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镇魂调(305)+番外

李光弼道:“如今破安庆绪是首要,防史思明是其次。史思明兵分三路,魏州仅有五万人,末将请率河东及朔方三万兵马前往魏州。”

鱼朝恩道:“史思明亲率五万兵驻魏州,那都是范阳最精锐的胡骑。司空是朝廷三公,贵不可言,咱家岂能让司空冒此大险呀。”

李光弼道:“光弼一介武夫,战死沙场报效国家本就是份内之事。名衔都是陛下所赐,更当以身报陛下,何贵之有?观军容若是担心末将败绩,末将愿立下军令状。”

鱼朝恩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前有崔大夫弃魏趣汴,咱家怎么能逼司空立军令状。一路兵败事小,危及全局事大。陛下把这二十多万大军交给咱家,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咱家可怎么向陛下交代啊。”

菡玉在一旁看得气愤,抢白道:“有战役自然就会有伤亡。陛下让观军容监军,到底是为了统领各部共同伐逆平乱,还是就为了把这二十多万大军领出来遛一圈、再原样领回去?”

鱼朝恩被她气得脸色发白:“吉少卿!你、你……你说得轻巧!你来做做这个观军容试试!”

李光弼喝止道:“菡玉!不可对观军容无礼,他这是为了大局着想。”

鱼朝恩接着说:“江山土地是陛下的,将士们的性命是父母大人给的,谁也别想为了自己立功勋、泄私怨拿这些去冒险!除非我不做这个观军容了!”

菡玉也气忿不平,还想和他争论,被李光弼拦住。李光弼对鱼朝恩道:“观军容言之有理,我军阵容庞大,不宜走险招,当以稳妥为上,是末将思虑不周。”拉着菡玉退出帐外。

菡玉忿然道:“师兄,你听他说的都是什么话?居然说你请战史思明是为了‘立功勋、泄私怨’?明明是他自己怕……”

李光弼道:“宦者伴伺君侧,居安久矣,骤至凶危战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在情理之中。不必苛责他了。”

菡玉道:“既然如此,何必让内侍来当观军容呢?行军打仗岂同服侍君王,只要谨慎小心不犯错就好?师兄你与郭司徒都位列三公,战功赫赫,威名远播,随便任命谁当元帅不都比这个观军容强?”

李光弼叹道:“正是因为我二人谁都可以当元帅,陛下才没有设这个元帅吧。”

菡玉一愣,压低声音道:“师兄,我冒昧问一句,如果陛下任命郭司徒为元帅,你会不服气么?”

李光弼道:“我原本是司徒部下,有今日功勋全仗司徒推举,怎么会不服气?”

菡玉道:“那不就行了,陛下何至于怕你们互相难以统制而不设元帅呢?”

李光弼半晌不语,一直走到自己营中,才说:“菡玉,你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菡玉低声道:“我明白,陛下是怕朝臣功高震主,大权旁落,再蹈上皇错信安禄山覆辙。”她抬头望向远处天际,不由长叹,“安禄山这一反,铁蹄踏破的岂止是半壁河山。丢失的土地可以夺回,毁坏的屋舍可以重建,死于战祸的人口也可以慢慢生息繁衍。但失落的人心,却再也回不来了。像太宗和李卫公那样磊落坦荡、竭诚相待的君臣之交,也只能留予后人传颂追慕了。”

李光弼也叹了口气,转而道:“本朝自建制之初起,天下兵马元帅便只由皇子担任。此次出征集九节度之兵共二十万余,可算得朝廷的主力了,不以臣子为元帅也合旧制。”

菡玉也收起喟叹,说:“可惜太子已正位东宫,十月刚行册立大典,而其余诸皇子除了赵王都还年幼。”赵王李係是皇帝次子,自小长在深宫不识兵戈,毫无领兵才略。如果建宁王没有被赐死,倒是一个十分合适的人选。

李光弼道:“事已至此,咱们做臣子便只管尽忠效力罢。”

菡玉笑道:“也是。合九节度之部、二十余万众,齐心合力,即使没有元帅,也能拿得下安庆绪和史思明。”

一八•月闇

然而事情并未如菡玉所想的那般顺利。

先是镇西节度使李嗣业在攻打邺城时不慎中了流矢,重伤不治而死。李嗣业作战勇猛,常身先士卒冲在阵前,是不可多得的勇将,他这一死令部下悲痛不已,士气大跌,郭子仪不得不暂缓正面进攻,改用水灌。官军在邺城外筑垒两道,挖壕三重,堵塞漳河令河水倒灌入城。转眼到了开春,漳河水发,邺城中井渠漫溢,屋舍尽被淹没,人们只得筑栈而居。

安庆绪死守邺城不出,就盼着史思明率兵来救。史思明却一直按兵不动,从冬至春,邺城中的存粮很快吃光,传闻一只老鼠都已卖到四千钱。到后来城里的人实在熬不住了,想要投降,无奈水深无法出城。而官军共有九路兵马,却没有元帅统一指挥调度,互相掣肘,进退不一。城里城外的人都觉得邺城危在旦夕,马上就要破城,但它就是一直也没有攻克。双方都已疲惫不堪,军心溃散,上下解体。