两个人一大早就赶了牛车,除了他们两个,多了罗青和魏然两个丫头。

小满因为这两日没什么事,赵老三寻了来和陆见安说了一车轱辘的好话,终于说明来意,原来小满原本说亲的那一家人上门来。

想是为了退亲的事情有了波澜。

上一篇:东陵帝凰 下一篇:重返一九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