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养虾日常(513)

作者: 红白茉莉 阅读记录

一打听,人家冯五郎和苏泽浩形影不离,好得跟一个人似的,不由得感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神童者神啊。

他们也好想跟神童亲近亲近,沾沾才气。

同是徐宜县出身的考生在心里偷笑,近水楼台先得月,就算他们和苏泽浩不在同一个镇上,回县这两天可是同路的,两天处下来,还愁沾不了才气吗?

等上路了,才发现,还真沾不了。

他们是坐马车回去的,苏泽浩是骑自行车回去的!

人家自行车骑得贼溜,一出城门就没了影子,他们就是让车夫使劲扬鞭策马都追不上,更别说和他谈笑风生了。

幸好一路上有卖自行车的,有人会骑自行车,便停下来买了一辆,试图追上苏泽浩,跟薛太郎杨二郎等人一样,跟他并驾齐驱。

总不能才气都让鹿鸣书院这些人沾了去。

这就要命了。

他们整天躲在屋里看书,自行车也只是赶时髦骑一下,每次骑车不超过一刻钟,哪里试过骑这么长的路。

尤其是,头上还顶着个大太阳!

骑了不到半个时辰,便腿脚酸软,全身无力,脑袋晕乎乎的,好像随时都能晕过去,再不停下来,就要中暑了。

只能望着苏泽浩不断远去的背影暗自咬牙,等回去徐宜县,一定要把自行车练好!

总不能脑子比不过十岁孩子,体力也比不过吧,这让他们脸往哪搁啊。

后人记载,丽州百姓对自行车这项运动的热情,便是这一批生员点燃的,他们坚持读万卷书,骑万里路,阅历远超过其他州的生员,在大楚科举历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后人争相效仿,盛极一时。

在苏含玉和苏泽浩返家的时候,几辆从京城千里迢迢过来的马车,比他们更早抵达徐宜县。

领头那辆最为宽敞的马车里,坐着的人赫然是萧诚。

萧诚,或者说苏秉诚,在阔别了徐宜县六载之后,发现这个地方和他记忆中相差太大了,大得像是从没来过似的。

他还在京城时,便听闻徐宜县不仅弄出了很多新东西,还养小龙虾,养鸡,成了其他县仰望的对象,即便是京兆尹,也来这里去过经。

他还当这些传闻夸得太大了,等自己身临其境,才知道一点都不假。

京城都还没铺上的水泥路,这里随便一条路都是;京城都没有垃圾桶,这里垃圾还得分类投放;京城贵女看得跟宝贝似的巴掌大的镀银镜子,这里等身高的大圆镜也能随便买。

京城十两银子一只也买不着的小龙虾,这里不管进哪个酒楼,招牌菜都有它,甚至还有小龙虾一条街,麻辣,油焖,清蒸,蒜蓉……任君挑选。

萧诚原本归心似箭,想要马不停蹄地赶回下榕村,但在徐宜县宿了一晚之后,商人的本能促使他多留了一天。

占据县城西北片区的佘家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虾肆。虾肆比他见过的任何一个码头都要繁忙。

卖虾的,买虾的,进进出出,川流不息,有个叫“小东湖”的摊档,运来的小龙虾都不曾卸下就被人买光了,跟京城百姓冬天抢大白菜似的。

来虾肆的多半是各县酒楼的采买或者批发商,都是一筐一筐地的买;百姓挎着个菜篮子来买也不会遭到拒绝,不过菜肆也有小龙虾卖,价格差不多,大部分百姓都是去菜肆买。

萧诚看热闹的时候,和一遛鸟遛到这边来的大爷聊了几句。

“虾肆的生意很红火啊,一两一斤都不愁卖。”

“嗐,一个月前可不是这样,那会一两十斤都卖不出去,都怕被小龙虾毒死,不敢买。虾肆好多摊档都转手了。”

“后来怎么好起来的?”

“那个叫什么的神医说小龙虾吃多了可以强身健体,益智健脑,才有人吃虾了,但不温不火,半个月前宫宴的事传开来,就争着吃了。”

萧诚了然,原来宫宴的消息那么快就传到徐宜县了,有皇帝陛下背书,宣传效果当然不一样。

宫宴上那顿小龙虾相当合他口味,他吃过还想吃来着,可惜京城吃不着,来徐宜县一连吃了三顿小龙虾,竟然也没腻。

尤其是为食猫的小龙虾,简直不得了,吃得完全停不下来。

为食猫的豆花烤鱼也相当出色。

想起如今有了水泥路,县城和下榕村之间只有两个时辰,他便打包了几分不同口味的小龙虾以及几条不同口味的烤鱼回去,好让孩子们尝一尝。

县里的自行车款式也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萧诚逛了一遍自行车行,觉得自己从京城带回来给孩子的见面礼还不如这些车有意思,便给每个孩子买了一辆,苏含烟苏泽宝苏含梅也不例外。

逛卫浴店的时候,看着那些干净整洁的卫浴设备,他不知道家里装了还是没装,暂时没买,精致漂亮的镜子倒是买了好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